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比较研究
2021-01-17刘瑞英太原市博物馆
刘瑞英 太原市博物馆
一、博物馆基本定位及其主要功能和作用
(一)博物馆的基本定位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基本定位都是比较模糊的,通常是笼统的将它视为历史文物收藏的一个场所,但其实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博物馆的定位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内涵不断的外延,覆盖面也越来越宽广,具体的变化可以从古代到现代来进行一个分析:
最早意义上的博物馆出现在希腊,主要是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点的,馆中珍藏的文物只是为了研究学术学识的工具手段,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图书馆,是一种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有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院以及文化艺术珍品,但是为了方便学者研究而设置,对外不向公众开放的。这个定义是有一定的来源的,这主要和当时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注重文化,在自己南征北战中所搜集和掠夺来的珍品放在缪斯神庙里交给亚里士多德进行整理和研究,博物馆一词也是由希腊文“缪斯”演变而来的,[1]如此看来,缪斯神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而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学者认为孔庙则是我的国最早的博物馆。
随着18世纪西方掀起了私人收藏的浪潮,私人的博物馆开始出现,而之后私人们为了维持其完整性或者显示其珍品的价值而愿意公开供他人参观,因此此时的博物馆是对外群众公开的,“公共博物馆”的称谓就由此而来。这可以说得上是现代意义博物馆的一个雏形,而真正作为大型机构向公众开放的则是1753年英国建立的大英博物馆。
在中国历史上的博物馆起步是比较晚的,最早的是在1933年蔡元培成立的南京博物馆,也是当时在西方多次侵略我国中打破了我们闭关锁国的状态下,文化的冲击下得来的结果,也融合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所以当时对于它的定位不是专门珍品存放的场所,而是作为一种文化机构,是为了方便教育工作者探讨学问进行实物论证的场所,这有点类似希腊最初博物馆的定义,不过在这我们强调的是教育文化层面的,至今都留存着,它被视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国家级的现代综合型博物馆,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大型的博物馆则是故宫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馆。而其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对于它的定位也有更新和完善,具体明确规定定义是在1979年的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提及到它就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以及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公益性的特征,有利于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个基本定位也是和国际上对博物馆的定位接轨的。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逐渐出现,博物馆也正在重新定位自己:和以往静态的机构相比,如今的博物馆交互性更强,成为文化中枢,是创意和知识相结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观众可以共同的进行创造、分享和互动。它做到了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的特点。
(二)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从上述的定位中,就可以大致得出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功能主要包含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七项,而从外在的形态上来看的话,建筑物、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户外史迹、古城小镇博物馆化、民俗村以及图书馆、表演馆、档案资料馆等均可归入其中,内容上也有所区分,主要包括了美术馆、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地区性博物馆及特别专题博物馆等,这也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上进行鉴定的,同时赋予了它保护文物、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三大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其最大也是最基础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就是以推广教育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于社会民众而不断努力,通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展示,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人们通过珍品艺术的观赏,带给其自身很好的美感经验,从而提升对真善美以及生命真题的认知,起到一定的思想上的教育。
而对其作用也是主要从它的三大功能上体现的。首先,对于它收藏珍品的功能来讲,不仅可以加固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无形中折射出了我国或者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在教育功能上,通过这些历史文化的呈现有利于提升游客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是开展广大青少年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阵地;最后,具有众多的历史文物的珍藏有利于我们对社会形态及其相关特征进行考证研究,总结相关经验和规律,对我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总之,作为一个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场所,是我们公众学习领略浓厚历史文化的窗口,为公共社会的发展进行服务的,有利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守住国家的根,保留其特色。
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基本概述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简称为“博物馆文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功能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更新,文创产品成为近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主要涉及了博物馆里的文化产品、衍生品、纪念品以及商品等,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这几个概念对于人们来说几乎是没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它的定义,学界上也是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是非得有一个界定标准的话,就是具有传达意见、符合于生活方式的消费物品,可以是无形的物品,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创意性以及愉悦性,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三大属性:一是文化属性,文创产品以传递文化输出为主,实现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创意属性,文创产品从自身内涵挖掘其独特之处,以新的创意增加其外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三是市场属性,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以保障最后推向市场实现它的商业化价值。
而我们具体到博物馆文创产品上而言,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上既包括文物的复仿制品、传统工艺美术品等没有新增附加值的纪念品,也包括了博物馆开发组织和传统文化互动性的活动,如陶艺剪纸游艺、音乐剧表演等,这些都属于文创产品中的无形产品,而狭义上的文创则是指以博物馆藏品为原型创意生产出来的有形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文化消费审美的物品,比如杯垫、丝巾、冰箱贴、书签等,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产品来促进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弘扬历史优秀文化,并且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价值
三、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
纵观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由于受其公益性质思维的影响,对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意识比较薄弱。起步也比西方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博界才开始真正的对其进行一个探索和研究,而在文博界完全兴起则是通过举办些文创的培训、论坛的研讨、产业的展会等相关实践活动,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文创产品在博物馆中的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探讨其在博物馆中的开发,但相比西方而言,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基础比较薄弱,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实际应用中还出现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功能定位大都不清晰,最明显的就是在教育功能的定位上,目前很多国内在进行文创产品开发时只注重了商品的属性,一味的迎合市场,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博物馆自身公益性的最大属性,教育的功能之间被淡化,简单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等同于“商品”,不能用“展品”的理念来创新设计和开发出文化背后的底蕴价值,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化作用,[2]很多的游客都只是买回去闲置,并没有什么实际有效的教育意义,这就导致了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开发流于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内涵;
