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营模式探讨: “单一化”还是“多元化”
——基于万家田园与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双案例比较研究
2021-01-18
一 引 言
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共享经济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体就业形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共享经济参与者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预计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跌幅在8%-10%之间(国家信息中心,2020)[1]。预期2021年和2022年,随着疫情常态化管理的实施以及新防疫措施的出现,共享经济的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未来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速将位于10%-15%区间。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既能满足传统服务模式所压抑的消费需求,也能不断激发消费者的各种新需求。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享型服务将加速向其他生活领域渗透,并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
目前,共享农场的发展已经成为共享经济领域的新兴业态。事实上,共享农场是通过土地认领、托管代种等形式,将消费者吸引到农场参与农产品种植与收获活动,以此减弱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加消费者体验感、参与感以及信任感的一种农场经营方式。继2018年9月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后(新华社,2018)[2],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新华社,2020)[3]。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共享农场。截至2019年7月,仅海南省就已经形成了160多家共享农场创建试点,苏州作为苏南经济体的代表也明确表示2022年全市累计培育共享农庄样板力争达到100个。随着共享农场的不断发展与实践,逐渐出现了两种典型模式——“单一化”模式和“多元化”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的代表案例
那么,共享农场的 “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各有什么特点?存在哪些区别?内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共享农场发展模式的选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取万家田园与青峰岭共享农场分别作为“单一化”模式和“多元化”模式的案例研究代表,运用双案例对比分析法深度剖析两家共享农场的共享内容、盈利模式、产品流通以及战略规划,研究两种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造成差异的内外部因素,力争给出引导共享农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共享经济的平台力量、风险控制以及产品影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共享经济平台可以看作是协调市场供求不平衡的一类特殊双边平台(余航等,2018)[4]。Kung和Zhong(2017)[5]探讨共享平台选择不同收费模式的问题,发现当存在时间折现且消费者是价格敏感的情形下,会员制收费模式是最优选择。Benjaafar et al.(2015)[6]将零售价格作为外生变量,比较了有无共享情形下的均衡结果变化,并考察不同参数(包括租赁价格、平台佣金、道德风险成本和租赁不便成本)的影响。Weber(2014)[7]利用重叠代数模型研究共享平台租赁价格的设置,发现共享平台倾向于提高产品的租赁价格,能够为高成本产品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好处。段文奇和柯玲芬(2016)[8]将平台定价设定为用户规模的函数,构建用户规模与平台价格动态耦合的过程模型来分析平台市场竞争策略。风险控制始终是共享经济企业未来发展面对的重要问题。Sofia(2015)[9]从“创新法视角”分析了共享经济监管面临的挑战,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规模控制能力、匹配效率、实力储备、产品设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这五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针对共享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何光辉等(2017)[10]通过收集491家共享经济平台数据,利用实证研究分析问题类平台与正常平台的风险差异,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共享经济平台风险的决定因素。谈超等(2014)[11]构造了解决共享经济平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发现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可以解决平台内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信用担保介入则可以防范平台道德风险。Jiang和Tian(2016)[12]构建了制造商、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垄断制造商直销模式下产品共享对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影响,发现制造商的单位成本和产品共享的边际成本——道德风险成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一些学者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探讨共享型产品的营销策略。Razeghian和Weber(2017)[13]首次建立解析模型研究共享市场下企业的产品耐用性设计,发现生产商有意愿通过提升产品耐用性以适应共享经济。Tian和Jiang(2018)[14]通过构建无限期均衡模型研究产品共享对供应链渠道成员的影响机制。
