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衡水”建设中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
2021-01-17杨英法郭广伟
杨英法,郭广伟
“文化衡水”建设中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
杨英法,郭广伟
(河北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文化衡水”建设是衡水市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鉴于衡水是董仲舒的故乡,是全国董子文化资源的最大富集之地,推进“文化衡水”建设自然要积极利用衡水丰富的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能够让信息永久留存;数字化展示,能够让历史不再枯燥;数字化复制,能够让文化薪火相传;数字化服务,能够让服务创造价值。在“文化衡水”建设中,必须大力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董子文化资源做数字化经营。
文化衡水;董仲舒;董子文化;数字化经营
地方文化资源是凝聚当地共识、聚合当地人心、打造当地名片的宝贵资源,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谋发展,是各地的自然选择。衡水市近年来提出的“文化衡水”战略就是利用衡水的文化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董仲舒的故里,衡水的景县、枣强等地是董仲舒早起生活、活动之地,建有董仲舒墓地、大量后人的纪念碑亭与殿堂,及海量有关董仲舒的史籍、故事、文学、文艺、绘画、雕塑等,是全国董子文化资源的最大富集之地[1]。因此,利用董仲舒这位儒学大师来打造衡水城市名片,以董子文化资源来发展衡水,是衡水市的自然选择。
目前,衡水市董子文化资源的保护和董子文化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已自觉担负起了保护、传承、弘扬董子文化,经营董子文化资源的历史重任。衡水学院作为董子故里的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有一大批从事董子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汇聚于此,活跃于董子文化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技术等技术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已经开始渗入到文化资源的保护、显现、传播和创意等各个环节、领域。众所周知,文化资源,不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受到自然、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退化、损坏甚至消失。很多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濒临消失甚至已经消失,社会大众对于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原真性以及活态性保护越来越重视,而数字化技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媒介转移”[2]。
数字化保护,能够让信息永久留存;数字化展示,能够让历史不再枯燥;数字化复制,能够让文化薪火相传;数字化服务,能够让服务创造价值。文物的数字化技术,解决了文物信息准确记录的问题,从形体、色彩、质感,都能做到1∶1的原真记录,让文物信息完整地保存在数字世界里[3]。对于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显现和经营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注意,纷纷开展相关尝试和项目研究。借助数字化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显现和经营,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建立相关推广平台和传习所等方式,对于董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不仅仅是一种存储、宣传、展示等的方式,更是使得董子文化发挥其价值、增强其生命力的有效途径,是当今时代董子文化的一种重要经营方式。
1 利用数字化技术经营董子文化资源是“文化衡水”建设的优选之策
作为董仲舒这一大儒的故乡,衡水民众和政府、学界对董子文化资源高度重视,着力加以保护和弘扬。传统保护和保存方式是将与董仲舒与相关的历史遗迹、家族墓地、纪念建筑、雕塑碑刻、历史文献、口传事迹等种种董子文化资源保存于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图书馆内。这虽然能够对董子文化资源起到保护作用,但是仍有许多局限。博物馆的雕塑碑刻等实物,难以移动,远方人士难以感知,导致受众范围难以扩展;而图书馆的书籍、绘画等容易破损,不易保存,且不论是传播速度还是传播范围均有限。因此,仅仅是依靠博物馆和图书馆对董子文化进行保护和保存,无法担负起网络时代有效而便捷地保护和传承董子文化、经营董子文化资源的重任。而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上述的诸多限制。这是因为数字化具有三大特性:一是跨时空性,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能够穿越时间,从而能够保留最真实的有关历史的记录;二是虚拟现实性,可使历史上的自然风光、建设工程、人物和事件得到虚拟再现;三是低成本复制性,可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共享。通过传统的方式复制文化资源相关物品费时费力,同时也无法保证效果和原件完全一致,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则可以轻松地完成将物品数字化,利用3D打印等技术制作出与原件完全一致的复制品,且省时省力,并且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广泛传播共享。越是复杂、需要高技术含量的的物品,通过数字化技术复制的优势便越明显[4]。
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涉及诸多先进技术,大体包括通过数字采集、数字考古、数字处理、数字修复、数字存储、数字传播和展示等诸多手段对董子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转换和复原等,使其形成可共享和再生的数字化形态,通过数字化方式有效存储,得以逼真而完整地再现,并得到顺畅运营,从而使董子文化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都能得到充分实现。
1.1 数字化技术可使董仲舒及其弟子活动在虚拟空间得到再现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是数字化技术领域的一大重要内容,虚拟现实拥有四大特征,即交互性、感知性、想象性和沉浸性。虽然数字化的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却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做到和原型几乎一样,非常逼真。数字化架构下的虚拟现实并不是虚构和虚幻,而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网络技术,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来模拟现实,然后通过人机的交互感应,达到一种模拟现实世界的效果,使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感[5]。
虚拟现实技术与董子文化结合,就是经过三维虚拟功能,将董仲舒及其弟子的活动,以及相关的故乡风貌、家族墓地、纪念碑刻与殿堂等进行实景复制,制作一个完整的虚拟馆,虚拟馆场景中的文物都为实体真实存在的文物相对应的高真数字文物。经过虚拟现实设备,虚拟馆可“搬出去”展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董子文化相关的知识传播作用。由于展品和场景都存在于服务器内,除了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外,更没有被破坏、盗窃的风险。
