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17胡莲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胡莲香

摘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习得数学知识,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数学课堂中,恰当并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图文音像、声光色动等功能,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结合微课,促进理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以此凸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微课是一种常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单纯解决某一个数学知识点,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微课的时长大都在3~8分钟,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不会耽误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间,因此,从时间和内容两方面都受到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的认可。教师可以将学生之前学习过的、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数学问题制作成微课,有针对性地讲解这部分数学内容,这会使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理解,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补齐学生认知不足的短板,以便与新的数学知识点做好衔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内容、重难点知识内容分别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导课环节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认知和学习,这会有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就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基础认知。同时,这部分微课内容在课堂學习结束后,也可以作为复习资源在课后进行巩固性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以《混合运算》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问题,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应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综合算式对两步计算问题进行解决,以及如何解决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分别将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练习题制作成微课教学内容,以供学生复习。然后,还应将本节课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制作成微课内容,这会让学生通过微课理解新知识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些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这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与新课标中的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要求相吻合,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概念具体,强化认知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学科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符,因此,学生较难理解和接收数学知识,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种抵触情绪。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整合,由于信息技术具有集音、形、影于一体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利用静、动态画面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知数学概念、理解数学问题。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本知识点的内容涉及图形问题,单纯通过语言描述对学生讲解这部分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收,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动态变化图形对学生进行展示,这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两种图形的差别。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展示用正方形、长方形铺成的各种造型,还应让学生思考如何拼接才能让造型更具艺术性,这不仅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也可以使学生对图形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概念,激发学生的图形认知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教室内的物品有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定义利用信息技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二者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进行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绘制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的动手实作能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所提升。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图形类的计算问题,比如,一张正方形明信片的边长是35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已知正方形边长的情况下,如何求出正方形的周长,这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修正,并将正确的解题方式告诉学生,这种鼓励学生自行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三、立足生活,善用技术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中,缩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和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现实生活中发烧看病的情景:“小明同学感觉不舒服,去医院测量体温是37.1℃,低于新冠肺炎隔离界限的37.2℃,不用隔离住院,吃完退烧药后不久就降温了,回到了正常体温的36.2℃。”……上述教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进而理解小数的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妙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场景,增强学习动力

数学和生活之间联系密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播放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购物短视频:“小明到超市购物,准备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随后画面切换,并出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可以买哪些物品?”通过信息技术,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明白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概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此使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施凤英.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2021(43):143.

[2]张宏林.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43):144.

[3]岳雁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发展[J].新课程,2021(43):148.

[4]苏金平.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思考[J].新课程,2021(43):15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