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银行个人线上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探究

2021-01-17黄馨兴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信用贷款风险管理银行

摘要: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的互联网金融深入研究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其个贷业务效益的有效提升和有效降低各大银行个人贷款风险发生的概率,对于当前各大银行来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运作中,还存在一系列无法有效规避个贷风险的问题,其中一些存在于银行运作机制本身的问题,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独特特征而产生的,成为互联网模式下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对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个人贷款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有效规避路径。

关键词:银行;互联网;信用贷款;风险管理

一、银行个人信贷风险

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支撑薄弱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在盲目推动银行个人贷款规模的扩大方面,还存在科技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风控指标不完善、风险评估与报告多头管理、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不足、一些商业银行通常会向基层银行发布相关硬指标等诸多薄弱环节,使得银行经营管理体制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部分的存在造成银行急于扩大市场份额、降低准入标准,势必会加剧恶意竞争。尽管银行在风控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客户基本信息、财务数据、违约记录等风险数据的收集整理不够重视,过于依赖关于外部数据,全行风险文化意识不到位[1]。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社会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有效的信用评估机制,对风险管理的支持不够,银行难以全面掌握借款人各方信息,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面对海量的网贷客户,其获取足够的客户信息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不足,借款人可能会隐瞒相关信息,难以准确评估、分析和判断风险,造成不良资产风险逐步暴露,上述问题对银行的平稳运行形成持续压力。

二、互联网模式下的个人信用贷款的问题分析

(1)贷前管理分析,即对贷前客户准入的真实性存疑。互联网个人信用贷款贷前管理的一个棘手问题是此类贷款为无需面对面签约的纯线上操作[2]。贷款在网上申请后,直接转入对应的银行卡,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可以完成申请、签字、放款等一系列环节。如何在贷前有效地审核客户信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手段,确保贷款人的手机和密码不是被第三方获得,就成為贷前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最大限度地严格控制和保证客户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征信体系尚未完全覆盖之前,如果银行向第三方贷款人发放贷款,最终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

(2)贷款管理分析。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风控清单等数据更新维护存在时滞,技术或工艺滞后,所以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对网上个人信用贷款征信记录、风控清单或反洗钱清单等内外部数据模型进行信用查询后没有问题,但本应进入征信黑名单的客户极有可能获得贷款,整个贷款管理中对限额的准确性存在质疑。所以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获得的网上个人信用贷款,根据个别审批人的专业经验来判断,尽管根据流程调查了客户的收支情况、职业等情况,从而给出贷款额度, 但目前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排查手段[3]。

(3)贷后管理分析。个人消费贷款不能用于房地产、股权投资等,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规定,互联网个人信用贷款担保方式有限,无抵押,贷款人全额提取贷款后,存在使用合规性难以控制的监管风险。30万元以下互联网个人信用贷款的商业银行普遍支付独立;与传统个人住房贷款相比,单笔金额小,客户分散,客户违约成本较低,在网贷放款的便捷客户体验的同时,客户信息有限,提取的现金不能实时禁止其用于炒房、买股甚至洗钱,导致逾期、不良收款越来越困难[4]。因此,银行将难以控制贷款使用的合规性。

三、互联网模式下银行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贷前审核。对于整个贷款过程,注重流程控制的引入,通过积极开展贷前工作,注重业务的连续性和深度,是贷款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业务建立差异化的授权审批流程,有效挖掘潜在风险问题,风险程度、客户规模等因素,进而有效消除、控制或转移风险因素,准确把握贷款风险因素[5]。其次,部门之间的高效协作,积极开展贷前尽职调查,可以为资产质量提供保障,大大降低贷后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好严格的贷款前调查和审计以及各级相互监督和制衡。对银行而言,在为个人贷款审批人提供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应重视个人贷款集中审批机构和专职审批人员的设置和配置,最重要的是将客户经理的授信流程与专职审批相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各环节的控制风险,也为开展大额审批业务提供了保障。

2. 风险管理。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原则,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和客户行为模式识别,明确实现互联网与个人贷款的融合趋势。对银行而言,应注意流程中的岗位设置,要根据职能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职责和管理措施,及时调整和改变传统的风险观念和思路,明确责任边界,将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具体而言,需要优化的内容是简化业务中的放贷、后贷款管理等流程环节,避免盲点或重叠个人贷款流程,强化多重风险防线,突出控制重点,有效配置风险结构[6]。其中,为了进一步确保监管合理性,注重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积极建设,提高岗位专业化程度和岗位相互制约程度,规范和集中改造,减少贷款损失。

3、完善贷后管理机制。一是加强贷款催收,针对互联网个人信用贷款贷后管理难的问题,银行应将个贷管理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内外部资源,降低风险。二是引入保险机制,完善客户信息,对每个流程进行严格管理,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采取保险公司对小额不良贷款的补偿形式,为催收提供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网上银行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也要加快逾期不良贷款证券化,更多的数据化管理以保证贷款效率,防范风险。上述对策的核心问题是,逐渐淡化银行人工管理的痕迹,完善贷后管理机制,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真正实现个人信用贷款的精准管理。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银行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策略[J].曾理,要小鹏.全国流通经济.2019(14).

[2]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20万元[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0(08).

[3]体系强化弱化风险——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控制体系探讨[J].殷力.财经界.2010(18).

[4]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及其处理对策分析[J].姚文萱.财经界.2019(30).

[5]浅析个人信用贷款及信用保证保险客户选择策略[J].陈赛.商场现代化.2009(21).

[6]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现状分析[J].庞嘉俊.市场周刊.2018(11).

作者简介:姓名 :黄馨兴;性别:女;出生年月:1989.9;籍贯:湖南常德;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应用经济学;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猜你喜欢

信用贷款风险管理银行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困难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中小额信用贷款全流程外包研究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