受时空的限制,有很多人不能亲自到董子文化发源地实地查看文物,而只要戴上虚拟现实设备,不仅能够行走在董子文化发源地的任何角落,还能够“拿起”文物仔细地观察研究,不必担心会损坏它,来回“抚摸”也不会有人阻止你。让游客通过电子设备,更近距离地接触观察文物原本的样子,体验董仲舒及其弟子的生活文化,这种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碰撞,会为大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升级。
虚拟现实技术与董子文化结合,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冷门的领域,但其实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方式。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一个了解董子文化的新方式,让董子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应是业内人士探索的新方向。通过一款强大的VR应用,用户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查看各种关于董子文化的收藏品,同时拥有较强的互动性,体验者可以和各种收藏品互动,感受真实的触感[6]。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于衡水这一董子文化发源地的文物保护、历史复原、知识传播都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使人能够与文物互动,“VR+博物馆”能够吸引年轻人去了解董子文化,去见证董仲舒及其弟子的过往和活动。
董仲舒及其弟子的活动,人们非常想逼真而准确地了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使董仲舒与汉武帝问答,与其他学者辩论,向弟子讲学,辅佐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以及其子弟的求学、入仕、施政、居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得到逼真再现,从而便于后人了解和研究董仲舒,还可吸引受众、招来游客,推进衡水旅游业的发展。
1.2 数字化技术可使现有衡水董子古迹在全球得到可视化显现
要想董子文化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还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必须得借助于数字化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首先,可将文物实体通过影像数据采集手段,建立起实物三维或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项形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重要资源,实现濒危文物资源的高精度和永久保存。其次,可用来提高文物修复的精度和预先判断、选取将要采用的保护手段,同时可以缩短修复工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大范围内的文物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在大范围内来利用虚拟技术展示文物,从而使文物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全人类可以“拥有”的文化遗产。虚拟现实技术使文博行业进入了信息时代,推进了文物展示和保护的现代化。
相比于二维的平面图像,数字化的三维图像更加生动和真实,更加具有立体感,因而被广泛运用于遗迹复原和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等领域。通过三维古迹的展示,人们不论在全球何地,都能够虚拟漫游于数字化的三维场景之中,通过简单的鼠标等操纵便能游刃有余地漫步于董子文化古迹之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三维图像复原技术还能够复原古代的历史场景[7],例如英国HBO公司曾经就非常逼真地复原过古罗马的议会和街道等,在名为《罗马的荣耀》的电视剧里,通过三维模型加上增强现实系统,使得观众仿佛置身千年前的古罗马街道之中,仿佛置于古罗马的伟大文明之下。
1.3 数字化技术可使社会各界就董子文化进行便捷的互动式交流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包括董子文化在内的文化资源共享,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于广泛共享的需求只会进一步增强,数字出版和数字传播等技术为董子文化的交流共享提供了良好平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相比于传统的文化资源出版和传播而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社会各界就董子文化可以便捷地进行互动式交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分享,进而能够使得董子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利用[8]。
1.4 数字化技术可助推衡水董子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而言,传统的开发方式造成了人们一直处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之中。因为传统的开发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对历史文化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越是对于优质待保护的历史文化资源,越无法做到开发和产业化利用[9]。
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到来,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破解,使二者得以和谐统一。数字化技术的到来使得在保护董子文化资源的同时,能够做到不破坏董子文化古迹等原貌,而又能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大力的开发,通过形成动漫游戏和文学影视等形式而形成具体的产业链,将其资源转化为现实财富。借助数字化技术对董子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能够推动董子文化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从而形成经济效益,借此亦能反作用于董子文化的保护,使人能够有财力从事董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业。
2 利用数字化技术经营衡水董子文化资源面临的制约因素
虽然利用数字化技术经营董子文化资源是“文化衡水”建设的优选之策、根本出路,但目前却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就衡水市而言,对于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已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总体上来看,还存在着保护规模总量偏小、深度不足、速度偏慢等问题,其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还很有限。对于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相比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经营较好的地方,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1 董子文化业界人士对数字化技术不熟悉,难以驾驭
对于董子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而言,他们虽然在董子文化研究领域有所建树,但是很多并不了解数字化技术,甚至有不屑和抵触心理以及敬而远之的心理,也有的因为茫然和恐惧而本能地去拒绝和回避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董子文化的保护、传承、显现及传播等诸领域。这就制约了数字化技术在这一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对于董子文化资源的保护,相关部门并非单纯为保护而保护,而在于推动董子文化的良性和长期发展,进而推动董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但目前对于衡水董子文化的保护主要集中于单一部门,运行的模式非常传统且管理和运行机制也不够灵活,难以适应数字化技术所要求的高效管理要求。目前大部分投身董子文化的行业人士普遍缺乏资料的数字化技能,董子文化保护的工作,实际上仍然处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总体而言,董子文化业界人士目前还难以驾驭数字化技术,使得数字化技术应用困难重重。董子文化业界人士亟待掌握数字化技术,尽快扫除技术障碍。
