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对策研究
2021-01-17景翾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景翾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我国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持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并且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多见问题和很多情况,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讨论最多的话题,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高就能高素质人才,企业经常感叹人才短缺。另外一方面,学生经常抱怨工作难找,缺乏实践经验,即使有心仪的工作也是要经过相关的培训才能上岗,零距离的就业目标很难实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放在首位,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必选,深化计算机教育改革,以改革加快发展,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思想都要全面改革,让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一、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国家及政策方面
目前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内,虽然涌现了大批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等,但相对独立的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是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深层原因。部分地区和学校,高职高专的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限制性就业政策依然存在,如跨省流动的限制以及派遣时间限制等。办学资金投人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也待完善。
(二)用人单位方面
企业与用人单位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认识仍然停滞在传统观念上,甚至存在歧视。当前大多数企业仍未能摒弃唯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即以学历或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唯一的依据。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往往不能检验真才实学,反而会走上“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误区。另一方面企业、用人单位与学校、学生之间缺乏供求信息的沟通也是造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学校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合理,仍然不能跟上市场需求。在办学理念上,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专教育,远离市场需求。具体的专业设置上,要么盲目求全求新求复合,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特长,也缺乏较强的实践性;要么功利主义严重,追求成本效益,设置成本较低的专亚。造成专业设置上的随意性和粗放性、低水平重复等令人担忧的现象。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能很好地适应大众化科技化的发展要求,仍然按计划模式运作,培养的目标仍然是高层次人才、理论型人才、甚至“精英人才”,不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特色培养,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极其严重。另外,教育领域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亦没有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和深化。
二、实践探索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对项目的认可度
工学项目、产学项目实施之前,要给学生讲清楚做这些项目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好处,向学生介绍这些项目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递进关系,让学生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教育学生吃苦、敬业,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把通过项目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与简单理解的打工思想区分开来。要通过大国工匠案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白专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这些项目来逐步实现。逐步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实施课程学分置换制度,把学生参与项目的表现与学生的奖、助、贷、评优评选、专升本推荐、入党考察、实习就业推荐等活动进行挂钩。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尤为重要。这支队伍要做到与企业、学生高效沟通,管理有力,乐于奉献,富有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系上配套项目激励机制。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做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根据行学情分析,考虑学生的意愿,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按专业发展、就业发 展进行研究分类培养,公共课继续实行“三个一”分层教学;大二部分专业课实施“精英班”“X证书班”人才培养,落实X证项目的课程体系和团队建设,认真研究X证书课程的嵌入课程和对接课程)的设置,落实证书的中级训练模式研制。
2.大力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除正常开展中电锦江订单班、精量电子复合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工作,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认知实习结合起来,旨在把实习教育与将进行的专项班、顶岗实习工作充分结合起来,通过认知实习到企业的参观和体验,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岗位、工作职责、企业用人需求等,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去干,做好学生的学习、实习和就业规划,同时也为专项班、顶岗实习学生的精准选拔做好前期基础准备工作。
3.大力开展“三教”改革,做好“三个落实”。落实课堂建设与管理、教材管理,规范课程考核,开展课程教学诊断。团队拟从课堂管理入手,检查课前准备情况,特别是实训耗材的准备和管理情况,检查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常态化检查课程教学进度完成情况,将这两项工作落到实处。
4.开展学生技能校级大赛,选拔组建省赛项目团队,培育“互联网”创业创新比赛的分赛项目。体现人才培养的成果之一就是这两项比赛。团队拟组建赛项的指导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组建学生比赛团队,并着手开展训练和培育工作,为来年的省赛做准备。
5.学生与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学生组织和社团建设;二是开展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引导学生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三是加强引导学生参加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训练的教育和组织;四是加强落实学生的安全,线上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工作;五是重视实习就业转化引导和教育工作。
三、高职就业指导的有效措施
(一)丰富就业指导知识与指导形式
现在高等院校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指导知识匮乏、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不只是与学生谈心、为学生做出一些建议,它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需要了解国家各地区之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针,了解学生心理,对于大学课程与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不在指导工作中出差错。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琐碎繁忙,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甚至部分教师并没有就业指导资格证,学生在学校并没有接收到正确、有效的就业指导,对未来的行业发展缺乏相关了解,都会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指导形式方面,许多学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将其作为学生的考查课,并要求学生上交大学生生涯规划书,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适合的领域、自己想做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学校只是局限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门课程,并没有对学生开展其他的就业指导。而且往往就业指导老师是跨院跨系跨专业进行讲课,并不了解每一个专业的具体就业形势,也不能提供更为切实的就业指导,因此,教师便要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一定的补充。例如,让学生进行实习,亲身体验未来想要参与的工作场景;写工作报告,体会一下工作的烦琐复杂,既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与成长,又是对学生更为有效的一种指导方式。
(二)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如何,很多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理所应当知道的,其实不然,学生知道的只是这一行业的趋势,未来这一行业是否吃香,对于更加具体的形式,学生往往并不知情。此时,班主任要做的是为学生详细介绍其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就业形势,如某一岗位需要多少人才、某一岗位已经接近于市场饱和、某一岗位现在已经面临市场过剩的尴尬情景;还需要为他们介绍自己获取这些行业发展趋势的途径。
四、结语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根据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特点,实行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探索尝试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