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

2021-01-17邓翠枚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小学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德育教育应结合生命教育而行,促进教学理念更新,不断创新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完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教学案例,探讨了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命教育;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4-0057-02

引  言

德育教育是渗透与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既是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科学方法,也是改革与创新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积极创造生命价值。然而,目前大多数小学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尚未与生命教育有效结合,因此,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育观念过于陈旧

当前的小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过于陈旧,在课堂上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理论知识,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思想意识,尚未清楚认识到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与小学生生命教育严重脱节,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严重降低了德育教育质量[1]。

(二)德育方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小学没有建立完善的德育体系,德育教育活动按部就班地沿用过去的单一方式,导致学生对内容单一、程序固定、枯燥无味的主题班会式德育活动缺乏参与兴趣,不愿意投入其中,从而影响了德育效果。此外,一些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让学生死记硬背德育课程考试知识点,忽略了学生创新创造、动手实践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没有从生命教育角度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限制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改革的发展。

(三)德育教育趋于功利化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效应极大影响着各领域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此趋势下,一些小学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愈加趋于功利化,在设计与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明显向社会需求与媒体喜好倾斜,未结合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现状及需求落实相关工作,削弱了德育教育本身的实际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小学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在将小学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德育教育现状为依据,以目前存在的德育教育问题为导向,有方向、有目标地推动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深度融合,确保二者结合的路径科学可行,从而切实改善小学德育教育现状,推动小学德育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挖掘二者关系,深入钻研教材

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挖掘并掌握二者关系能够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小学德育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二者关系的挖掘[2]。德育教育的實施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德育任务是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自己,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中,人的生命相关内容是不可或缺的德育教育内容。新时期的小学生生命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与重视人的生命,理解并积极创造人的价值。可见,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教师应深入挖掘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关系,革新自身教育观念,深入钻研德育教育教材,从融入生命教育角度出发,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德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完美融合。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花儿草儿真美丽”这节课前,教师以融入生命教育为目标创新了备课工作,在分析教材内容后,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将“一花一草均有生命,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和保护”作为本节课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录制了“探究花草秘密”的微视频。在导课环节,教师播放微视频,直观展示花草的生命过程,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先鼓励学生说出身边的花草树木,分享自己对花草树木特点、名字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变成共享的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教育资源,从而将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目标逐步实现。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从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入手,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丰富德育教育内容,赋予德育教育更多生命活力与创新设计,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受到生命教育,树立生命意识,在生活中更加尊重与热爱生命。此外,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踊跃参与到德育活动设计、德育活动组织、德育活动开展、德育活动评价等环节,从而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心中的‘110’”这节课时,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及时开展了具有实践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110接线员,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和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种危机问题。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会了“群众”处理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紧张刺激的角色扮演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安全意识。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也自觉肩负起保护他人的意识,懂得了珍爱生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任务驱动德育,促进友爱互助

培养学生友爱互助的思想与行为习惯是小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德育教师在将生命教育融入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并落实此任务[3]。

例如,教师可采用行之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制订兼具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任务,鼓励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完成任務的方法、实际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一起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并树立集体荣誉感,在彼此友爱互助下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类德育任务能够将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相互尊重与友爱充分体现出来,相较于单一讲解理论知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做到不忘初心,消除功利色彩

教育是对心灵的洗涤,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发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身心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到不忘初心,切实消除德育工作的功利色彩[4]。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提升自身的教学修养。此外,教师要合理运用互联网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宣传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德育活动,并从各界反馈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德育生命教育的结合工作[5]。

结  语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不能脱离生命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二者有机结合产生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倪胜利,李萍萍.德育视野下的小学生命教育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1(02):1-3.

[2]周小桃.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主题活动实践探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6.

[3]李正海.以“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发展[J].魅力中国,2020,46(08):5-6.

[4]郁美红.建构有生命的道德教育: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实现[J].求知导刊,2020(52):85-86.

[5]于丽华.生命教育背景下初中德育主题班会的开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39,42.

作者简介:邓翠枚(1979.12-),女,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德育教育小学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