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思路研究

2021-01-18王占康唐海军罗君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融合

王占康,唐海军,,罗君波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乡村旅游是上世纪末逐渐兴起的旅游形态,也是现代旅游的重要形式[1]。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建设与经济的提升,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也存在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与民族信念意识,还有丰富的地方特色与习俗,其需要被进一步传承发展下去[2]。研究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思路,对乡村旅游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另外,一直以来,我国都面临着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推动城乡经济融合的重要出路,民族传统体育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能够有效为乡村旅游拓展旅游内容、丰富旅游层次、提高旅游品质,并且还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3]。研究无论是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亦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参考价值。

1 湘南地区主要的乡村旅游胜地及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湘南地区主要指的是湖南省南部城市,包括衡阳、永州和郴州三座城市,其中以永州和郴州两座城市为主,永州是湘桂两省交界处,郴州则是湘粤两省的交界处。其区位优越,紧邻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一带一部”优势最为显著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此地很多的文化特色。湘南地区拥有着许多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瑶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于此,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

1.1 湘南地区主要的乡村旅游胜地

1.1.1 永州

永州零陵是著名诗人柳宗元的故乡,小石潭记中所描绘的景色就来源于零陵的悬溪,并且这里有著名的永州八景:朝阳旭日、回龙夕照、萍洲春涨、香零烟雨、恩院风荷、愚溪眺雪、绿天蕉影、山寺晚钟,现如今零陵古城的竣工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池又增添了一份韵味。舜皇山、九嶷山和阳明山是永州三座美丽而又著名的山峰,拥有杜鹃花海、流泉飞瀑、奇峰怪石等多种景色。永州市江永、江华县是瑶族的聚集区,也有着少量的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江永县女书博物馆把女书文化进行了记载与传承,夏层铺镇的上甘棠村古建筑群自唐大和元年(公元前827年)以来村庄名称位置和居住家族始终未变,为湖南省绝无仅有。江华县庙子源村被称为“湖南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1.1.2 郴州

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莽山,位于郴州最南端,是我国南方面积最大,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的国家森林公园,山奇、水秀、林幽、石怪,境内奇峰叠翠、溪涧纵横,“莽山壮美惊天下、原始生态第一山”便是它最真实和生动的写照。位于南岭北麓骑田岭山系之巅中枢地段的仰天湖风景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号称“离广东最近的大草原”。资兴市东江镇境内的东江湖风景区,气候宜人,山奇水秀,集观赏性景观与娱乐项目为一体。郴州市北湖区市郊的龙女温泉也非常著名,四面环山,风光旖旎。除此之外,郴州还有飞天山、高椅岭等多个自然风景区。

1.2 湘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1.2.1 赛龙舟

赛龙舟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端午佳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湘南地区各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龙舟赛事,零陵区的潇水龙舟赛、资兴的东江湾龙舟赛等等。另外,湘南地区居住着部分苗家儿女,苗族人民每年5月24日至27日会举行“龙船节”,他们用赛龙舟的方式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每年在端午佳节前后,这些赛事的举行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赛龙舟也正式成为体育项目。

1.2.2 武术

号称“武术之乡”的东安县是湘南地区永州市辖县,东安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南方武术各流派中也是独树一帜。东安自古便有“外出拜师学艺,请师到家授徒”的传统习惯,在湘南一带也享有“打不过东安”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安武术运动提高与普及并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武术比赛,荣获百余枚奖牌,先后为湖南省武术专业队以及各高等院校输送优秀运动员多人。东安也被评为 “湖南武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湖南省民间武术挖掘整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2年东安武术也正式被列为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2.3 瑶族体育活动

瑶族是湘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是伴随着瑶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人龙,是永州江华一带瑶族民间流行的具有舞蹈特点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和10月16日的“盘王节”举行。一般由17人组成,构成八节,形成“龙”的形状,在运动时作“之”字形、圆形、弧形的路线走动,速度或快或慢。每个人靠脖、肩、脚的横贯力和腰、腿的伸缩力互相配合,运动量很大。瑶族每年还会举行对顶木杠比赛,须准备一根碗口粗长约3米的木杠,对垒两人各以红布缠腹,分别顶住木杠两端进行对抗较力,用力向前推顶,直至一方不支败下。此外,一些山瑶地区还会进行刀舞,这是瑶族民间流行的一类民间武舞,带有武术套路的技击特点。

