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融资困境及对策

2021-01-17常润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区块

□文/常润岭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河北·石家庄)

[提要]普惠金融是传统金融之外的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体系。诸如“三农”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迫切需求普惠金融的支持。本文分析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内外部环境,并就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破解普惠金融制约因素提出相关思路。

普惠金融实施困难,主要问题是直接融资“门槛高”,间接融资“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为此,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普惠金融经济学制约因素

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普惠金融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收益不对称和融资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等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的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一方比另一方拥有的相关信息更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普惠金融受益主体一般为个人、农户、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由于相关信息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风险收益不对称。普惠金融风险相对较大,与银行稳定收益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借贷双方的风险收益不对称。

(三)借贷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我国银行业体系以大银行为主,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国内信贷市场的大部分存贷款比例。由于我国采用的是分支银行制,银行的风险承受力非常强,而普惠金融借款方的风险承受力很弱,因此在融资活动中,银行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选择权。再加上我国存贷利差大,银行获利空间大,所以缺乏为这些风险承受能力小的贷款者提供融资的动力。

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国内外经验借鉴

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解决融资难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以政府为中心建立各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用担保体系,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提供融资服务。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解决融资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运用信用担保这一扶持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发展的方式,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用担保体系。

(二)政府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如,美国政府设有正部级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署;德国政府的“马歇尔计划援助对等基金”,专门负责直接向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提供贷款;西班牙设立了从属于经济财政部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专门机构,包括部际委员会、政策工作小组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观察局三部分,负责研究、协调和监督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信贷、参与贷款和建立集体投资资金体系;日本则以政府独特的金融体系为主来支持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其做法是成立了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资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金融机构。成立对口银行,直接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是发达国家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贷款难的一种措施。

(三)进行金融创新,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直接融资渠道。以美国为例,美国无论在风险投资还是在创业板市场方面都可谓树立了一个典范。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美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之所以能够繁荣兴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备的退出机制。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成长起来之后,包括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在内的投资者能够找到套现获利的机会,否则投资者就不会把资金投入到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中。美国拥有世界上运作最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NASDAQ,正是这个新经济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为许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直接融资渠道和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另外,在英国,1995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AIM,从成立至1998年的三年中,通过AIM市场,中小企业筹资总额累计达18.39亿英镑,挂牌上市公司达到306家。发达国家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实践表明,创业板市场是中小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重要舞台,在美国的NASDAQ市场成功的指引下,欧洲的创业板市场、韩国的创业板市场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创业板市场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难问题上,以政府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全方位制定政策措施等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国经济实力和具体情况,以政府为核心建立各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用担保体系,组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对口银行,开辟创业板市场打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三项政策措施,对我国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难题,有借鉴意义。

三、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从国际经验来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发展中小银行和扩大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资本市场规模是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尚未完成,金融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直接融资市场仍不发达,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未建立。这些体系的建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缓解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就只能在现有政策框架内进行制度和融资方式创新。具体来讲,就是借鉴国内外经验,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设计减少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中的限制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特点,利用现有投融资工具的组合,进行融资模式创新,运用创新型融资模式缓解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中的制约机制。

(一)融资方式创新解决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特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

1、运用融资工具组合满足科技创新型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风险高、未来可能收益高的特点。现在我国缺乏风险投资运营机制,但可以利用现有融资工具的组合发展完成风险投资。

2、成立融资合作组织降低贷款风险。政府应引导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成立融资的互助合作组织,一方面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可通过其约束机制降低贷款的风险。

3、政府引导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担保机制。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作为整体力量,在解决就业、对GDP的贡献及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方面,为社会增加了巨大的助力,具有收益正的外部性。同时,社会资金来源于社会大众,而按照市场机制,大企业会独自享有资金资源,而将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排除在外,这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对社会的贡献不符,所以需要政府消除资金市场上的垄断,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从企业成长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扶持并不是救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得到融资支持后仍需按照契约还本付息。因此,政府参与扶持中小企业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社会公平的。

(二)建立新型融资组织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在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向贷款方提供全部所需信息确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在融资活动中通过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合作组织作为中介,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可以采取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互助会、基金会等组织形式,通过这些组织一方面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互助;另一方面履行信息中介职能,设计合理的中介审批制度,约束参与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提供真实的经营信息,同时确保经营信息不外漏,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互助组织内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降低逆向选择的发生几率,以长期的利益相关制度设计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几率。

2、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只有合作机构有动机和能力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进行甄别和监督时,这种方式才是有效的,否则贷款担保只是将风险从银行转移到融资合作机构,并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合作组织须具备以下运行机制:首先,要解决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其次,低成本、高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需要让贷款方充分了解借款方的信息,而且获得信息的效率和成本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银行发放贷款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有违约的道德风险,目前由于企业信用系统尚未建立,企业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违约的社会成本比较低,因此在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中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应当有违约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以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具体实施政策建议。目前,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渠道很多,有小额贷款公司、票据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信托投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融资租赁等,在现实中都可以成为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的渠道。但目前由于金融机构改革尚未完成、金融市场发展仍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依然滞后等原因,短期内大规模利用诸如股票市场融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促进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还不现实。但利用一些已成熟的融资渠道,如小额贷款、信托投资、融资租赁等进行融资模式创新,或者通过对现有投融资模式的组合创新,如在现行制度下通过融资工具组合发展创业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惠金融服务对象融资困难的情况。现阶段可采纳的模式有小额贷款、信托投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等。

四、利用区块链技术破解普惠金融制约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国正在经历由信息经济到数字经济的转变,未来趋势是由数字经济再延伸到智能经济。伴随这一过程,经济发展对数据和数字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的安全、存储、采集与更新和有效使用是数字化建设的几个关键方面。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采用区块链技术集成可以系统的解决多个普惠金融制约因素:

(一)区块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数字资产可移动、可保证、可追溯,银行获得“可信”、放心放贷,产业链上资产得到最大变现,从而实现厂家和经销商的良性互动。随着区块链的成熟和研发不断创新,区块链+供应链模式,或将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长期存在的信任、保密、智能执行等需求。区块链数据加密、防篡改、资产数字凭证化等特性,能够打破供应链金融长期存在的信息造假风险、履约风险高、数据不共享流通、核心企业信用传递难、末端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获客局限等业务壁垒。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供应链贸易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特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监测货物流转,记录交易、运输等各节点信息,降低造假风险;其次,通过生成区块链智能合约,固化资金清算路径,配合支付体系,能够极大减少资金挪用和违约行为的发生;再次,数据可信情况下,打破数据孤岛,实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有效推动供应链体系四流合一(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降低风控难度;最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电子凭证可实现灵活的多级拆分、流转、融资,将核心企业信用传递至末端供应链,解决普惠金融中信息不对称这一制约因素。

(二)区块链通过信任转移解决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因区块链具备信任传递的功能,可将核心企业闲置的信用额度授信给下游,打通“信用肠梗阻”,区块链技术正助力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问题提供破解途径。区块链技术锁定现金流取代抵押担保或核心企业确权的融资方式已获得高度肯定。

(三)区块链解决融资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问题。融资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交易中不同主体的可信度不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构当下产业发展格局,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发展机遇。作为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可信的数字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主体信用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确权”和“增信”属性,提升中小企业交易中的可信度,从而可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中借贷双方主体地位不对称的问题。■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区块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