目前,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验,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Farronato和Fradkin(2018)[15]以2014年Airbnb平台房屋出租数据为例,通过构建一个短期均衡模型研究私人房屋共享对酒店、平台、房东以及消费者所创造的社会福利效应。Zervas et al.(2017)[16]实证检验共享经济对传统酒店行业的负效应,研究认为私人房屋出租的形式可以有效抑制传统酒店行业的提价能力。Miller(2015)[17]以共享短租市场的代表企业Airbnb为例,从成交规模、成交用时和质量风险来实证检验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Eyal et al.(2016)[18]通过收集Airbnb平台的数据进行受控实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卖家在平台上的照片影响租客的风险评价。Zhu et al.(2017)[19]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利用问卷调查获取了北京市314位共乘服务平台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用户参与共享乘车平台的动机。Narasimhan et al.(2018)[20]以Uber为分析对象研究共享经济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地域、时段以及场合等方面均对Uber的出租车服务呈现异质性波动。Guda和Subramanian(2019)[21]以汽车共享平台Uber为研究对象,分析平台定价和当地车辆的供需信息,表明激增价格策略可以解决市场上供大于求的问题。
与交通、旅游、住宿、教育、社区生活等已经相对成熟的共享行业相比,共享农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赵鲲(2016)[22]通过对共享土地经营权这种规模经营方式的产权联结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共享土地经营权具有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降低粮食安全顾虑等作用。董欢等(2017)[23]认为以“租赁土地”获取“劳动份额”的共享农场模式,既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希望深度参与农业种植活动、享受劳动果实的心理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危机。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共享形式,共享农场经营模式以及运作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因此亟需结合实际案例来开展相关研究。
三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双案例研究法探讨两种典型的共享农场经营模式(“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试图给出共享农场选择不同经营模式的判别依据。案例研究主要从现实问题出发,通过对某种现象的具体表现的实证性描述与分析,来揭示不同个体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和规律,并从有代表性的案例中抽取出理论关系,构筑理论模型,从而回答如何以及为什么的问题。为更深层次观察不同情形下发生的活动,提高相关研究结论、因果关系的准确性与普适性,本文选择双案例比较分析方法。
(二)案例选取
通过对万家田园、有机大使、合肥青峰岭共享农场以及无锡天蓝地绿农场等数家共享农场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对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广州艾米农场等共享农场的公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依据共享农场生产的农产品是否对接外部市场的原则将共享农场经营模式分为“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两大类。其中“单一化”模式是指共享农场所规划的闲置土地、农业机械等资源全部参与共享,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提供给参与共享的消费者,并不销往外部市场;而“多元化”模式是指共享农场所拥有的土地、机械等资源部分参与共享,农场产出的农副产品除了满足参与共享的消费者,还会销往外部市场,同时获得共享运营和外部营收两方面的利润。
本文最终选择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分别作为“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的案例对象,主要考虑这两家农场具有典型性。首先,万家田园始终坚持以精品土地共享作为自己的主打业务,农场运营模式也是围绕土地共享展开,并不存在对接外部市场,而青峰岭共享农场则是同时运作共享模式与产品外销模式,两家农场分别严格隶属于上述两种不同的模式,在经营理念与实践上存在明显差异,符合极化类型选择原则。其次,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分别处于江苏省无锡市和安徽省合肥市,两家农场在各自所在地区均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且目前的经营态势良好,未来发展前景光明,保证了研究的有效性。最后,这两家农场均已实际运营一段时间,保障了资料的可得性和完整性。
(三)基本分析框架
为了更好地分析“单一化”模式与“多元化”模式的差异性,本文将在共享内容、盈利模式、产品流通以及发展战略四个方面对案例农场进行深入对比研究(具体如图1所示)。同时,通过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本研究总结出影响万家田园与青峰岭共享农场经营模式差异的4个内外部条件,分别是环境特点、技术条件、农场规模以及经营理念。
图1 研究框架
(四)资料收集
为了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同时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遵循三角验证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力求这些资料可以映证同一个研究结论。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如下:(1)半结构化访谈。参与访谈的人员包括农场主、共享农场生产负责人、销售负责人、基层农民以及消费者,基本涵盖了共享农场不同层级的员工。访谈内容包括共享农场运营、生产以及消费评价等。访谈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访谈方式包括了面对面访谈和线上交流。由此获得了案例农场研究所需的一手资料。(2)实地观察。通过与共享农场达成共识,获得了进入农场进行实地考察的权限,更加真实、直接地了解共享农场的经营模式与运营机制,进一步丰富了本文的研究资料。3.公开资料收集。从公众号、官方微博、新闻报道、政府报告等公开渠道收集案例农场研究所需资料。