1.2.4 壮族体育活动

壮族也是湘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板鞋竞技是其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是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运动形式。民间的板鞋竞技形式多样,主要有穿板鞋抢粽子、板鞋秧歌舞、板鞋戏水、板鞋扇舞等等。由于板鞋竞技器材简单,又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因而极易推广和普及,每年都有许多汉族的游客与他们一起参与其中。芭芒燕,是壮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在打“芭芒燕”中,男女青年都在一起,相互对打,把芭芒燕拍向自己最理想的人。打芭芒燕既是一项青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又是男女青年交际的一种方法,既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又陶冶了青年们的情操。

湘南地区少数民族丰富,还有白族、彝族、土家族等等,每个少数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并且这些少数民族部落大都集中于农村一带,与当地旅游风景区连为一体,每年传统节日期间,游客在参观游玩的同时,还可欣赏到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

2 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现状

为客观反映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合发展的情况,研究小组从人民群众出发,深入到湘南地区的乡村旅游部落进行调查走访,对家离景区较近的当地少数民族人群以及游客进行了访谈与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7份,有效问卷456份,回收率97.4%,有效率为91.2%。

2.1 湘南地区人民群众及游客对于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

对湘南地区人民群众及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进行调查,如表1显示,支持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有3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2.6%,他们认为在乡村旅游产业中融入赛龙舟、舞龙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但调查发现有90人不支持,占比19.8%,他们表示不能将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还有35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比7.6%。

表1 湘南地区人民群众及游客对于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N=456)

2.2 湘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游客互动的情况

对湘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游客互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显示,湘南地区人民群众及游客表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游客有互动的有3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9.8%;表示没有互动的有95人,占比20.8%;不知道的有43人,占比9.4%。

表2 湘南地区人民表示民族传统体育与游客互动的情况(N=456)

2.3 湘南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如表3显示,湘南地区人民群众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重视的有1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2.6%;认为不重视的有151人,占比33.1%;还有111人不知道,占比24.3%。

表3 湘南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N=456)

2.4 湘南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引导情况

如表4显示,湘南地区人民群众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在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中制定了相关计划措施的有15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8%;认为没有制定计划措施或制定不够的有162人,占35.6%;不知道的有140人,占30.6%。

表4 湘南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引导情况(N=456)

3 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3.1 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1 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不够强。据调查发现,湘南地区人民群众虽然大部分支持在乡村旅游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持反对和无所谓的态度。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人民愿意,才能发展完善。

3.1.2 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较低。据调查走访得知,目前湘南地区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时候,与大众游客的互动性较低。并且其开展的规模小,项目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离不开大众人群的参与,人参与的越多,其开展效果才会越好。

3.1.3 相关政府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强。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民群众认为政府不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据了解,现如今很多地区在对于旅游业开发的时候着重开发现代旅游娱乐项目,在原本的乡村原始的旅游景区增添对游乐设施、餐饮店铺等的投资,但却没有把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加进来,导致民族传统体育近几年来不断地流失。

3.1.4 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不够完善。湘南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乡村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制定的相关计划措施不够,还存在很多根本没有具体规划方案,只是靠其原始的状态表现,形式单一项目少以及现场秩序杂乱混杂等问题使得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低下。

3.2 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思路

3.2.1 增强湘南地区人民群众对开发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相关政府单位定期召开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会议,建立完善的政策与方案。民族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是其内在的生命力,加大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明确其发展的意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增添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

3.2.2 完善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措施,并对其进行保护。地方单位建立健全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措施,明确科学的制度规定与管理办法,使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出台相应政策文件,设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基金,加大对地方少数民族节日习俗的保护,防止其随着时间而流失,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

3.2.3 推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三位一体”化协调发展。现代社会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保护好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境不遭到破坏,旅游产业才会可持续发展。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乡村旅游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元素,可以为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活力。乡村旅游又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载体,借助旅游产业可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拓展其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

3.2.4 将传统体育项目继续发扬光大,提高各类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知名度。对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武术等,这些项目要继续发扬,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扩大规模。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比较生疏,要加强对此类文化的宣传,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的频率。可以在赛龙舟、武术这些传统的知名度较高的项目举办的同时融入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在乡村旅游景区内尽可能多地加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元素,提高其知名度,扩大传播范围,使其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一个特色。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的重点,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来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也需要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来传播。全面结合湖南省湘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加快建立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相关举措,加大对于乡村旅游产业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投资,研究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其有效良好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促进当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文化的建设与经济的提升。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发展,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融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