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佳雨:历史一点也不冷门

2021-01-17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冷门南开诗书

南开学姐:张佳雨,2018级历史学院本科生,伯苓班成员,曾参加敦煌研究院主办的“解说敦煌”项目。

历史是热门还是冷门因人而异

初识张佳雨,我便被她吸引住了。她能言善道、落落大方、谈吐不凡,让我忍不住猜测:“你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女孩。”“不不不,饱读诗书算不上,读了几本史书还差不多。”张佳雨连忙解释道。

张佳雨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大三学生。说到当初为什么选择学历史,她告诉我,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个冷门,就业的途径少,但对她而言,历史却是个热门,因为热爱所以入门。

“历史有它自身的魅力,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对历史充满了热情。”张佳雨向我介绍,“我们历史学院的学生对业内的专家学者很是着迷,每次讲座大家都抢着去听。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冯尔康先生做客第100期南开史学名人讲座,当天去听课的学生爆满,来晚些的,只能搬把椅子坐在门口,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兴致高昂。”张佳雨形容起讲座的场面,神情里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冯先生的崇敬之情。

敦煌将是我一生的印记

神秘莫测的敦煌文化总是让人心生向往,对于学历史的张佳雨来说,这种情感自然更加强烈。2019年4月的某一天,张佳雨看到“解说敦煌”莫高窟暑期志愿讲解员活动的招募信息,她暗自激动,“终于有机会去看看大漠石窟,落日黄沙了。”

但想要入选并不容易,“解说敦煌”在全国只招收20名大学生,这需要张佳雨通过层层筛选与考核。为此,她看了很多关于敦煌学和敦煌石窟艺术的书,也了解了很多文化守望者的经历,甚至白天复习考试,晚上熬夜看项目资料,为了拍出一个最满意的参选视频,她一遍又一遍NG……正是她的认真与努力,让她最终走进了敦煌。

“对敦煌的向往是一方面,但我认为历史学专业为我带来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才是我成功入选的真正原因,平时上专业课,老师们会给我们列书单,教我们探索学问的方法,因此我能带着思考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也能更为快速地了解敦煌石窟艺术,这是南开史院为我带来的优势。”张佳雨的19岁生日是在敦煌度过的,而这个生日代表的不只是她的成长,更代表着一种身份的转变。之前的她是历史知识的学习者,现在的她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尽管这次敦煌之行略显短暂,却成了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标记。

“对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張佳雨说。

采访花絮:南开历史学院到底有多神秘?

课高:听说学历史很枯燥,还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死记硬背,是这样吗?

张佳雨:当然不会啦,历史这么博大精深,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的,而且老师上课也特别幽默,一些老师经常隔空联动互cue,课堂上很轻松的。

课高:学历史的同学是不是都对考古感兴趣?

张佳雨:还是很多人会感兴趣的,我们学院是有考古文博爱好者协会的,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穿越千年的历史秘密,真的超有趣。

猜你喜欢

冷门南开诗书
动物“冷知识”
退休咏怀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我是爱南开的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
腹有诗书 笔参造化——李轶的书画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