四 两案例比较:共享内容、盈利模式、产品流通与战略规划
本文从共享内容、盈利模式、产品流通以及战略规划四个方面对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的经营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共享内容即可共享的农场资源,主要是土地、农机、劳动力、房屋等要素;盈利模式则包括对土地出租、实践游学以及产品售卖等方面的研究;产品流通着重考虑本地与外地消费者对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影响;战略规划则反映共享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建设规划。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表现各有特点。
(一)万家田园
1.共享内容。万家田园走了一条“小而美”的共享路线,将土地共享和自然教育作为其主打共享业务,努力打造一种田园社区的经营理念。农场所拥有的土地资源除了用于道路规划、植被种植等公共设施建设外,剩余土地被合理划分为土地共享区域和实践游学区域。万家田园致力于体验经济的建设,尤其重视用户参与土地共享过程中的自我体验。由于城市用户在种植经验、种植技术等方面有所不足,为了避免土地荒芜以及无收获的现象,在将土地租赁给城市用户后,万家田园农场并不是放任用户自行管理,而是精细设计用户每一次的劳作时间、劳作内容,使用户每一次到农场劳作都能获得不一样的种植体验。此种做法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参与共享的频率,使农场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对于城市用户而言,这种共享体验设计除了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成本外,还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万家田园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合作项目、永续农业设计项目和自然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实现青少年、成年人员价值观、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培养,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2.盈利模式。当前农场利润的来源主要是基于共享内容所得,包括土地共享产生的田园租赁与服务费用、自然教育产生的种植体验及培训费用。万家田园一期项目土地共享区域入驻用户约为100户,平均每户的租赁面积在5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租赁费用定在24元左右,除此之外如果用户无法及时打理田地也可选择将田地委托给农场工作者代为种植,以此为农场带来额外的收入。同时,万家田园基于无锡教育局、无锡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无锡二十多所院校的优势资源,与K12教育机构、中小学校、特长类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培养孩子的自然教育知识,同时为各个学校、机构进行品牌输出,当前自然教育的收费标准为30元/人,预计2019年入园接受自然教育培训的人次可达2000人左右,为农场带来可观的收入。
3.产品流通。农场的经营模式为“单一化”模式,并没有对接外部市场以转销、代销的形式对外出售农产品。同时由于参与共享模式的用户群体为本地消费者,在综合考虑配送距离、配送成本以及农产品的易损易腐等因素后,万家田园共享土地所得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为用户到农场进行采摘收获,然后自行将农产品带回。对于万家田园而言,此种产品流通方式除了可以帮助农场节省雇佣第三方物流产生的成本外,还能避免农场自行配送所产生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对于用户而言,自行采摘收获的模式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种植体验,还可根据自身食用需求合理安排采摘收获计划。
4.战略规划。农场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第一步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田园土地租赁和自然教育项目,并和地方社区政府合作将这一片田园打造成自然教育实践、省助残增收等基地;第二步是寻找无锡中高端小区周边村里的闲置土地,并在市、街道等相关单位的指导下,与相关村里在进行深度合作,整合更多的土地,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共享农场模式中来;第三步是力争三年内在无锡、苏州、常州三个城市拿地800亩,实现三市土地租赁,并组建市级线上果蔬交易平台、引导用户线上交易。以村为商户单位,为城市社区提供真正新鲜、无公害的果蔬产品,最终实现忠实用户1.6万人,意向客户4.8万人。
图2 万家田园共享农场的“单一化”经营模式
(二)青峰岭共享农场
1.共享内容。与万家田园共享模式相反,青峰岭共享农场走了一条“大而全”的共享路线,努力打造一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依据共享对象的不同,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共享模式可以划分为两类:针对农户的共享和针对消费者的共享。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业共享需求,青峰岭共享农场已能够提供包括土地、家禽家畜认领认养、托管代种、民宿、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等共享项目。这种“大而全”的共享模式使得农场范围经济效应突出。在针对农户的共享方面,农场具有特色的共享方式为农机共享和农产品流通共享。农机共享是指农场将拥有的农用机械以共享方式提供给当地农户使用;而农产品流通共享是指与农户共享农产品物流和农产品销售渠道。无论是农机还是农产品流通共享都按“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即农户需在收获季向农场提供事先商定数量的果蔬,以获得参与共享的权力。对于农户而言,这两种共享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高昂的农用机械购置成本,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又可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销路难的困境;对于青峰岭共享农场而言,此共享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机设备、物流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空载率,帮助共享农场实现规模化生产与运输,还可获得额外的农产品供给来源,得到可观的收益。
