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展览设计

2021-01-17陈燕玲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燕玲

摘 要: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建设的概念研究中,营造鲜活生动的展示空间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意义和发展活力。文章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载体,一方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特点和展览对象的展览需求的双向分析,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空间具有从树立保护意识到产生文化体验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文化的塑造中,需要细化文化设计的展示功能和相应表现形式,向受展者传递高效信息的非遗展示空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设计;情景化设计

0 前言

福建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许多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创造了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然而,传统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向的研究一定要打破并超越传统,并且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特点,开发能够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需求的文化渗透性的新模式,从而突破目前的处境。

文章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展览设计为例,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法的研究,提出了融合情境化展示设计技术的展示空间构建策略,旨在提高观展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对象的系统认知,并通过高度文化表现力的情境化展示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对象的传播需求。

1 研究背景

博物馆不单单是简单的物质展览机构,其对人类文化的物质以及非物质遗产的展览需要经历展品征集、展览区域设计等多个复杂步骤。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展览和文化输出机构,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者和文化思想捍卫者。博物馆的展品汇集了其所在地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文化思想,展览目的在于以具體的物质形式或者抽象的文字、图画形式为参观者创造文化环境,陶冶其文化情操。数字媒体发展带来全新的展览设计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三维显示设计技术让博物馆逐渐趋向文化娱乐一体的复合功能建设,相对传统的远距离参观模式,当前的博物馆更加注重展品与参观者的情境互动建设。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博物馆的展列设计与其展品的艺术属性密切相关,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以及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文献查阅和理论剖析,并结合博物馆展列的设计特征和情景化设计的具体概念进行了综合的理论探讨,通过对不同理论的概念简述和综合运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 实践意义

人工智能以及二维、三维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展列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情景设计能够综合地应用这些技术,通过情景体验等多重展览方式让参观者拥有更好的参展体验,并切实地体会到展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特征。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列情境设计进行具体研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内涵和展列设计的特征原则,提供优化的博物馆展列设计策略,进而提升博物馆的参展活动趣味性和审美性。

2.3 概念简述

2.3.1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更多的是以表演、知识体系或者具体技艺的形式来呈现。文化遗产的根本属性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性,文化遗产是被群体所认可的文化形式,这一文化形式能够增强群体对于其所在地历史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为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而文化表现需要表演者进行具体实践,这一实践离不开场所和工具的支持,所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表演工具以及场所设计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传统的口头语言或者特定的语言表述。

第二类是特有的表演艺术形式。

第三类是某地区独有的社会民俗以及日常礼仪或者节日庆典形式。

第四类是有关自然人文的知识或者以知识作为基础的群体实践活动。

第五类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

第六类是传统的美学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的技艺、作品以及工具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是以非物质的形式,通过传承的方式实现其存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历史的进程,是文化思想发展的根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国的态度是大力支持的,现代社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缺乏实用性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审美思维蕴含民族智慧,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接受其不具有实用性的特性,而着重保护其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思维。

2.3.2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有六大分类,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一分类中都有对应内容。

如在第一类口头语言的文化遗产形式中,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福建各地的民谣和民间故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闽南童谣(以闽南各地的生活日常作为主要素材,以闽南语言编撰而成),表达对动植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在第二类民族传统表演中,福建省的传统表演有戏剧、舞蹈、音乐以及武术,戏剧中较为著名的有梨园戏,舞蹈有高湖舞龙灯以及三山板凳龙等,音乐是以民间曲艺的形式,如福州评话。

在第三类传统的节日民俗中,有著名的妈祖信仰以及其衍生的各类节日庆典仪式。

在第四类与自然相关的人文知识中,有畲族的医药知识。

在第五类的传统手工艺中,有福建角梳、印棉脱胎的制作工艺等。

在第六类美学艺术中,有软木画以及寿山的石雕作品等。

2.3.3 博物馆展列设计的特征

博物馆对于展品的陈列和展出需要考虑展品外观形象的思想传播以及展品蕴含艺术的表现形式。博物馆进行展品展出的目的就是为观众提供一个具备趣味和知识的美学欣赏以及文化学习的自由空间,所以对博物馆展览的区域设计和形式设计有区别于普通陈列展示空间的设计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具有一定的统筹性,博物馆的展品兼具历史与艺术的双重文化特征,为了与这一文化特征相匹配,博物馆要统筹展列形式和展列环境的设计,灯光、色彩、材料结构以及工艺等要进行统一的规划。