2.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实际的文化特色,创新性不足,每个博物馆的藏品都有其自身特点和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然而纵观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大多都只是对藏品简单的复制,比如,将文物的平面图案或者书画作品上图案直接复制刻印在丝巾抱枕上,甚至有些文创产品和普通的旅游纪念品毫无区别,这样就违背了文创产品开发的初衷,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不能很好的展示博物馆独有的文化特色。究其原因还是博物馆缺乏专业的文创产品开发团队,对文创产品背后所体现的文物内涵认识不够,文博知识欠缺,纵观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团队,除了几个国家级大型的有自己专业的团队以外,很多博物馆在这上面都是借助外力来完成的;
3.没有完善的博物馆文创产业链作为支撑,对于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生产、宣传、营销等环节不能做到有效的对接,出现断层现象比较多,使得有些文创产品的创意无法真正的传递出来,不能带动实际的经济效益,这和开发资金的投入不足以及销售渠道的单一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在销售的过程中,作为重要载体的商店也出现很大的问题,很多博物馆对商店的定位不清晰或者不重视,有的只是把它当作存放产品的仓库,和外面市场上的商品没什么区别,里面真正所陈设能够视为文创产品少之又少,大多都是旅游纪念品,毫无博物馆的特色可言,这样就使得博物馆商店的价值与效益大打折扣,甚至有的为了设置商店仅仅为了应付等级评定的考察,并没有在实际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四、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及其成功的经验
而与之相对的西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就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具体在这里笔者通过分析对比整理了几点:
1.西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开发比较成熟,产业链相对完整,其中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上非常的注重,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博物馆经营的重点内容,因而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其制作和设计精美典雅,人们的购买欲望强烈,大大提升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此外,还特别注重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结合政府、企业以及媒体多方势力的优势共同进行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因此在西方博物馆的商店设置不仅仅是在博物馆内,在平常大型的商场、机场等公众地方也随处可见,还配有相应的线上购物服务平台,可以说西方的博物馆商店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发展平台,应用的十分到位。还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协会为之服务,主要负责博物馆商店装修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儿童读物出版、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监督并设立各种奖项鼓励业内的创新理念和相关人员,主张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的“第四展厅”,[3]由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博物馆商店对开发文创产品的作用,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西方博物馆非常注重藏品的本身价值,设计灵感大多来自文物本身,注重其内涵的挖掘,打造不同文创产品的特色,创意性十足,就算是简单的装饰品,设计灵感都是来自那些具有独特和故事性文物的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图案,馆内的藏品,都是具有独特性、故事性以及观赏性很强的,同时,为了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在制作上非常的精美,包装也十分的好看。比如,德国的贝多芬纪念馆为例,其文创产品开发无论是小型的装饰性的物品还是大到相关的珍品都是围绕着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藏品进行设计开发的,并且外表十分精致典雅,都带有一种强烈的“贝多芬”印记,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博物馆的文化特色,此外,为了方便观众了解其开发的缘由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时还附有相关的说明卡片,这样有利于观众真正的体会到文创产品带来的价值,这样不仅仅满足了消费上的愉悦,而且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真正的提升其文化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
3.西方的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还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2]留意到了消费群体的差异性和不同的需求,开发中更加注重消费的分层,以产品的多样化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比如在贝多芬纪念馆所开发的贝多芬雕塑头像,既有名贵的铜雕和大理石雕,也有普通的石膏雕塑,卢浮宫博物馆的名画《蒙娜丽莎》,其开发设计的文创产品中既有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也有包装和规格大小不一的中低档印刷品,还有明信片系列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
五、对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借鉴意义
从我国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对比西方的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具体的在这笔者结合我国博物馆的实情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
1.首先,对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上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做到适中,这就要求博物馆一方面要充分完善文创产品的产业链,在生产、制作和销售流程中充分做到有效的对接,而在其宣传销售上也要加大力度,扩宽销售渠道,[4]这就可以借鉴西方的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方式,政府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带动起经营销售、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来共同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此外,还得充分利用好商店这个营销平台,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技术进行展览购物,激发观众对文创产品的兴趣,从而为学习文物背后具体内涵以及最终购买文创产品做基础,发挥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最大价值;
2.其次,注重博物馆文创产品内涵的挖掘,在开发设计中要注重其文物背后的“故事性”内涵,打造不同文创产品的特色,真正的体现出文创产品的内在价值,充满创意性,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的博文历史知识,[5]对其背后的内涵有其深刻的理解,同时,为了吸引观众的要求,可以在产品的制作包装上功夫,增加其趣味性,力求做到精美典雅,此外,在文创产品的种类上应该追求多元化,尽可能地寻找和提炼出最能代表博物馆历史,文化特点的文化符号,并且能够融入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进行一个文意的创新,改变以往总是丝巾、抱枕、杯垫、书签等千篇一律的产品形式,如此才能激发观众的购买兴趣,改变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只是付诸于形式的现状;
3.最后,要注重消费的分层,在设计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博物馆的经验,一方面应可以利用博物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条件,开发出具有地域和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高档次的文创产品,以满足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6]另一方面,博物馆还应该考虑普遍大众的需求,开发些成本比较低的文创产品,以满足低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以此来扩宽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对比西方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我国的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对于西方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中的成功经验和好的运营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取长补短,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真正的开发出符合博物馆文创产品特色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