2.盈利模式。共享模式和农产品销售是农场收入的两大支柱。其中,共享模式带来的收入包括土地租赁、自然教育培训、果蔬采摘、家畜家禽领养、民宿休闲等方面产生的费用,与万家田园相比,青峰岭共享农场在共享模式上呈现的收入来源更加丰富。农产品销售是农场收入的一大部分,为了拓宽销路,农场选择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自己的农产品,采取了双渠道的销售模式。线下销售主要是指向当地的大型超市供货(如永辉超市);线上销售主要是针对外地的消费者,其中包括一些零散的客户和企业公司。而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多样化要求,针对高收入人群,青峰岭共享农场特意推出一种精品果蔬的类别。所谓精品果蔬是指把绿色等级为AA的果蔬按照重量、大小等因素进一步分类甄别,以此获得具有质量无偏性和统一标准的果蔬。精品果蔬不仅可以通过增加果蔬的品相和卖相来提升果蔬的销售价格,还可以帮助农场的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3.产品流通。参与共享的本地消费者的农产品获取方式可以选择自摘自取,也可以选择由农场外包的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同城配送,但是物流费用需要消费者承担。由于农场具备物流运输的基本条件,所以对于具有连续性、大批量的超市订单而言,农场选择自行配送的方式供货。针对外地消费者的长途运输,农场将农产品流通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为了保证果蔬的新鲜度和口感,所有的长距离运输也要求次日达。对于农场而言,针对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产品流通方式可以帮助农场形成规模订单,获得规模效应,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
4.战略规划。目前,农场借助政府的资金支持正在努力完善农场道路、景观等基础公共设施,致力于将农场打造成一种集现代农业、旅游休闲以及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努力做到让消费者到共享农场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娱乐。农场未来将继续坚持“1+N”的发展战略,即确定以共享农场为发展主题,整合包括农业设施、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养生度假等产业,实现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田园综合体,增强共享农场整体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图3 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三)综合对比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在经营模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表2所示)。万家田园作为“单一化”模式的代表选择“小而精”的发展模式,将土地共享作为自己主要的经营内容,通过良好的种植体验设计,形成竞争优势,获取体验经济带来的效益;而青峰岭共享农场作为“多元化”模式的代表依托自己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选择了“大而全”的发展道路,推出更多更全面的农业共享内容,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业共享需求,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带来的优势。同时将除共享之外的土地留作种植精品蔬菜,获取额外的营收,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表2 万家田园共享农场和青峰岭共享农场的经营模式对比
五 两案例的内外部条件比较分析
从上节分析可以看出,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在共享内容、盈利模式、产品流通以及发展战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两种模式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本研究基于组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调研访谈,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农场不同的内外部条件。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具体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周雪光,2003)[24]。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份子,必然要受到这四部分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合权变理论与共享农场实际运作方式提出针对共享农场内外部环境的VTES分析框架(如图4所示)。所谓VTES分析框架就是指从共享农场的经营理念(Value)、技术条件(Technology)、环境特点(Environment)以及农场规模(Scale)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共享农场内外部条件对经营模式差异化的影响。
1.经营理念。经营理念也即农场主价值观,往往对共享农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万家田园是一个基于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农场。农场秉承永续农业理念,致力于让“生活回归自然、教育回归自然、农业回归自然”,以传统农耕文化构建零售新场景。万家田园在经营模式设计时更加注重农产品生产种植过程中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注重帮助青少年和城市用户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实现都市人的田园梦和健康生活理念。由此,引导万家田园形成“小而精”的“单一化”经营模式。青峰岭共享农场是一个兼顾“吃、住、行、游、购、娱”的田园综合体。农场将旅游作为共享农场建设的切入点,吸引消费者到农场参与共享项目,通过丰富的经营内容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需求,获得范围经济带来的丰厚收益。青峰岭共享农场秉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理念,在生产富硒蔬菜、瓜果等功能性绿色农产品的同时,希望通过产地直销的方式解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级批发市场层层加价的恶性问题,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让更广大的消费者享受到有机、健康的生鲜农产品。由此,引导青峰岭共享农场形成“大而全”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命题一:共享农场经营理念对经营模式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图4 VTES分析框架
