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上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2021-01-17黄梅露
摘 要: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经常出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提问,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提出相应问题并尝试解决。但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或者提出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多。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线教师应怎样应对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4-0073-02
引 言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一种动力[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思索:有价值的数学提问为何越来越少
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几种现象。
现象一:学生提出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多。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但往往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后,其他学生都会依葫芦画瓢,提出同质化问题,缺乏思考。
现象二:有时,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教师觉得该问题价值不大,或者与自己的教学内容不符,于是常常用“课下我们再来研究”敷衍学生。
现象三:一节课下来基本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少提出问题。部分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提问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度,往往不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以上三种现象是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1】小学生提出问题基本是出于好奇心,只从问题的表面提出问题,并未经过深层次的思考,没有考虑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这样的提问是没有价值的。但很多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将关注点放在知识教授上,而忽略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缺乏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思考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教师没有预设该问题,经常回答不出,于是便敷衍了事。这样做会导致学生渐渐失去提问的积极性。
二、突围:转换思维模式,奠定提问的基础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教师首先要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再拘泥于赶教学进度,而应依据学情,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对新知识的困惑,有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和发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改变评价,让学生会问
问题意识的形成是不知不觉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改变评价的方式,不能简单地以对错来评价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从问题的价值角度进行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进一步培养其问题意识[2]。
三、实践:渗透问题意识,掌握提问的方法
(一)“破题”:学生提出问题的首要契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问题。教师在讲新知识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冊“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探讨?”学生之前学习了小数、分数,联系所学提出问题:“什么是百分数?”“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学生提出的问题正好是本节课要讲的新知识点,于是教师可链接新旧知识,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冲突”: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意识到认知的不平衡,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后让他们画3厘米的线段。学生都知道可以从0刻度线开始,画到3的位置。当学生都在安静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练习时,突然,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的尺子断了,没有0刻度线,画不出来。”其他学生听闻都笑了。这时,原本有秩序的课堂氛围顿时被这个小插曲打破。
只见,这位教师对学生说:“大家安静一下!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一个宝贵的问题,没有0刻度线,怎么办呢?下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从1画到4、从2画到5或从3画到6。”
这位教师没有按预先的教学设计,而是及时抓住课上这个小插曲,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利用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通过讨论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质疑”: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平台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完“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总结道:“我们在确定位置时,有时需要一个数,有时需要两个数。那么……”
话音未落,学生产生疑问,大胆表达:“有时会需要三个数吗?”
教师点评:“真是大胆的猜想,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时,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用到三个数呢?这些问题,就留给大家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慢慢去探索和研究吧。”这既肯定了学生的提问,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留白”:学生提出问题的适宜土壤
“留白”原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留白,能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确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4=28(平方厘米),用“底×高”来计算。教师适当留白,提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底边乘邻边?”教师适时追问:“是啊,为什么呢?谁来解答这位同学的疑问?”本环节中,教师适当留白,一句“谁还有疑问?”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在教学“求商的近似值”时,教师出示问题:“妈妈要将2.5千克油分装在0.4千克容量的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题目一出,有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报出算式:2.5÷0.4=6.25(个)。大部分学生随即肯定:“对的!对的!”教师没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接着说:“××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你是怎么想的呢?有没有其他想法呢?”学生开始進一步思考和讨论。一位学生说:“老师,现实生活中有0.25个瓶子吗?”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都恍然大悟,笑了起来……课堂留白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 语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恰当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从小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同香.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新课程,2020(38):114.
[2]蔡文娟.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新课程,2021(22):187.
[3]郁淼.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5):75.——74
作者简介:黄梅露(1981.1-),女,江苏南京人,小学高级教师,课程研究部副主任,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数学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