第二个特征就是博物馆展列的空间设计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特征,因展品性质不同,博物馆的空间风格也会有所差异。展列空间的排列部署以及装饰都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到展品与博物馆想要表达的艺术特性。

第三个特征是情境互动性。如果参观者可以通过与展品互动的形式,对展品进行观看,就能以多重感官感受展品所包含的文化思想特征。因此,博物馆设计需要具备情境互动性,才能为参观者创造更多的观展趣味。

2.3.4 情境化展示设计的概念

情境化设计就是将情境化思维融入设计领域。作为综合性的设计学科而言,展示设计集合了很多方面,如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传播媒介乃至服务设计等。伴随着公众审美体验的提升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下表现方式变得更丰富,展览空间设计正朝着优化和完善观展体验、满足参观者需求的方向进行不断探索。这种突破传统的展示模式,在设计中追求文化和生态,提倡多维空间的信息处理,已经成为未来展示设计的大趋势。

情境化展示设计不仅增加了设计元素的想象力和包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多媒体性和互动性。这样不仅可以赋予展示空间开放的形式,满足一定个性的展示理念,塑造展示的可能性,进行多维空间信息处理,并且得到认同感,满足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的文化需求和情感满足。展示理念中的情境化设计是在一个主题中构建生活环境,为参观者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参观者能更好地进入并投入到主题内容中。

3 博物馆展览的情境设计原则

3.1 文化展示原則

结合现代科技的情境设计能够让参观者有更好的观展体验,但是过于注重情境设计的科技含量可能会让参展活动过度娱乐化、游戏化,过于突出参展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无法体现出展品的艺术特性,转移了参观者对于展品的文化底蕴的注意力。

博物馆的展列设计一定要以展品以及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为主要设计原则,如果只是跟随大流想要以高科技的全景模拟、数字化屏幕互动,而不顾博物馆自身的文化属性,就会导致展品蕴含的文化与展列方式的脱节,导致科技的风头盖过了文化思想的风格特色。博物馆在进行情境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突出展品的文化特色原则,适度进行情境设计。一些展品能够与情境设计进行很好的结合,并增强展品的参展效果,对于这类展品可以进行多元化的情景模拟设计;一些展品本身的文化特色属性非常明显,可以不用进行情境化的展列设计,而是保留本身的文化特色。

此外,博物馆的文化特征更多的是历史属性和美学属性。博物馆在展陈的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文化内涵,运用艺术手段结合科技来进行展览的情境设计,而不是过度使用科技化进行情境设计。

3.2 参观者导向原则

博物馆的参观者在与展品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展品通常是以图像、文字、音乐以及环境整体感的感觉形式将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参观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其所含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与现代人所能理解的信息具有一定差别,如果参观者在观展之前没有事先了解展品,就会无法真正理解展览,无法获得文化熏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思想聚集体,其蕴含的文化信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追本溯源,并结合展品的制造过程和历史发展来解读其文化思想。参观者如果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来体会到展品文化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就无法理解展品的展出价值。

以参观者为中心这一原则就是博物馆在展览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观展需求。参展是一种有趣味性的娱乐兼学习活动,参观者希望不是简单地观看展品,而是能够在展品的文化情境中去挖掘展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运用现代科技在博物馆进行虚拟情境体验设计模块能够很好地满足以参观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此外,博物馆的情景模拟以及其他运用现代科技的情境互动模块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模拟让参观者与展品进行互动体验。这种模拟可能会造成参观者身体感官的不适,所以博物馆要以参观者需求为中心,将博物馆的情景设计模块调和到比较舒适的度,让参观者能够有更好的参展体验。

