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镜头语言中的体验力

2021-01-17郑跃郝雨

新闻爱好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吸引力

郑跃 郝雨

【摘要】汤姆·甘宁提出“吸引力电影”概念来描述早期电影的视觉奇观性,早期电影是记录性的,此概念也是在阐释早期的纪录片。纵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从观众观影体验的角度上划分,是从吸引力到叙事力,再到体验力的过程,三者在当代纪录片的创作中是共存的。影片创造体验力的过程是与观众视觉体验互动的过程,在《徒手攀岩》这部纪录片中,镜头内容上的奇观性,镜头造型语言的体验性,以及影片所具备的互动性等方面的特点让影片具备了一定的体验力,在一定意义上纪录片的体验力是纪录片吸引力的更高级阶段。

【关键词】吸引力;体验力;视觉奇观性

一、纪录片的吸引力与体验力

在电影诞生的最初,影片是属于记录性的,摄影机的功能仅仅是记录下来,胶片的感光能力差、帧速率不稳定,画面闪烁、粗糙,但影像的发展却有一个质的飞跃,那就是从静止的图像变为活动的影像。“早期电影作为一种吸引力电影,它直接诉诸观众的注意力,激起视觉上的好奇心,通过令人兴奋的奇观提供快感,先锋派对早期电影的兴趣也正是在于它的新奇性。作者指出,吸引力电影观念并未随着叙事电影的发展而消失,而是在通俗电影和先锋电影制作中继续发挥巨大作用”[1]。在吸引力概念的基础上,孙绍谊教授在文章中提出了“体验力”的影像概念,“在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美学实验者,相较于叙事,这些探索者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 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与影像高度缝合,近距离乃至无距离地具身体验人物的所见、所触、所听、所感”。[2]将观众带入到影片中,体验影片的气氛和人物的情绪,不仅让影片的故事吸引观众,同时也要让影片本身的视听形式吸引观众,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影像所创造的具有“透明性真实”①的梦幻世界中,这是影片形式发展与观众欣赏需求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近年来纪录片创作所呈现的趋势。

二、纪录片《徒手攀岩》的体验力

作为与剧情片发展并行的纪录片,其发展历程又未尝不是从吸引力到体验力的,最初的纪录片是单纯技术性的从记录下来到现在通过多种技术形式、镜头语言、叙事方式,创造影片的故事性、体验性。让影片具有体验性,是影像与观影者的一种“游戏”,给观众以更新的视觉体验和刺激,也是对观众的尊重与迎合。201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是一部以攀岩运动为背景的纪录片。该片记录了攀岩大师艾力克斯·霍诺德(AlexHonnold)2017年6月3日无辅助徒手攻克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的全过程。该影片对观众来说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更具有较强的体验性,这是一种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体验,一种身体极限的体验,也是该片能获取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重要原因。

从《火车进站》到《徒手攀岩》,体现了纪录片从记录产生视觉奇观性,到记录产生体验性。就像《火车进站》中滚滚而来的火车这一连续性的动态画面,它与以往静态的画面带来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观众起身躲避画面中的火车,正是动态影像带来的与以往不同的视觉体验。作为《徒手攀岩》所创造的体验性,是内容和形式充分结合的结果,它所创造的是视觉感受带来的全身性的体验。徒手攀岩这一极限运动的特殊性是必要因素,另外,影片通过各种形式和技术诉诸观众的感受。首先是镜头内容的视觉奇观性;其次是镜头语言的使用强调观众的体验性;再次是该片强调的互动性增加了影片的体验力。

三、镜头内容的视觉奇观性

徒手攀巖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单选题,因此选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视觉奇观性。影片的开篇便将美丽的峡谷风光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一个镜头以悬崖峭壁为前景做推进和旋转运动,镜头的落幅在一个附着在垂直于地面的悬崖上的红色色块,正在攀岩的主人公艾力克斯,背景是万丈深谷的绿色峡谷,接下来在艾力克斯头顶上的近景镜头,艾力克斯徒手攀爬,紧贴着悬崖峭壁,脚下便是万丈深谷,不禁让观众手心出汗。镜头交代了故事的主题和主要人物,同时镜头所呈现的内容不仅仅具有吸引力,更具有视觉体验性。