2.技术条件。随着“互联网+农业”、大数据时代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技术条件对共享农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共享农场而言,农场管理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是技术条件的两大重要体现。首先分析农场管理水平对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影响。当前,万家田园运营团队主要有8人,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涉及生物化学、生态学、IT、环境艺术等专业,农场管理结构呈扁平状,农场内部并未形成严格的科层制关系。青峰岭共享农场运营团队约为6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长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在农场运作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农场自上而下管理结构呈现金字塔状,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农场内部科层制关系初见雏形,运作管理已规模化和流程化。同时青峰岭共享农场注重员工理论与实践的培养,截至目前,农场已经协助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0余人,保证了农场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组织分工与成熟的种植技术共同保证了青峰岭共享农场“多元化”经营模式的有效性与高效性。而对于万家田园而言,在运营资源和管理结构的双重影响下选择“单一化”模式可以扬长避短,通过“小而精”的发展方向增加用户粘性、获得收益。
其次分析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对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影响。万家田园通过线上平台“犁田网”整合农村零散土地,实现了土地上线,充分满足城市用户线上土地认领的需求。同时,万家田园致力于为用户与农场搭建桥梁,通过开发基于社区化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应用技术体系不仅帮助用户与农场连接,实现了实时视频监测、远程浇灌和田园社区互动交流等功能,还达到了提升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作为中科大的产学研基地,青峰岭共享农场与中科大合作共同研发出高质量的富硒果蔬,帮助农场提高了蔬果种植技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为了实现智能化种植与生产,青峰岭共享农场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土壤灌溉和果蔬生长状态监测,无人机播种等高新农业技术在农场也已成为常态。由此可见,万家田园所具备的技术均是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种植、体验环境,而青峰岭共享农场所拥有的种植技术多是为了实现农场规模化生产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命题二:共享农场管理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对经营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3.环境特点。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对于共享农场而言,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两种作用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分析政策环境对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影响。万家田园在规划发展过程中得到较多社区部门的支持与指导,通过军嶂社区的美丽乡村计划,和军嶂社区组建农村合作社,共同进行土地的规划设计。万家田园负责在土地上实施自然建筑、田园设计、种植床设计等规划,社区负责扩建道路、网络设施建设等。在政府指导下,把万家田园军嶂社区共享农场打造成了自然教育实践基地、社区党建基地等。合肥青峰岭有机富硒果蔬专业合作社是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发展依托,共享农场建设之前就在生产有机蔬果方面已经颇具规模,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在青峰岭共享农场投入建设之后,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该规划设计方案明确将用3-5年时间,将青峰岭区域打造成以江淮民俗为特色,以江淮特色田园景观和生态环境为突出亮点,集“精品民宿+田园休闲+研学教育+亲子娱乐+扩展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江淮乡居田园度假综合体。由此可见,在政府不同政策的指导与支持下,万家田园更注重发展自然实践教育,而青峰岭共享农场则更重视将农场建设成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