4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策略

4.1 构建文化内容的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是通过非物质文化实物来展示的展览环境,是具有多重价值的文化空间。参观者加入展览活动的本质是在特定的空间中体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是展览与参观者体验的结合,是情境化空间设计必须要展示的关键问题,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文化氛围、内涵的塑造以及对空间内容的支撑起着关键作用。文章明确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环境所要传递的文化价值,我们结合审美体验、教育体验、娱乐体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隐性内容变为参观者的真实体验。

4.2 物质空间的情境演绎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需要用细腻又丰富的手法呈现,就要应用情境化展示空间的设计方法,将情境的概念从物理空间延伸到文化背景,塑造展览对象的形象,将表达从直白的呈现变成文化的支撑,形成多层次的情境演绎方法。

4.3 场景复原

场景复原常见于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将特定的场景尽力还原。通过静态模型、实物和标本,将场景做成相同的比例,模拟声音和自然光,来营造场景体验的原始环境,以真实性为建设目标,让参观者真实、全面地看到事件的过程。场景还原类似于影视拍摄中对历史场景的再还原创造,但受一定的空间面积限制,具有局部还原和模拟的特点。

4.4 场景再现

场景再现具体指的是在部分还原原场景的基础上,对主题情境进行了艺术处理。构造中的元素不仅包括逼真的物理装置,还囊括在布景技巧、空间尺度、灯光渲染、色彩搭配等方面,对情境主题有目的地表达,使形式更加灵活多变。这类似于情景剧的舞台艺术表演,需在多个场景中表达,并结合幻影成像技术达到同时进行分屏表达。

4.5 情境延伸

情境延伸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展示对象内涵的延伸。情景延伸的本质是“以物养物”,与“场景还原”和“场景再现”不同,面对的是独立的对象,这与橱窗展示的情境塑造相类似。情境规划是以对象本身为主题进行的,利用设备、灯光、色彩、背景等元素构建一个情境,从而提升对象的展示效果。

其次,它指出了展示对象在氛围中对参观者的心理影响。也就是在延伸展示的语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语境氛围的塑造,以便增强展示对象对受众的吸引力。

4.6 意象建设

意象建设是以相对隐晦的部分内容和展示空间氛围的营造为主导。它围绕一个文化主题,并运用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布置空间中的景物,这样就具有形象化表达、艺术化装饰的特点,使文化背景与审美需求共存。设计师从文化内涵中给予了装置场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义,给参观者一个想象的精神空间,在观看展品的过程中通过领悟和想象等多方面非逻辑思维升华到展品之外的情感层面,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5 结语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的情境化设计在形式应用、内容建构以及空间叙事各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方面,营造了多种文化体验,为文化内容表达提供了支持,沉浸式体验的文化输出有助于观展对象融入展示环境,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传统的展示形式是以物为中心,避免了文化和价值的流失。

另一方面,借用多元化的阐释手法,在大环境、小隔断、设计理念和陈列子方案上,让情境语言贯穿整个展览空间,为观展者创造一个活跃、平等的氛围和展览环境。利用展览环境作为媒介,缩短观展者与展览空间物品之间的互动距离,这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的敏感性、舒适性和声誉。

此外,情境化的展览空间能够通过情境叙事来组织展览空间,叙述展览内容,在保证空间的完整性的同时,也使其本身更具有空间感染力和时代感。本文就是从展览的设计行为入手,在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特点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基本的展示需求,从而使展示达到实用性和应用方向。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情境化展示设计及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的结合分析,为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他文物展示空间设计的相关人员能提供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共同推動理论与实践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京博.数字媒体介入下的博物馆情境设计—以美国新闻博物馆为例[J].艺术设计研究,2019(2):86-90.

[2]李东文.论博物馆展览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8):217,223.

[3]李志勇.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理念初探—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5(5):107-112.

[4]陶武.AR-VR混合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互动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5):254,256.

[5]王艺.交互多媒体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原则[J].电脑迷,2018(10):59.

[6]史进.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互动性体验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64-66.

[7]方健.基于博物馆参观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58-61.

[8]陈铁军.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接受[J].美术大观,2016(7):132-133.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