影片画面的精致让影片具有体验性,纪录片的创作技术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追求真实感的直接电影风格,“大量的纪录片的拍摄已经开始抵制过去画面粗糙,晃动频繁,低质量画质的长镜头,而是采用高档的摄影机和昂贵的镜头拍摄,代之以高画质、特殊摄影技法等非一般的视觉体验和高质量的声音制作。这些用心雕琢的镜头给人以美的享受,形成一种视觉的震撼”[3]。影片的制作者“导演金国威没有说错,银幕越大越好。不仅是因为这部纪录片追求的4K分辨率和这个跨界专业摄影与专业攀岩的团队所具备的精确、缜密与高难度的摄制技巧,而且因为它具有的以极限运动为题材的高难度性,以及主要取景地位于美国西部仙境优胜美地和大峡谷之中,更是因为影片关于生命价值的主题以及它所涉及的视觉伦理的课题,都在大银幕上陡然放大”[4]。高质量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峡谷之中、悬崖峭壁之上,峡谷的风光以及一个“不能获得金牌就会死”的运动项目,这些均具备普通观众不曾拥有的视觉体验,这使影片在开篇就奠定了视觉上的奇观性,从开片呈现的镜头和内容都构成了体验力影片的基础元素。

四、镜头语言的使用产生体验性

镜头作为阐释影片的“语言”,除了能够为观众呈现现实世界,同时摄影镜头语言所形成的形式本身会成为一个与内容相得益彰的叙事系统,会让观影者对影片产生更全面、更强烈的体验。再大的银幕,再宽的视角,甚至虚拟现实交叉的影像仍然存在着“画框”的边界,“画框”内画面元素的设计直接作用于观众体验影片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 构图作为电影摄影造型元素之一,决定了观众看到的是什么,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光学镜头焦距的选择是构图取景过程中造型的重要内容,不同焦距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性。

(一)短焦距与体验力

短焦距镜头,比人的正常视角要宽广,它能够创造出既生动感人,又刺激夸张的画面,极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徒手攀岩》的拍摄者本身就是攀岩运动的爱好者,他们能够攀爬附着在悬崖峭壁上进行拍摄,为影片产生体验力奠定了基础,镜头焦距越短,拍摄同样景别的物体需要更加靠近被拍摄者。因此,作为本身即是攀岩爱好者的摄影师能够攀爬悬崖峭壁进行近距离的拍摄,为更短焦距的镜头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短焦距镜头呈现出来的画面就像陪伴着艾力克斯一起攀爬,更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同时广角镜头的大景深效果也能让观众看清整个环境,大大增强了观众的视觉震撼力和对现场的体验。

该片对展现攀岩所使用的镜头语言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练习时。在艾力克斯训练和查找攀爬路径进行踩点时,拍摄者保持与攀岩者艾力克斯近距离接触,我们通过画面的透视感可以得出,在拍摄时是使用短焦距镜头进行的拍摄,这种拍摄可以更近距离地靠近拍摄对象,同时将艾力克斯身后的万丈深谷呈现在画面之中,让观众感受艾力克斯攀爬训练过程中的惊险与刺激,甚至能听到艾力克斯的呼吸声。当艾力克斯跳向另一个点失误时被保险绳吊住悬在空中,观众也跟着如身临其境,手心出汗。这些镜头都是近距离拍摄带来的更加逼真的体验。摄影机近距离地拍摄让观众感受到攀岩时的视觉刺激和高空攀岩时对身体控制的体验,把艾力克斯非凡的胆识和人体物理学的极限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长焦距的窥视性

长焦镜头视角小于人眼的视角,可以将远距离物体拍得很大,具有压缩空间,减少、淡化背景的呈现,景深比较浅,容易突出主体,捕捉主体细节,反映人物情绪和心理感受。

在影片的第二阶段,艾力克斯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进行徒手攀爬酋长岩时。摄影机选择了与练习时不一样的镜头形式,拍摄者为了防止对艾力克斯的攀爬造成干扰,让摄影机固定在悬崖峭壁上或摄影师蹲守固定在攀爬路径上,实现了近距离的拍摄。从镜头的透视感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画面增加了长焦镜头的使用,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窥视感”,这种窥视感会给观众带来一定的“逃离感”,在紧张的节奏中给观众一点“喘息”的机会,让观众在视觉上离开悬崖峭壁,从而产生安全感,同时也体现着制作者的道德底线,不能因为拍摄而影响艾力克斯的攀岩,毫厘之差就是生命的代价。

