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现代化路径选择

2021-01-17王淑翠叶荣金郑亚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集群产业链民营企业

□文/王淑翠 叶荣金 郑亚萍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浙江·杭州)

[提要]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本文以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为例,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视角分析民营企业产业链现状,发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路径。

一、引言

2020年7月,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这对各类产业链的补链强链提出明确要求。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通过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以及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浙江省为制造业大省、民营经济强省。为推动浙江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浙江省商务厅在2019年8月提出全国首创的“链长制”的工作制度。由于浙江在产业链“链长制”上的高效实践,“浙江经验”正成为“全国实践”,为全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了浙江智慧。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到浙江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给予浙江省工作充分肯定、特别指引,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近年来,浙江省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八八战略”为总纲,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开放,鼓励民营企业抢抓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推进产业链全球高质量布局。

在中小微民营企业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产业链现代化,对促进浙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以及优化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二、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基本情况

2019年,浙江省货物进出口总额3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出口23,070亿元,增长9.0%,占全国的13.4%,民营经济出口18,415亿元,增长11.5%,占浙江省货物出口总额的79.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非国有投资增长6.8%,占比为66.0%,民间投资增长7.2%,占比为61.5%。

(一)从产业结构上看:2019年,浙江生产总值(GDP)为6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3.4∶42.6∶54.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增速高于全国(5.7%)。其中,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明显,分别为14.3%、14.3%、9.8%,增长高于平均增速的产业还包括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要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增速显著,均超过20%。

(二)从产业分布上看:截至2019年底,从县域分布看,浙江有64个县(市、区)、217个行业存在规上工业产值超过75亿元的块状经济;从市域分布看,浙江已形成27个主要产业集群,其中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集群14个、超五百亿元的制造业集群23个。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达,其主导产业包括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先进信息技术等;金华市五金产业、小商品零售产业发达,形成产业集群;绍兴市制造业发达,不仅包括纺织服装、医药制造,而且包括通信、电子设备。除此之外,由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出的浙江省164个产业集群分布情况可知,浙江省整体的产业集群个数与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相关。如,温州市拥有31个产业集群,居于浙江省首位,其中有13个产业集群与服装、鞋、帽产业相关。

(三)从行业领域分布上看:浙江省产业仍然以轻加工制造业为主导,在164个产业集群中有50个从事纺织服装行业,15个从事零部件以及五金加工行业,11个从事木材加工、造纸以及家具行业。

三、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研发能力弱,粗放式增长难以持续。一方面浙江省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和传统制造产业为主,主要经营模式是“专业市场工厂”,组织形式主要是特色工业园区。其明显特点是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研发能力相对较低,导致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低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是浙江民营企业的生存法宝,然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国际能源供给紧张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难以满足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浙江民营企业的能源消耗系数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也大大高于全世界能源消耗平均值。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效益的不断下降、企业投资率和投资效率的降低以及能源消耗过度。伴随着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粗放型增长将导致民营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并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民营企业发展将面临新挑战。

(二)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产业链外移风险加大。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不利于保持浙江省成本导向型产业链完整性。近年来,浙江制造业面临的人工、土地、资金、能源、物流等综合成本快速上升,不仅远高于对我国低端制造业构成替代的越南、印度等国家,与推动制造业回流的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本差距也在缩小。受此影响,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代工企业和加工组装环节陆续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迁移,其中包括部分浙江的服装、鞋类等代工厂。从事下游终端产品生产的代工企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其迁移往往会带动上游和配套企业的跟进转移,对我国保持成本导向型产业链完整性及竞争优势带来重大挑战。面对综合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削弱,占据浙江出口较大份额的机电产品、纺织服务等轻纺产品相关产业链被迫向越南、印度、巴西等国家外迁,转移部分产能。

