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1-05-29孙学武刘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孙学武 刘波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下发的有关通知中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笔者立足所在的高校,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的创新创业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名单(简称“双高计划”),这是继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后,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向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转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育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有所体现。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作为“双高建设”单位之一,明确提出把培养德技并修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中心工作,以创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契机,多措并举,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校形成了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夯实基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设计学校的多个部门,整合校内资源,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督促工作落实;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从人员、资金、场地、师资方面,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运行畅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已形成校系两级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在五个二级系中建全了工作职责,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制订实施专业教学标准和基本要求,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与社会互动、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高职高学生爱动手的特点着重加强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程引领,优化综合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学科前沿、方法研究、创业基础、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创新创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2学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指导》必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为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经教育部授权,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主创的创新创业一体化教材及在线课程,已在国家智慧课程平台上线运营,目前已经形成集教材、微课、动画、漫画、视频及各类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资源体系,供全国高等院校教学使用。根据高职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学科专业特色,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编写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等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开设必修课程,已完成普遍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三)师资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
内培外引,专兼职相结合。通过教师参加SIYB、创业模拟实训和网络创业师资培训班,深入企业挂职顶岗等措施内培一批专家型导师。外聘一线精英进高校,从企业、社会各界聘请高技术、高技能工程师、创业校友作为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团成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全方位服务。截止目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有高级职业指导师9名、二级职业指导师69名、创业咨询师9名,建立了一支务实、高效、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
(四)多维联动,构筑教育实践平台
构建校内外教育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孵化园、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提供实践基地。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积极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与北京职航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共建“职业形象训练中心”“海尔创客实验室”“泰岳创新训练营”“新媒体工场”和“对角巷文创工坊”创新创业实训项目,旨在打造我院特色的人才创新创业“提升计划”。
例如,学校整合15处校内资源,建立了约7000余平米的“创业项目综合试验区”:创意厨房、大学生洗衣中心、青桐影院、青桐汽车快修、青桐传媒、青桐机电、青桐商务、通微服务站、青桐咖啡、凤凰山泉、交职服装厂等。学校专门开辟一定区域设立“跳蚤市场”,结合潍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及潍坊星火创客空间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实现“0门槛”创业实践。
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以大赛为契机,通过组织参加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职业规划大赛和各类创业大赛,不断丰富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路径。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论坛等系列活动,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引导创新创业方向,降低创新创业风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及“挑战杯”系列科技技能竞赛和政府主导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在校内形成竞赛培养体系,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积极参赛实践的风气。
图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模式
(五)模拟体验,增强实践育人效应
注重分层培养。按照不同年级进行规划,明确了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进基地、三年级试创业的三年不间断的创业教育目标。学校构建了以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为主的辅助体系,依托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创新创业讲座、优秀创业人物校园行、工匠精神校园展、企业工匠进校园、创业沙龙等活动,结合校报、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宣传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和创业榜样,发布创业信息,形成创新创业文化分支,积极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强创新创业技巧和能力。
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创业模拟实训平台、网络电商模拟平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体验创办公司注册流程、了解商业环境等。加强与校外实习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实行工学交替、实岗体验,从而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积累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模拟创业,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购置了“金马兰创业实训系统”,帮助学员在创业之前,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何创建公司、如何管理公司、如何进行产品研发及营销策略制定,让学员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创意,发现创业人才,打造提高实践能力、完善体验经历、实现全面成长的有效载体(见图1)。
三、实践与成效
一年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杯”“挑战杯”“发明杯”等大赛中屡获大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获得金牌一项,铜奖两项。独立开发的“创新创业实务”课程在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上线,该课程是山东省属高校首门中国大学MOOC,也是全国职业院校首门上线开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涵盖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影视制作、商贸服务等领域,孵化成功率近80%。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等30家媒体来院采风,全面宣传报到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的新成果。
四、结束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扎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政府导向和社会需求,凝聚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立体化平台,为引领新一轮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