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
2021-01-17吴静重庆社会科学院
吴静 重庆社会科学院
一、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给予厚望,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有所欠缺,常常会导致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排解和消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成为各个高校必备的课程。教育是培养高等阶段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目的,这种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00 后也步入了高等教育阶段,00 后普遍为家庭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庇护和宠爱较多,环境、地域、年龄等等也是影响她们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程度的重要因素。这一代人是在父母的羽翼下,千娇百宠成长起来的,大多数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打击和挫折,步入大学之后,一些都要独立起来,面对知识学习、生活技能提升、团体合作、甚至就业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让他们不知所措,压力值飙升;与此同时,强烈的自尊心和个性上的叛逆,使他们不易找到一个正确的排解方式,种种因素相互叠加,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厌学厌世、抑郁、暴躁等等负面情绪自然而然的产生,并愈演愈烈。00后是当今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因此,高校心理教育的相关工作者在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体,针对个别特殊情况予以特殊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具有目的性的引导,最后让大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其心理承受能力程度,近些年各高校展开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较差,心理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于烦琐的学习带来的压力;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不同于中小学习阶段的学习环境一样,有些学生无法快速适应新环境,从而导致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层面的压力是剧增,学习方面的竞争力也十分的大,较高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没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态度,消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的结果肯定不如人意。这些问题,包括一些潜伏在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应该被重视,这是让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重大保障。专业知识的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择业就业创业的选择等等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一时期,特别是年级较低的学生,个人经历较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欠佳,更重要的是,大多父母由于距离、时间的原因不能够陪在身边进行疏导,在情绪问题易发时期缺少引导,从而引发心理问题。这就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思想上要明确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给学生的心理树立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还是处于可教育的阶段,大部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如果及时得到疏导,大部分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心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上需要有重大责任心,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对不同学生给予帮助,为将来大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保障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大学期间,学习不像高中时期时时有人监督,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学习上成绩差等构成了学习的主要问题。面对这种困惑,首先应建立正确而适度的学习标准,确立适合的目标水平,避免由于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过度焦虑。另外应提高自学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良好的学习规划,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二)人际问题
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必然面临的一个难题,往往对此种问题的关注度和需求超过了学习,和别人难以长期愉快相处、缺乏沟通个交往技巧、过分委屈自己等等,对于人际交往缺乏的同学,首先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与此同时加强个性修养,改变自卑、羞怯、不好意思等不利因素,提升自身魅力好人沟通技巧;其次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学习和生活的愉快开展。
(三)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产生了正常的恋爱的需求,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应秉承自由原则,既不宜提倡,也不可过分压制。学校应正确引导,培养正确的两性关系,因恋爱问题造成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保持心理健康。
(四)性格问题
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执拗、胆小怯懦、过度依赖、性格偏激、孤僻抑郁等。这个时候需要合理的疏导,让其学会正确自我评价,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五)择业问题
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以不正当的渠道宣泄出来,如砸东西,刻意酗酒、打架斗殴,消沉厌世等,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朝着消极的一面越走越远。因此,毕业生应进行职业辅导,调整择业心态,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种种问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三、当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一)希望能够摒弃自负与自卑
1.群体性自卑
根据有关研究调查可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长生自卑心理,并且造成这种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如今,群体性自卑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但绝大多数的他们也很希望能克服这种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失败,家庭条件差,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意,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他值得引以为傲。家庭经济状况、自身健康条件、学习能力、朋友圈大小等等都是造成这类群体性自卑的罪魁祸首。还有的会说经济不良条件会让他们觉得在亲戚好友面前遭到歧视,更重要的是,这类群体性自卑的学生对于改变现状具有消极状态,他们自认为现处的环境使得他们跟那些优秀的人不是一条路线上的人,导致他们不愿意接触那些优秀的同学。
2.个体性自负
群体性自卑是从整体角度来看,从个体角度来看,其实学生个体的自负情况也十分的明显,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存在明显的自负心理。他们会对自己的实际水平没有一个完全的认知,觉得自己唱歌很好听,特别的厉害。当然,造成这种情况还是由于一种盲目的自信。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十分优秀,成绩不错,然而别人只不过运气很好才会得高分。但是,这种盲目自信的结果会发展成自卑,进而希望得到改变。
(二)努力摆脱观望与失望的规划
1.观望的职业规划
根据研究各项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师范生虽然已经选择了教师行业,但是对着职业选择持有给观望态度,很想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的学生会认为他们很想明确将来要进行的职业的方向,但无能为力,只能被动的走每一步。更重要的是,这种请款讯在一种盲目跟风的现状。也有非师范的学生不知道将来做什么,盲目跟随大众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其实他们初心不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只不过还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但他们还是很渴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2.失望的专业选择
根据最新研究发现,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表示悲观情绪,声称自己后悔报了这个专业。例如,有的说自己其实不太喜欢理工科,而是偏向文学,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当初报选理工科是因为就业前景比较好,但实际学习情况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以上这种误选专业的现象导致学生从思想上持有消极态度来面对学习,那么对整个大学学习生活有着很大影响。一些佛系生活也会应运而生,有些人只想混到毕业证书即可,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时光,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一般。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当机立断放弃自己原本选择的专业,从而转向转专业的方向看齐。
(三)渴望突破亲密与陌生的人际交往状态
1.亲密却相隔万里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通过网络来联络他们的朋友,有些会认为能理解她们的都是生活在远方的同学朋友们,不同城市的大学本身就有着不同教学模式,互相分享带来的新鲜感可以她们感到快乐,还有那些来自远方的祝福和关心,特别是收到来自远方朋友的信件、礼物等等往往会让她们特别快乐。
2.陌生却近在眼前
与来自远方朋友的幸福往往格格不入的确是近在眼前的陌生。大学生的宿舍情况很明显突出了这一点,有的学生会吐露大学学校里,大多数人都是各自忙各自的,没有人有这个耐心去互相了解兴趣爱好,一般都是跟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社团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是跟舍友一起玩。
四、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有效的提升和优化大学生的素质水平。高等教育集团需要对大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人格辅导,从整体和个体分别开展,这一过程需要高等教育集团注意两点问题。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格特别测试,精准锁定住那些自信心、自尊心低下的,不能够正确看待自身优缺点,情绪容易失控等等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的同学。重点对这些同学进行一定的人格团体辅导培训。再者,具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设计相关人格团体辅导策略,阶段性的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认识、接受、改正这些不良心理,团体成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
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角色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在生活技能方面需要有一个提升,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处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大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生活;其次,组织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共同帮助走过迷茫期;最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处,帮助学生正确积极的评价自己,在不用环境下客观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优缺点,不要因为短处的存在就自卑和自暴自弃,而是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由于大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不能够具有长远性的进行自我生涯规划,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集团需要研究并制定一套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的生涯规划指南。从评估、选择、指导、发展四个环节入手,环环相扣,有效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个初步的认识,进而更好做出自我生涯的规划,帮助学生有个稳定的心态,坚定的决心,专业的技能来面对未来的抉择。
本文针对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明确了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家庭和睦的基本需求,更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推进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