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专业智能实验教学研究
——以江汉大学为例

2021-01-17张晗江汉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汉服装设计服装

张晗 江汉大学

一、加快服装专业智能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要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性教学和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我国高校优质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共享平台建设,优化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师团队的管理建设,提高当代服装智能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于2013年正式启动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建设工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优化教学资源,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2015年1月,清华大学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中国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20年我国教育部公布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智能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通知,其中纺织业2020年10项,艺术类19年25项,20年25项。在纺织服装行业与艺术设计领域,批准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同时,北京服装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纺织服装实验室也进行实验管理的改革,在其高校本身的优势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较好的纺织于服装智能实验体系。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服装智能实验室,各项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设计相关设备和仪器均十分齐全。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学系向师生提供了开放的服装和纺织品展示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和教师均可在第一时间内查询到最新的国际秀场流行趋发布等信息。国内相关科技企业在服装智能制造方面,有比较成熟的企业及其合作院校案例。例如:深圳博克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院校合作案例有清华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等)、北京深尚科技有限公司(院校合作案例有北京服装学院等)。

二、江汉大学服装专业智能实验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江汉大学教学改革及近远期发展意义

江汉大学服装现代智能创新实验教学研究是符合教育部及结合江汉大学实际发展方向的可行性参考。

结合江汉大学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方针和路线,针对2020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方向,深入当代智能化技术与现代教育智能教学的不断融合,加强现代教育实验智能教学的优质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不断提高现代江汉大学服装专业信息与智能实验教学水平,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江汉大学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制”教学改革、“项目制”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期发展来看,服装虚拟仿真现代智能创新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江汉大学进行教学改革,建设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及新型人才培养。

从远期发展来看,有助于江汉大学提升科研水平,建设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国家和武汉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有助于江汉大学成为国内外有较好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二)对于江汉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的意义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1984年开办至今已有36年,长期秉承应用型教学宗旨,通过“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紧密与时尚产业互为依托,为国家服装产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秉承应用型教学宗旨(我们的强项优势),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积累,与服装产业有密切的产学研关系,培养的学生得到聘用单位的广泛认可。

2020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为迎接湖北省教育厅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省一流专业的验收,我专业需从实验室(实验基地)建设、专业水平、师资队伍、教学基地、教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9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质量提升相关工作。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逐步将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将从前的单门授课逐渐转变成项目制的课题组形式,系统化、智能化地开启学生思维。从目前的教学成果来看,我们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相比于之前的教学成果,我们发现,在学生学习成果水平的水平上,取得良好及优秀的学生水平已经占学生总人数更多的百分比。

(三)对于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江汉大学服装现代智能创新实验教学研究,有助于链接高校-学生-企业三大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过课堂讲授将原理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忽视了教学非常重要的实践的需求。这样的结果是学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学校学到的知识跟不上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服装设计专业,设计人才走在时尚的前沿,因此在服装的款式、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的观念方面都应 具有超前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的三个主要着眼点为,一:健全的培养体系,二、以服装为出发点的教学人才培养方向,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虚拟仿真现代智能实验基地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从高校融入当代先进科技智能企业的速度,创造更大经济产能。

(四)对于加快交叉学科实验发展的意义

服装现代智能创新实验教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实验室的不足,加快交叉学科实验的发展,融合不同学科、师生、校企之间“跨越地域、时间”的交流,使得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促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推进和运行,各学校之间、各学院、系部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避免建设的重复性和资源的大量浪费。艺术与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对于各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装智能实验教学的方向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系统性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要有系统的规划,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超级计算、增强现实等网络化与之智能化技术手段,使当代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科技时代服装设计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加强相关技术可靠性研究,注重对学生使用智能化实验教学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护,切实保障学生健康。顺应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已是大趋势。可直接嵌入的服装设计相关课程有服装设计、服装画、服装面料设计、服装史、服装结构、服装立体裁剪、服装陈列、服装品牌管理等几乎所有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与课堂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力,让学生更直观、更便捷的体验服装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几乎可以全部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内完成。面对全新的教学方式,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团结高效的师资队伍。首先,需要打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通过校企双方人员合作,建立新型教学团队。其次,青年教师培训需要坚持开展,高校需要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软件技术,把时代前沿的技术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高校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原则,做好专项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实报实销,规范报销的同时做到简化报销程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运用到教学中,而不是烦琐的报销流程中。

四、结语

江汉大学服装现代智能创新实验教学以服装设计、服装工程、服装营销等方向课程为着重点,实现了虚拟仿真与技能实训、理论教授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传统实验、实训等耗材、场地等限制的实际难题。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虚拟仿真应用平台,结合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陈列、服装营销等具体课程及实训项目,涵盖了理论、实训、模拟、评价等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应用环节,突出应用 驱动、资源共享,将实验教学信息化作为现代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以高质量实验教学助推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助力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江汉服装设计服装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江汉英美术作品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江汉英美术作品
望江汉
艺术百家 江汉英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