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应用
2021-01-17鲜崇琰张智益张泷月勾亚琳孙浩南
□文/鲜崇琰 张智益 张泷月 勾亚琳 孙浩南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提要]立足国家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高度重视,创新性地提出使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普惠金融持续发展。本文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就南京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开展难、拓展难、成本高等现状进行分析。从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层、需求层、政府层总结区块链技术难以大规模落地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引言
农村普惠金融的重点是“三农”和小型微型企业等相对弱势群体,在政府的引导下,已经粗具雏形,发展态势可观。截至2019年6月,我国乡镇银行覆盖率达到95.65%,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0%。尽管如此,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业务铺展中还有许多亟须克服的难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征信体系不够完善、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有效抵押不足、成本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普惠金融的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普惠金融道路,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力量。
2020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型金融科技层出不穷,而区块链技术被公认为第五轮革命技术核心,有着颠覆世界的潜力。依托计算机加密,具有分布式、去中介化、无法篡改、公开透明特性的区块链,以“点对点”的方式,使用不可逆、顺序排列的时间戳生成“独一无二”的电子交易证明,在降低金融活动成本和风险等方面成果显著,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新思路。众多文献及研究表明,区块链的技术优势理论上有助于攻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相关的技术开发也在逐步进行。
二、文献综述
(一)农村普惠金融。杨虹等(2021)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普惠金融对于农村地区贫困的减缓具有积极的效应。尹瑞河、史志存(2020)提出政府在实施农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普惠金融理念认识不充分、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很多农户对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知之甚少。农户、企业信息的不真实性导致商业银行甄别难度较大,实际工作中企业征信状况难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对农户、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作出科学评估,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使会主动减少对于农村普惠金融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刘善庆、周琪(2020)针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应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强调了政府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的作用。许晓冬等(2021)分析了疫情防控期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以及由于法律理念滞后、法律保障不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风险分担机制缺失等问题,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业务的延伸和铺展产生了相应限制,也增大了农户的金融风险,为此提出了要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体系建设、探索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法律体系和构建各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二)区块链在农村普惠金融的应用研究。李阳、于滨铜(2020)指出,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都存在着诸如金融排斥、信用信息差、识别困难、供给成本高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新平台和机遇。区块链的普及能够深化金融服务,扩大减贫。而在“区块链+普惠金融”这样的场景中,能够通过资金管理的透明化,解决信任危机;通过精准识别减少交易时间成本,从而在普惠金融的背景下进行市场环境整顿,推动行业发展。陈华、胡晓龙(2020)指出结合区块链技术与农村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智能合约,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从而有利于信用保障体系得到全面完善地构筑。
区块链的兴起,赋予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一些新的机遇,也显露出其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年综潜等(2020)指出,作为新兴技术的区块链,与金融体系的结合有可能导致一系列风险,包括技术、法律、操作和监管层面,因此一定的措施需要被制定以防范风险。
三、南京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应用区块链技术现状分析
(一)数据背景。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随机走访了南京地区的部分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农村地区,重点探究区块链相关理论与技术在这些区域的应用状况。
(二)现状分析。我们从农村普惠金融供给方、农村普惠金融需求方和政府这三个方面分析,多层次地展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1、基于商业银行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现状分析。目前,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主要在“对公业务”方向,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在萌芽发展中,有较强的发展前景,但现阶段农村普惠金融业务中互联网、云平台等科技手段已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控制,使得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便利率有所上升,这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区块链技术实践探索的推动力并不强。另外,根据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反应,农村普惠金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严重阻碍农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存在个别地区农户信用记录几乎为零,这对“信贷支农”的普及性有很大程度影响。同时,农村信贷的基础设施和银行系统更新频率十分缓慢,新兴金融科技的普及虽然是发展大势,但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落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2、基于农户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体验分析。浦口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64.55%的中老年群体仅小学或初中文凭,农户极少使用数字终端设备,部分贫困地区村民对其他数字普惠金融的接受与运用程度也较低,因而他们对区块链技术并没有进一步了解的意愿。调研结果显示,78.01%的农村居民表示自己在需要资金时会优先考虑向亲友借钱,所需的贷款数额不高,仅向亲友借钱就能解决资金紧张问题。这反映出农村居民整体上融资动机不强,贷款需求不高。这些因素导致了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区块链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应用的漠不关心和无动于衷。
3、基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分析。现阶段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对部分商业银行的指标考核,会给予商业银行相应补贴,例如提供风险代偿,分担商业银行部分金融风险,使得大部分银行能够保持农村普惠金融“普惠性”的可持续发展。在重塑金融架构及相关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加入科技因素,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现有金融经济发展“短板”,各国政府机关和监管机构高度重视金融技术,在风险防控和安全维护板块上大力着手,为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区块链技术难以大规模落地的原因
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处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阶段,区块链难以大规模落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分为供给层、需求层以及政府层进行探究分析。
(一)供给层。区块链技术与农村普惠金融的结合使用是多领域和多元化的,对商业银行的人力、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且成本花费较高,构建一个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农村普惠金融平台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势必要依靠大银行间的合作、技术与信息间的共享连接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才能达到。
区块链作支撑的数据平台能够查询到无法被篡改的原始数据,但是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仍需要得到保障,这对商业银行数据搜集、数据安全、数据保密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在系统运营维护、信息安全保密上商业银行依然要做出相应的投入与付出。在农村普惠金融方面,农户的数据收集、数据鉴证、数据录入以及数据安全都是严峻、不可忽略的问题。
(二)需求层。在对浦口农村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客户普遍特征是老龄化、收入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对新兴技术的接受较慢、对银行借贷款政策不熟悉甚至存在抵触心理。所以,面对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他们难以理解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对数字化普惠金融平台的认可度较低。此外,农户由于自身缺乏一些可辨认资产、五险一金等有效抵押,导致在农村普惠金融放贷中,商业银行难以收集有效的数据来建立农户信用评估体系。以上因素都给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的新兴技术应用增加困难。
(三)政府层面。首先,研发应用人才严重缺乏,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应用前景已经被中央和社会各界认可,但在地方上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区块链研发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其次,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用信息的缺失将会引发诸多问题。最后,由于区块链技术应用机制不完善,相关的维护和防控机制并不明晰,统筹设计以及后期监管机制也不成熟,所以目前已有的监管体系落后于金融创新的步伐。
五、推进区块链在农村普惠金融应用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如何在现状下推进区块链在农村普惠金融应用给出下列一些建议:
(一)增强商业银行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存在的短板问题,一方面银行需要对农村普惠金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分析用户信息,准确衔接用户需求,提高银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端的关键一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村普惠金融的融合,及时获取相关金融科技的动态资讯,努力调整自己业务模式,在完善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业务渠道。
(二)加强农村居民相关金融知识的普及,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现阶段下,农村居民对“贷款”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他们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认识并不深入,只流于表面,因此向农村居民普及基本金融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方合作、多种方式开展普惠金融知识、理念的推广、宣传,提高农村居民辨认非正规金融产品和机构的能力,同时帮助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创新中心甄别优质的合作项目,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优质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三)培养“区块链+农村普惠金融”的专业团队。进一步明确“区块链技术+农村普惠金融”的“技术禀赋”后,商业银行需要在区块链技术上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培养相关人才,支持区块链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建设。
在研发区块链技术的同时,专业团队也需要关注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主动地加强对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部监管和防控,在政府早期干预和监管的情况下,将相关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为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落地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