2.2 董子文化产业化发展不充分,推行数字化运用的财力不足
目前,董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充分,目前明显存在以下大问题:一是董子文化目前尚未形成品牌效应,董子文化的文化价值尚未转变为经济价值;二是董子文化品牌的受众面过窄,只是单纯依靠衡水市政府和衡水学院师生在宣传,且目前董子文化的知名度也只局限于河北,并没有辐射到邻近省份,无法充分转换为经济价值,导致支撑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财力不足。
2.3 衡水经济实力不够强,难以承担数字化升级投入
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衡水市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属于经济实力明显薄弱的城市。2019年,衡水市GDP为1504.9亿元,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排名第10位,仅仅高于承德市的1471亿元,排倒数第2位[10]。就人均GDP而言,2019年,衡水市为3.37万元,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排名第9位,仅仅高于邢台市的2.88万元、保定市的3.04万元,排倒数第3位[11]。衡水市推进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可能处于有心而无力的窘境。没有当地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则意味着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去升级数字化技术,导致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都会滞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无从谈起。
2.4 数字化行业人士投身董子文化的意愿不强,缺乏数字化人才和技术支撑
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董仲舒思想的批判、贬低,导致目前的董子文化还属于比较冷门的学科,热心投身于此的人还较少,数字行业人士投身董子文化的意愿不强,虽有从事者,大多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而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份收入。就衡水而言,董子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大都是通过外来力量的援助支持去完成方案的撰写、数字化蓝图的实施以及运行维护,及后期的升级更新,本地尚无一支成熟而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这就意味着不具备将董子文化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难以准确和有效地采集董子文化的数字化资源。
3 “文化衡水”建设中,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经营的推进路径
3.1 引导董子文化业界人士增强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技术经营,其中的基础性工程就是对董子文化资源做“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是通过一系列数字技术诸如成熟的2D、3D数字动画技术等,去恢复和再现出董子文化的内容、场景、古迹和事件等,“数字化”保护通过一系列例如视频、图片和三维动画等的形式去实现董子文化的可视化,对董子文化的古迹和相关文化资源进行再现。“数字化”保护区别于过去简单的实物收藏、人物采访或者拍照这种,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存储和音、视频摄录等[12]。
借助数字化技术来保护董子文化,毫无疑问,需要成熟的平台建设和相应的技术支持。这个只有董子文化业界人士才有强烈的意愿。因此,董子文化业界人士增强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责无旁贷。做到这一点,需要对董子文化业界人士开展数字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可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等方式,逐步提升董子文化业界人士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资源采集的相关技能,从而提高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质量,进而保证数字化资源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发动普通民众的力量,对其进行董子文化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大,使普通民众能够通过民间技艺、风俗、游戏等多种形式去了解保护董子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保护和传承董子文化的意愿和技能。
人才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和经营水平,相关人才水平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当下我国已经有不少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对于非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都有所尝试,积累下了相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经验。例如中央美院专门成立了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民间美术类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包括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查、评价、鉴定和保护,以及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山大学也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且建设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的重点研究基地。这都是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可资借鉴的经验。
3.2 以数字化应用推动衡水董子文化研究,挖掘董子文化多重价值
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国民精神面貌和民族精神的内核所在,历代对其保护和传承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董仲舒维护“大一统”的理想,所构造的贵贱等级有序的社会模型,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架构、社会秩序、士风民俗。虽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实际董仲舒思想仍在默默影响着国人的精神世界。比如,中国人维护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为整体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自由的民族心理等,就跟董仲舒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我国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已经启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只是时间还不长[13]。2006年,浙江大学从数字化提取的角度,对楚文化中的编钟和乐舞进行了一次再现,这才揭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序幕。之后在2010年,杨晓辉也在《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中构建出了我国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目前,“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新时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方向,得到了行业人员的认可,开始去建立相关的数字资源库,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媒体技术。
