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表达
2021-01-17丁鑫尧河北传媒学院
丁鑫尧 河北传媒学院
在影视动画作品中,能通过影视色彩语言元素的运用,传递动画中的信息。基于影视色彩语言的效应,将其运用到动画作品中,能够以动画的呈现模式,促进动画作品与观众的互动,引领观众更好的欣赏与鉴赏动画作品,并以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同影视动画作品共鸣,从而彰显影视动画作品色彩语言运用的价值。
一、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功能
(一)辨识功能
在动画作品场景的呈现中,除了动画的主人公及其造型之外,更能烘托场景氛围以及让人们知晓动画传递的信息元素为色彩。在影视动画作品中,影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彰显着一定的辨识功能,通过色彩的运用,赋予人物造型、空间别样的意蕴,更好的传递动画中的语言信息。例如:《花木兰》动画作品中,花木兰人物形象中,运用大量的传统色彩,包含黑色的头发、青紫色的护腰以及黄色的裙子等,衬托花木兰人物的形象,也向人们传递那个时代女性穿着风格,增强人们对花木兰人物形成的辨别力。
(二)氛围营造功能
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运用,起到氛围营造的功能。在动画作品呈现中,环境、人物造型、道具等色彩的构造,能够营造良好的动画场景形象,使动画作品更具代入感,增强影视动画作品的意境风貌。例如:《千与千寻》动画作品,千寻的父母带千寻到郊外来,意外地遇到了奇幻世界的入口,而这一场景的动画色彩为暗红色包围绿色,同时,绿色的色彩逐渐的消退,暗示这“安全”也逐渐地消失,以此使观众在观看影片中,自身的思想陷入恐惧中。
二、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表达路径
(一)在角色设定中表达
在动画作品呈现中,人物形象的设计,除了可借助造型等元素表达其形象,也可运用影视色彩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形象,设定动画角色模式。例如:《葫芦娃》动画作品,葫芦兄弟共七人,其长相大都一样,动画创作者通过影视色彩语言的运用,根据葫芦兄弟人物形象的特征,赋予每一个葫芦娃兄弟不同的语言色彩,诸如:火娃是红色的衣着等,使其在影片中呈现,人们观看影片出现红色的葫芦娃,人们知晓是火娃,实现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人物中设定良好的运用模式。因此,在影视的动画作品中,影视色彩语言的运用,可运用到角色的设定中,以此提升动画作品的制作及影片的呈现形象,使观众看动画作品中通过色彩来认定人物。同时,在动画作品中,影视色彩语言的表达,在人物形象中多加考量,赋予其别样的影视色彩语言元素,增强人物的辨识度,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二)在场景设计中表达
影视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将影视色彩语言运用到影视动画作品中,可让作品中场景更具感染力。场景的色彩运用,能够以影视色彩语言模式呈现不同的场景氛围,使场景既动态也静态,满足人们观看动画影片的多元需要。在将影视色彩语言运用到动画的传递中,其语言表达模式,具体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赋予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影视色彩语言,使其活灵活现,加之在技术的作用下,使多景物、事物进行融合,烘托动画场景的氛围,使动画场景更为的灵动性。在动画场景中,可悲伤、可喜庆、可清净、可欢闹,而这些都需要影视色彩语言运用以及表达,以此赋予场景的内在生命力,使动画作品更具内涵性。例如:《圣诞惊魂夜》动画作品中,通过影视色彩语言的表达,在场景的呈现中,以暗黄色月光、墨绿色水、黑色土地及天空为基础,烘托万圣小镇阴森恐怖的场景氛围,使人们毛骨悚然。因此,在动画作品场景表达中,根据场景要呈现的思想、情感等元素,实现多影视色彩语言的运用,进而达到动画作品创作的有效性模式。
(三)在剧情发展中表达
一部好的动画影片,其前期投入的精力较多,首先要对其剧本进行深思熟虑,根据剧本呈现的信息,对其人物、场景等构造进行设想。而影视色彩语言在其中的运用,能更好地表达剧情内容,促进剧情的发展走向,使剧情在影视色彩语言的烘托下更为完整化。在动画作品中,影视色彩语言对人们具有直观的引领,并通过色彩的变化,促进人们心理世界的变化,使动画的剧情更为的吸引人们关注,以此便于后续剧情的呈现。反之,如果动画创作者不加以对剧本的设想,不注重影视色彩语言的运用,使色彩的呈现过于单一化,引不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在制作中,立足于剧本,根据其中的剧情运用影视色彩语言,促进影视色彩语言表达,以剧情吸引受众面,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度。例如:《大闹天宫》的动画作品,采用画面浅蓝色去凸显花果山内的一片的欢快,随即将浅蓝色转向深灰色的画面变化去表现托塔天王向孙悟空问罪,影视色彩语言在其中的表达,营造出紧张感将观众的心牢牢抓住。该作品的呈现,也凸显影视色彩语言在其中的有效性运用模式。
三、结语
影视色彩语言在动画作品中的表达与运用,能进一步凸显影视动画作品的主题,使影视动画作品更具观赏性,赢得人们喜爱、认同影视动画作品,以此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价值。因此,在影视动画作品中,重视影视色彩语言运用,以影视色彩语言表达模式,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创作质量,进而推助影视动画作品的广泛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