其次分析市场环境对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影响。万家田园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该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分散,若在农场发展蔬菜种植零售模式则必然会面对相对分散的消费者,在配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蔬菜的损耗和规模不经济现象,增加蔬菜的单位成本和共享农场运营成本。青峰岭共享农场位于合肥市,该市人口基数较大且密度较高,蔬菜作为具有需求刚性的产品,每天的消费量巨大,并且共享农场与永辉超市合作达成了长期订单合同,保证了共享农场需求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在不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为了规避规模不经济带来的成本增加现象,万家田园放弃发展蔬菜销售模式;而由于具有稳定的需求订单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青峰岭共享农场则选择“多元化”经营模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命题三: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共同影响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选择。
4.农场规模。对于共享农场而言,农场所拥有的土地、地理位置以及品牌声誉等基础条件直接决定了共享农场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万家田园军嶂社区共享农场占地共计80亩,于2018年10月开园,是万家田园第一个自然环保农场,位于山水城雪浪山附近,距离市政府仅十公里。该农场致力于发展成为城市农业基地和自然教育实践基地,以关爱自然、模仿自然为核心,构建微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种植、体验环境。农场可容纳1500户城市家庭入园种植和日接纳300人次的自然教育实践项目。作为永续农业设计和自然教育示范基地,万家田园被无锡市政府授予无锡自然教育示范基地、无锡市山水城助残联盟党建基地等荣誉称号。万家田园受制于土地面积,若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必然会因为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同时,由于共享农场地理位置的优势,为消费者避免了距离导致的旅行成本,使得消费者可以随时参与到农场的共享项目,为农场带来强有力的消费者粘性。青峰岭共享农场位于合肥市长丰县青峰岭,于2017年12月开园,距离市政府大约四十公里。农场拥有2000余亩的可用土地面积,该土地被合理划分成蔬果种植区、养殖区、共享区以及休闲区。青峰岭共享农场依托原有的青峰岭有机富硒果蔬专业合作社而建,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会首批副会长单位,合作社基地农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并取得“青峰岭”商标注册,成为农业农村部全国 24 个农药零增长基地之一和国家级健康示范养殖场。基地先后获得合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社级农民专业社示范社、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青峰岭共享农场是原有合作社的继承和发展,得益于广阔的土地面积,农场可以采用多功能并举的经营模式。依托原有的种植技术和“青峰岭”品牌在业内的良好口碑,农场可以在保证果蔬质量的同时,获得稳定的销路,实现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与流程化,避免因为产销脱节导致的生鲜农产品大量积压和损耗问题。因此,青峰岭共享农场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成为必然。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命题四:共享农场规模对经营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万家田园和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内外部条件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万家田园共享农场和青峰岭共享农场的内外部条件对比
六 结论及建议
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带动了共享农场的发展,共享农场作为时代的产物,不仅是解决农产品与服务方面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信任危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还是带动农业增产增收和解决农村闲置土地问题的重要路径。共享农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有其发展的必然,但也有因时、因地制宜的要求。应充分考虑环境特点、技术条件、农场规模以及经营理念等农场内外部影响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一方面,共享经济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给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带来冲击,但是在农业领域共享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关于共享农场经营模式的分析,本文体现了一定的探索性。另一方面,共享农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被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寄予厚望,但根据调研数据,大部分共享农场的发展并不顺利,经营失败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结合权变理论与共享农场实际运作模式,运用VTES分析法剖析共享农场内外部环境,证明了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将影响共享农场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以此为政府、企业在建设、经营共享农场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1.选择的案例研究对象分属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经营模式的共享农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案例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但可能会引发单个案例是否足够代表一种经营模式的质疑;2.受资料来源的限制,对案例研究对象经营模式的描述分析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内外部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