推进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只有先去充分挖掘衡水董子文化的各种价值,才能够形成完整的董子文化数据库,助推衡水市政府实施董子文化品牌战略,打响董子文化这一张名片,并做好相应的品牌管理工作。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董子文化业界学者可借助数字化技术便利交流互动,使董子文化业界人士突破地域、距离的限制,就董子文化的各种问题便捷地进行远距离的可听可视的交流互动,从而深入解读董子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然后结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完整的精神内涵体系,进而形成共识,通过数字化技术迅速推向世界,并借此将衡水推向世界。
其次,董子文化业界人士可用数字化技术将董仲舒师生的活动,及相关的故乡风貌、家族墓地、纪念碑刻与殿堂等进行实景复制,发布于线上相关场所,促成外界对于董子文化和衡水的直观感受。
再次,衡水市政府,可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董子文化各地各种资源的整合,逐步打破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间的隔阂和限制,促进衡水市在董子文化方面人、财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将有关于董仲舒的新闻媒体和人才等消息均进行统筹安排和调配,打造董子文化这一衡水城市名片,以此彰显衡水地方特色,增强衡水市的社会关注度和竞争力。
3.3 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高度
鉴人可以益己,借鉴国外经验,是提高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的有效途径。衡水市相关部门和董子文化业界相关人士要去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己所用。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部门所形成的“项目化”管理,就是值得借鉴的模式。例如欧洲就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十分重视“数字化”保护技术和人才培养,欧盟地区已成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出色的地区,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是通过相应科研机构和大学负责实施的重点项目,所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均由政府设立相应的保护项目。与此同时,欧盟还成立了很多国际合作保护组织,例如VSMM(国际虚拟系统和多媒体大会)、VAST(国际虚拟、考古和文件遗产研讨会)、CIPA(国际建筑照片测绘协会)等等,进而协力促进对于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14]。
而对于亚洲地区而言,日本则是最早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家。日本在其图书馆中运用了数字化相关技术去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在日本所建立的图像数据库里面保留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同时日本还建设有丰富的共享中心,方便读者免费享用。
上述国外的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仔细了解和学习,我们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去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需要多方协作来促成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
3.4 推进衡水董子文化产业化的融资创新,破解资金缺少难题
目前,推动文化企业上市已成为国内各省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而且以IPO为重要退出渠道的风险资本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加大,也在推动着文化企业上市热潮的升温。但上市并非文化企业融资的最佳手段。虽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对中小企业上市做出了重大调整和制度革新,不要求企业“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其上市门槛也比主板低,两项定量指标只需满足其一,但目前文化企业大多公司治理机制不够规范,同时股份公司身份及三年以上运营经验的硬性要求也将大多数文化企业拒于门外。创业板上市热潮的出现,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市场对企业永续运营,有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的审慎要求,文化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从根本上说,项目型的运作方式及高度的需求导向决定了我国广大中小文化企业收入的波动性;而对体验价值感知的变化和不易捉摸,也决定了文化企业盈利曲线的非均衡性,这些从根本上依然无法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资本市场要真正完成从大型优质企业导向型到大企业和新锐中小企业并重型的转变,依然需要进行大量务实而富有成效的创新设计。
衡水想要破解数字化的资金难题,根本的出路是推进衡水董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包含方方面面,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旅游文化产业,依托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各种创新和包装策划,打造出“文化+旅游+城市价值”的文化产业模式,打造出文化旅游集群,进而去带动整体区域价值的提升;二是书刊出版产业,通过整合诸如董子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内涵等内容,出版一批具有高价值、高文化积累和高地域特色的好书,以此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将文化融于影视、动漫和游戏等新兴模式中,依靠这一当前数字化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来增强盈利能力。
3.5 制定衡水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规划,建立数字化扶持政策体系
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是个涉及多地多方的宏大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的力量来凝聚方向、整合资源、调配人力、搭建平台、处理解纷等很多任务都难以完成。因此,必须制定衡水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规划,建立数字化扶持政策体系。