(三)上下游协同度不足,产业链衔接性较弱。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不足会制约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遵循“木桶”理论,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会影响产业链整体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很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够紧密、协同研发动力不足,各领域科技创新活动分散封闭,“孤岛现象”突出,尚未形成协同联动、共赢共生的创新生态体系。在技术协同创新方面,企业在产品和工艺方面选择独立创新的比例远远大于合作创新,企业间交流合作不足、各自为战。作为“中国阀门之都”,台州市玉环市有1,300多家水暖阀门生产加工企业,年产值达350亿元。其中,900多家各类阀门加工企业集聚在玉环市龙溪镇,占全镇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是,其中850多家属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原材料整体需求量大但相对分散,不仅导致企业采购议价能力弱,成本难以降低,还存在原料供应商资质无法评估的问题。

(四)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产业链内信息不透明。发展产业链不仅需要大量的企业支撑,还需要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引领。一方面部分产业并未出现明显的龙头企业。在2019年的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总共有89家民营企业上榜,但没有浙江农牧业民营企业。由于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是义务而非其责任,因此一部分产业链上的民营龙头企业并未开展实质性的产业链促进活动,对其所在产业链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另一方面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绝大多数还未“链”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打造行业云应用示范平台22家,上云企业累计达31.5万家,而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达724.25万户,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达233.4万家,与上云企业数目相比,距离实现产业链现代化还有一段距离。由于浙江民营企业大部分未上云,造成产业链内信息交流不通畅、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四、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现代化路径选择

(一)长三角搭建产业链。对浙江而言,进一步开放合作,更深度地嵌入长三角产业集群方是强链之道。一方面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关联度大且交通便利,因此畅通三省一市优势主导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对长三角打造高质量一体化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尤为关键。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链,一是组建长三角产业链联盟,以产业链核心部分所在地区或平台为总牵头,协调实施产业链发展的战略规划,使生产要素在区域间高效配置,形成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二是推动建立长三角产业链风险应急体系,探索长三角地区共同抵御产业链转移或断裂风险,制定产业链应急补救措施和救助措施。另一方面浙江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多且杂,尤其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游涉及钢铁、石油、布料等生产原材料,中游涉及电子电器设备产业,下游行业涉及汽车制造厂商、汽车修理厂商等。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与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发展,对稳固产业链至关重要。深度落实“雄鹰行动”,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二)平台优化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平台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搭建工业云平台、云APP,中小企业可以使用公有云平台,让更多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尽快上“云”,推动链上企业从中心化向平台化转变、从生产销售模式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体系转变。此外,需要政府或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提前布局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帮助浙江制造企业尽早实现智能制造。另一方面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共性技术平台有助于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问题,改变平台上企业的联结方式。平台成为产业组织者,企业从过去垂直分工的组织体转变为平台经济体,平台集合线下存量与流量,建立赋能型产业共同体。一是为关联企业精准对接供求信息,整体降低交易成本,全面提升产业链之间的联结效率;二是打通不同产业链,实现跨“链”沟通和协作,实现技术使用最大化,重构单一产业链。

(三)数字赋能产业链。为提高产业链的韧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体系,以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链的链接效应。一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具有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要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发展趋势,加快建设以5G、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吸引全球产业提供一流的营商硬环境。同时,政府需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企业网络联通,提升全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数字化应用创新。例如,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信息共享数据库,高效共享上下游供需信息。同时,浙江省围绕数字安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排摸形成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断链断供风险清单,保障特殊时期产业链上企业原料不断供。

(四)服务强化产业链。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实现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之间的高度协调,即实现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有机融合。一是促进产业链与技术创新相融合。充分落实产学研用在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和知识产权规定,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以保障未落地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和落地科研成果的收益权。二是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共建产融合作平台,开展“银企对接”,增强金融服务产业链的主动性,促进产业链和金融链双向共赢。发展供应链金融,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通部门和区域间的数字壁垒,使信用信息数据成为金融链的重要支撑。三是促进人力资源与产业链相匹配。实现智能制造后,浙江制造产业链将会出现技术型人才缺口。可以通过打通商界与学界的通道,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鼓励通过纵向合并等方式,联合之江实验室、达摩院等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衔接和协同,把资源和要素集中投放在知识技术密集的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并一步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集群产业链民营企业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