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2021-01-18赵元生陈风起
赵元生,陈风起
(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3)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有的肺癌患者当中,占比可达到80%以上,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大。并且术后恢复缓慢,总体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日益成熟,在临床上也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传统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通过随机划分,得到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为26名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2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2±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48.3±3.7)岁。两组比较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分期均在Ⅰ~Ⅱ期,病灶直径在4 cm以下。排除标准:有肝肾功能障碍等重要脏器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近期接受过放化疗治疗的患者,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90°,沿第5肋间隙取外侧切口,长约10~15 cm切口,术者戴头灯,使用开胸器及腹腔自动拉钩撑开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毕常规留置引流管。
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采取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腋中线第7肋间隙做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腋前线第4、5肋间做3~4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肩胛线第7肋间隙做1 c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经操作孔将能量器械、手术器械置入胸腔,探查胸腔分离、解剖,并进行相应处理,以探查结果为基础进行具体手术操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指标主要选取了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术后镇痛、术后住院的时间。随后,使用SF-36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估,该量表共由八项组成,分别为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以便掌握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分数的升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差异呈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2.46±10.24)ml、术后引流时间(2.36±0.55)d、术后镇痛时间(1.55±0.23)d、术后住院时间(7.52±1.09)d,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x ±s,n=48)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s,n=48)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s,n=48)
?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死亡率,也是一种肺癌,癌细胞扩散转移晚,且生长分裂的速度很慢。非小细胞肺癌的诱发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环境因素、长期吸烟等,可采用外科治疗、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胸腔镜手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视野更加清晰集中,可形成明显的放大效应[2]。术中主要采取钝性分离,能减少胸腔渗出液。此外,手术中能避免对肌肉肋间血管造成伤害,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保持清晰的操作术野。还能避免牵连肋间神经,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行传统的肺叶切除,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结果可见,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2.46±10.24)ml、术后引流时间(2.36±0.55)d、术后镇痛时间(1.55±0.23)d、术后住院时间(7.52±1.09)d,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当中,采取胸腔镜手术的方法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总体疗效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