衡水市政府应当按照社会效益优先、双效统一的要求,引领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的方向。衡水市可基于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研判,提出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供给、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和引导数字文化消费四个主要发展方向的整体规划;同时立足于文化职能部门范围,对数字文化产业中较为成熟的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主要产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和引导。应立足用足用好现有政策,适时出台一些新的政策,进行政策整合,为董子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经营提供在政策保障。对于富集数字化技术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科技等,要着力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改善行业规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作用,使数字化文化产业能够享受到财税金融支持、创新服务、人才支撑、“放管服”改革、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保障,充分激发行业活力[15]。
政府推进董子文化资源数字化经营,需要找到产业切入点,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创意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鲜明特点,具有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独特作用。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和网络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文化产业必然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文化产业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衡水市而言,董仲舒是衡水打造城市名片的最佳资源。打造城市名片虽需要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但毕竟是政府行为。在衡水市利用董子文化打造衡水城市名片中,衡水市政府需要扮演主导角色,拟订方案,消除阻力,争取民众认同,并让外界了解和认可。
[1] 曹迎春.董子文化产业开发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4(6):36-39.
[2] 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技术•文化•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J].浙江档案,2011(6):30-33.
[3] 杨英法.古都文化的数字化再现、传承与经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0(3):7-11.
[4] 谈国新,钟正.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与产业化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3.
[5] 李钦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47-149.
[6] 赵东.数字化:关中帝陵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新路向[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60-62.
[7] 张国超.美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天中学刊,2012(4):128-131.
[8] 张国超,刘双.中外文化遗产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0-65.
[9] 何炳武,王永莉.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21.
[10] 天天排行网.2019年河北省各市GDP排行榜[EB/DL].[2020-05-21].http://www.ttpaihang.com/news/daynews/2020/20052158155.htm.
[11] 搜狐网.河北各市人均GDP排名,2019哪个城市拖后腿了?[EB/DL].[2020-07-05].https://www.sohu.com/a/405831382_477856?_trans_=000014_bdss_dkmwzacjP3p:CP=.
[12] 步长磊.数字化背景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发展策略——以纪录片《大明宫》为例[J].新闻知识,2011(l):150-151.
[13] 马圳联.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9(5):15-16.
[14] 房蕊.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理论学刊,2009(8):115-118.
[15] 杨海波.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54-156,69.
Digital Management of Dong Zi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ngshui”
YANG Yingfa, GUO Guangwei
(College of Mar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Hebei 056038,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ngshui” is a strateg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engshui City by making full use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Hengshui is the hometown of Dong Zhongshu and the largest accumulation place of Dong Zi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natural to actively use Dong Zi cultur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ngshui”. Digital protection can keep the information forever; digital display can tell the history in a vivid way; digital copy can make the culture pass on; digital service can create more val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Hengshui”, digital technology must be greatly adopted and Dong Zi cultural resources must be managed in a digitalized way.
Cultural Hengshui; Dong Zhongshu; Dong Zi culture; digital management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08
杨英法(1965—),男,河北平山人,教授,哲学博士;
郭广伟(1983—),男,河北藁城人,讲师,教育学博士。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专项)(201908120406)
F29
A
1673-2065(2021)01-0036-07
2020-09-09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