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跳水男子单人10米台发展趋势

2021-01-18陈安平郭鹏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系数竞赛规则

陈安平,郭鹏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3-2019年两版国际泳联跳水竞赛规则和跳水三大赛的男子单人10米台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良好的文献检索与梳理工作是研究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国优秀硕博论文网、百度学术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为本文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本文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逻辑分析,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判断、综合、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有关内容进行检验和分析,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并结合该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 -2017版与2017-2021版竞赛跳水规则的对比分析

对比国际泳联2013-2017跳水竞赛规则与国际泳联2017-2021跳水竞赛规则,我们可以发现向前和臂立两个动作组别的动作难度系数有所变化。108B(向前翻腾四周屈体)、6261B(臂立向后翻腾三周转体半周屈体)、6261C(臂立向后翻腾三周转体半周抱膝)、6265B(臂立向后翻腾三周转体两周半屈体)四个动作难度均下降0.1。108B在2013年第一次录入国际泳联跳水规则中,6261B在2013版规则之前难度为3.4,2013版难度上升0.1为3.5,2017年又改为3.4,动作6261C难度在2005年、2009年、2013年每年上升0.1,2017年下降至3.2,动作6265B2013年第一次以4.7的难度系数录入国际泳联跳水竞赛规则中。跳水竞赛规则是跳水运动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由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根据奥运周期的规律,每四年修订一次。每一次的修订,都反映了国际跳水界对于跳水运动技术发展取向的权威性看法,规则的修订从整体上说对促进该项运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国际跳水规则多次变动,其主要原因都是为了适应新的难度动作出现的需要。

表1 国际泳联2013-2017版与2017-2021版跳水竞赛对比

2.2 东京奥运周期与里约奥运周期跳水三大赛不同跳水动作使用频次分析

表2 2013-2019世界跳水三大赛不同动作代码频次表

在跳水比赛中,男子个人项目会进行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的比赛,且6个动作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动作(代码相同的动作视为同一个动作)。通过对比东京奥运周期与里约奥运周期跳水三大赛不同跳水动作使用频次,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组别动作上大多数人的选择偏向于难度3.7的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相比109C,目前难度系数4.1的109B(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只有中国选手杨健挑战过,杨健向来以难度著称。仅仅只有2.8难度系数的305C(反身翻腾两周半抱膝)只有在2019年光州世锦赛上来自乌克兰的年仅13岁的选手SEREDAOleksii选用,也是本届比赛决赛中唯一一个低于3.0难度的动作。3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一直以来一直是动员们所青睐的动作,运动员已经熟练掌握该动作技术。5172B(向前翻腾三周半转体一周屈体)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上来自英国的神童托马斯.戴利唯一一个选择该动作的选手,并在本届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其他人更趋向于同样难度系数的5255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综上所述,109C、207B、307C、407C、5255B的动作技术已慢慢走向成熟化。

2.3 我国运动员10米台动作选择分析

表3 我国10米台运动员的动作选择

从里约奥运周期到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在竞技跳水男子单人10米台上决赛中的四位选手,陈艾森、杨昊、邱波在第一组动作中均选择了3.7难度的109C,而杨昊选择了4.1难度的109B。在跳水这一项目中,旋转半径越大,难度越大,在同一动作代码中,屈体难度大于抱膝。对比2013-2019全球的局势,4.1难度的109B每次比赛只有一个选手跳过。2013年邱波在跳第一组别动作时选择了109B,2014年邱波放弃109B选择了3.7的109C,至此之后,杨健成为唯一一个挑战109B的选手,在世界跳坛也只有极少数运动员能够完成。在第二和第三组别动作中,中国选手均选择了难度系数3.6的207B(向后翻腾三周半屈体)和难度系数3.4的307C,结合跳水界的整个趋势,307C自上一奥运周期开始至现在,已经成为普适性选择,这一难度对于99%的选手来说都能够较好地掌握。第四组动作是向内跳,除杨昊外的其他三个人都选择了难度系数3.5的407B(向内翻腾三周半屈体)。选手们均偏向于3.2的407C且他们都能够较好地完成该动作。在第五组动作上,杨建和邱波选择3.8难度的5156B(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这一动作从2013年至现在,都极少有人选择,选手们更偏向于3.6的5255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在第六组臂立动作中,除陈艾森之外均选择了626B(臂立向后翻腾三周屈体)。结合表二,可以知道我国运动员在选择的109C、207B、307C这些动作技术在国际上已经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2.4 2013 -2019年世界跳水三大赛决赛12名运动员难度以及均值表分析

表4 2013-2019年世界跳水三大赛决赛12名运动员难度以及均值表

从世界选手难度均值可以看出,2017年布达佩斯世界锦标赛上,决赛选手动作难度系数均值创2013-2019年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不敌上一周期。在个人方面,我们发现最高难度已经达到22.2,2016年里约奥运会来自墨西哥的GARCIA Ivan,以418.95分位列第十;最低难度18.3,2014年上海跳水世界杯来自意大利的选手,这是上一周期的境况。新周期,目前最高难度是来自我国的杨健21.9。2019年光州世锦赛上,来自乌克兰的年仅13岁的选手SEREDAOleksii成套动作难度18.7,目前新一周期唯一一个难度系数在19之下的选手,他的排名最后位列第四,无缘奖牌,但13岁的年纪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惊艳众人,分数高于其他难度高的选手,而且明年东京奥运会他也会参加,他将是一匹黑马,这么好的成绩侧面反映了他的动作完成质量很高;还有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第一名,来自英国的戴利,成套动作总难度21,在12个人里面不是最高的,但凭借高质量以及近乎完美地发挥取得了冠军。虽然只是个例,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难度制胜这一说法并不是绝对的。难度的作用根本上在于它可以提高参赛运动员的得分基数。虽说难度高不一定能取胜,但没有难度也是万万不行的。只有高质量、高标准和100%成功率的高难度动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3 结论

3.1 108 B在2013年第一次录入国际泳联跳水规则中,6261B在2013版规则之前难度为3.4,2013版难度上升0.1为3.5,2017年又改为3.4,动作6261C难度在2005年、2009年、2013年每年上升0.1,2017年下降至3.2,动作6265B2013年第一次以4.7的难度系数录入国际泳联跳水竞赛规则中,新规则的修改,使比赛难度更大、更加激烈。

3.2 109 C、207B、307C、407C、5255B五个动作已发展至成熟阶段,运动员可以很好地掌握该技术动作,但是还需要提高现场的竞技表现能力。

3.3 就目前在动作难度系数上来说,我运动员仍然占有优势,但只是稍微占有优势,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在迎难而上,不断冲击高难度动作。只有高质量、高标准和100%成功率的高难度动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系数竞赛规则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让规则不规则
创新思维竞赛(3)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