(三)两极镜头的视觉刺激性

整部影片大量采用两极镜头拍摄,两极,一方面是指景别的两极,另一方面是指焦距的两极,“无论是用长焦镜头拍摄大场面,还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特写表现小细节,都是对摄影镜头造型潜力的深入挖掘”[5],两极镜头的使用省略了中景的过渡镜头,具有跳跃性、刺激性,节奏更快,更容易让观众产生紧张感。无论是戴安全绳索训练时还是真正的徒手攀岩时,大远景镜头交代艾力克斯所处的环境,巨大的垂直于地面的悬崖峭壁,凸显大自然的壮美和酋长岩的险峻,近距离拍摄人在自然面前极其渺小,但又不乏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心,长焦镜头交代的艾力克斯攀爬中手与脚的特写,更是吊起观众紧绷的神经,生怕其失手和踩空,两极镜头的组接会产生更强的视觉跳跃感和刺激性,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性。

五、影片互动性产生体验力

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体验性的另外一种形式。早在20世纪20年代,维尔托夫就曾通过拍摄《持摄影机的人》来体现纪录片制作的过程,具有与观众交流制作的互动性。比尔·尼科尔斯在将纪录片进行类型划分时,提出了参与模式,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真实电影就属于参与模式,让观众看到摄制组是如何参与到影片叙事之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体验力。在《徒手攀岩》里大量采用互动的形式,在增强真实性的同时,更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性,提高了影片的体验力。影片的互动性具体体现在拍摄者与艾力克斯之间的互动,艾力克斯和观众的互动以及被拍摄者与观众的互动。

(一)艾力克斯与直视摄影机

影视创作中的“第四幕墙”理念,是指拍摄对象不能直视摄影机,因为摄影机代表着观众的眼睛,直视摄影机就是与观众的交流,而艾力克斯则经常面对摄影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讲述。第一人称叙事是具有代入感的,容易让观众进入到艾力克斯的故事之中。影片开篇是由艾力克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的讲述,类似自传性的形式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认同。纪录片理论家迈克·雷诺夫在他的文章中称“自传所提供的真实常常是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我被诱惑着将这种真实稱作心理真实”[6]。艾力克斯多次与摄影机交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与观众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观众在心理上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最为经典的两处是在艾力克斯徒手攀岩经过非常危险的地方之后,艾力克斯与摄影机打招呼。这是艾力克斯刚刚带领观众经过生死瞬间之后的庆祝,这大大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增强了影片的体验力。

(二)拍摄者与艾力克斯以及观众的互动

参与模式类型纪录片的特点是让拍摄者进入影片之中,是带领观众进入到制作环节,让观众体验制作本身,拍摄者本身已经成为叙事中的要素,这种形式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性。作为摄影师和导演的金国威与艾力克斯的交流被记录下来,金国威也多次面对摄影机讲述拍摄的过程,以“我”的口吻对摄影机讲述拍摄的感受,展现其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制作者的出现为影片提供了更多的叙事元素,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真实性,提高了观众对事件的体验感。在艾力克斯徒手攀岩之前,摄制组商讨如果失败的对策,以及确定拍摄如何不干扰艾力克斯的方案,这些镜头都为增强后面的攀爬时惊险的体验性做了铺垫。当艾力克斯攀爬最为惊险的路径时,摄影师由于紧张而不自觉做出的动作和讲出不愿意再拍这种事情的话,这些镜头穿插进艾力克斯攀爬过程中最惊险的时间点,这是摄制者本身参与到影片气氛的塑造,属于增强体验性的元素。

六、结语

作为新纪录电影特点之一的故事性被纪录片创作者日益强化,而吸引力则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中一直延续,体验力则是在吸引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观众体验感的措施,是纪录片增强观众观影感受的更高级的吸引力。该片在镜头造型上的手段让影片更具“体验力”,为影片给观众塑造更全面的体验感、参与感,让观众更多角度、更深层地体会影片的惊险、艾力克斯的勇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注 释:

①透明性真实:好莱坞经典电影中,隐藏掉电影制作痕迹,让观众沉浸在虚幻的世界中并把它当作是对真实的透明性复制。

参考文献:

[1]汤姆·甘宁,范倍.吸引力电影:早期电影及其观众与先锋派[J].电影艺术,2009(2):61-65.

[2]孙绍谊,康文钟.银幕影像的感知革命:从吸引力电影到体验力电影[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35-44.

[3]郑跃.消费市场导向下纪录片的娱乐性趋向[J].新闻界,2016(20):34-39.

[4]王霞.《徒手攀岩》的叙事走向与伦理困境[N].中国电影报,2019—09—25.

[5]梁明,李力.影视摄影艺术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268.

[6]王迟,布莱恩·温斯顿.纪实之后:纪录片创作新趋向[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113.

(郑跃为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讲师;郝雨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吸引力
中国吸引力
有吸引力的东西更好用
阎戈 名利对我没有吸引力
吸引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跟踪导练(四)4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行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