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工作重构研究
2021-01-17仇倩汪度豆湖北民族大学
仇倩 汪度豆 湖北民族大学
媒介融合是在互联网技术、媒介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之下所催生出的一个时代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生产方式也日新月异。自从前的报纸、杂志,到如今的电脑、智能手机等等,人们的阅读方式的不断变迁,这对传统的编辑出版业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目前从编辑出版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媒介融合时代的编辑出版组织和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编辑出版观念,不断创新,开拓满足现代人们阅读习惯的新途径,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创新编辑出版物,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
一、新媒介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结合
(一)数字出版技术
在传统的观念中,编辑出版以纸质出版模式为主。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编辑出版逐渐向数字化发展。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出版和编辑的内容、发行和管理的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1]在传统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工作者按照行业部门准则和自身的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全部过程由人工完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编辑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对稿件的加工处理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编辑工作的失误率,进而影响稿件的出版速度。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减少了这样的失误率,极大地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传播。
(二)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应用指的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运用可视化编辑手段增加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包括声音、影响等元素,由此让受众不再局限于文字阅读的束缚,而是从多个角度了解事实真相。[2]抖音等短视频的兴起预示着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冲击之下,人们越来越热衷于通过视觉元素来获取信息,这样的方式更加直观便捷。由此可见传统纯粹的文字的阅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加入视觉元素更能引起一般用户的注意和阅读兴趣实现信息的趣味性传播。
(三)互动式H5技术
H5即为超文本互动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的第五次改进。它能够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页面,并在不同系统、不同终端使用同步,能够满足跨平台的不同需求,凭借强大的兼容性、整合性、互动性的特点,H5这一创新的信息传播手段日趋发展并逐渐应用于编辑出版工作之中。[3]传统的编辑出版物信息的传递较为单一,且互动性非常薄弱,人们仅仅只是信息的接收者,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渠道,但是互动性H5技术改变了这个状况。将这一技术运用于编辑出版中,能够在获得多维信息表达方式的同时,实现双向互动,从而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与质量。
二、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工作的困境及挑战
(一)编辑观念保守陈旧,跟不上时代变革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编辑出版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传统的编辑出版人员的编辑思维、标准、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变,因此很难充分的与新兴的媒介技术相融合,存在媒体融合深度不足、新媒体平台应用不足、编辑融合思维不强等问题。受技术的影响,编辑出版的过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此对编辑人员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他们最基本的采编能力,还需要他们掌握多种新媒介技术。同时,在技术的赋能下,图片、视频、音频等元素也能同时编排在同一推文之中,这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他们不再局限于图片文字等较为简单的编辑形式,还要求编辑从基础的图文编辑、音频影响处理以及客户端发布等流程都能够熟练掌握。[4]
除编辑人员自身问题外,编辑观念还受到整个传媒体制环境的制约。如今,各个县市都有建立了自己的融媒体中心,也成功的将编辑出版的流程、单位组织结构以及信息内容的传播方式与新的媒介技术进行了融合,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表面的结合,流于形式,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在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创新成为出版集团取得突破的关键,但是大多数出版单位具有事业和企业双重属性,这样的体质使得很多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创新性不足,很难主动的拥抱新的媒介技术。
(二)编辑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工作规范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的发出者,很多平台的编辑人员已经不再需要像传统的编辑人员那样经过大量的学习、培训与实践再上岗,他们可能仅仅只是普通大众。在成千上万的自媒体平台中,信息内容的采编发不再需要经过专业的编辑人员层层审核把关,由于缺乏专业的编辑素养,并且这些非专业的信息制作者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匿名化的环境中,缺乏一个专业权威的工作规范。因此很多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逐渐将内容质量放在次要位置,越来越多的编辑人员成为信息的“搬运工”和“拼接师”,信息质量日益下降。
(三)用户需求和阅读方式改变
首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人们的认知水平也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因此个性化服务日益为人们所青睐。因此,单一的信息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的用户的需求,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急需做出适当的调整和转变。其次,用户的阅读方式也在媒介技术的更新中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智能手机由于其便捷性、高效性等成为人们最为常用的信息获取渠道。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倾向于电子化的阅读,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进行实时反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无疑对编辑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用户需求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对编辑出版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时代需求。
三、媒介融合时代编辑出版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转变传统编辑观念,与新兴媒介融合发展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新的媒介技术是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出版组织和工作者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传统的编辑观念,主动拥抱新的媒介技术,根据传统编辑出版与新媒介技术各地的特点,优势互补,树立全新的编辑理念。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用户阅读方式的改变是无法阻止的,传统编辑出版业与新的媒介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出版业的结合逐渐深入,在这一趋势下,编辑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新媒介技术的学习,从而为传统的编辑出版工作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加强革新,利用多样化的媒介技术,寻求突破与发展,才能坚守住自己的地位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工作者自身素养
编辑是稿件的筛选者、加工者和把关者,是体现期刊和报纸的特色、保证出版质量的基础环节。[5]面对庞杂的内容“搬运工”们,专业的编辑出版工作者们要起到带头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以扎实的功底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非专业编辑人员的标杆。此外,编辑人员还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内容质量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是出版单位的立足之本。面对用户阅读方式的转变,编辑人员不能为了获得短暂的夺人眼球的效果,而忘记了内容质量的根本,编辑出版业一定要始终将“内容为王”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最后,编辑人员还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编辑不但要有坚实的文字功底、良好的策划能力、出色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基本功,还要有较高的政策素养、较强的宏观意识。[6]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编辑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不断积累起来的。因此编辑人员还需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向用户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的功能。
(三)培养编辑从业人员服务思维,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在以往的“受众”时代,通常都是“你编什么我看什么”,但是这一理念在“用户”时代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人们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用户可以自主进行信息的多元选择。面对这样现实,出版组织及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不断提升对用户的服务意识,做信息的“传达者”而不是“投放者”,始终把用户放在首要位置上。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市场进行细分,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投放,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因为大数据对用户的精准分析和定位,使得各个出版单位都可以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目标用户群体,并且根据用户群体进行产品的定位,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7]
四、结语
总而言之,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深化,正不断地影响着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在新的媒介技术的冲击之下,传统的编辑出版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中,我国的编辑出版业必须高度重视编辑从业人员媒介融合思维的培养,更好的顺应技术的变革,实现从传统的编辑出版思维向媒介融合时代下新的编辑出版思维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避免编辑出版被新的媒介技术所淹没,实现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