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2021-01-17杨桂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洛阳融合旅游

□文/杨桂银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 河南·洛阳)

[提要]文旅融合在当前应用和实践活动过程中被广泛热议,也将成为政策的风口、行业的热点和经济社会的增长点。洛阳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问题、新方法,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用新时代新方法解决问题,让洛阳文旅更加出彩至关重要。本文全面分析洛阳当前文旅发展状况,并积极灵活应对,找出洛阳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SO、ST、WO、WT策略,为洛阳文旅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在当前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理论层面重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制的研究,应用层面主要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案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又集中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地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两个方面。洛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已经有了不少的尝试,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目标,洛阳市依托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充分发挥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老三篇”向“新三篇”,“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打造洛阳文化旅游“升级版”。立足丝绸之路东起点、隋唐大运河中心枢纽、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等重要战略地位,抢抓发展重大机遇,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响亮。利用新媒体优势让“网红城市”的形象更加丰富。总体上是在融合中创新业态并成功运营,但在此过程中文化旅游融合研究理论总结跟不上实践探索的步伐,实践探索急需理论指导。

一、洛阳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一)发展中的优势(STRENGTHS)

1、数项战略覆盖,洛阳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洛阳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拥有深厚丝路文化底蕴的洛阳市,必然成为河南省发展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为丝路沿线城市多元合作创造良好发展平台,成为再现洛阳丝路起点辉煌的重要契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的提出也为洛阳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明确其作为黄河流域孕育的伟大文化及其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中心枢纽的重要战略地位。

2、文化遗产丰硕,洛阳资源本底优厚。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拥有龙门石窟、汉函谷关、含嘉仓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还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

3、自然环境优良,洛阳生态优势显著。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现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3家、3A级景区37家。“北方千岛湖”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山岳经典·十里画屏”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兼具南北风光之神韵。伊、洛、瀍、涧、黄五条河流纵横其间,长达20余公里的洛浦公园穿城而过。洛阳牡丹始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跻身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

4、营销引爆明显,洛阳市场基础坚实。洛阳系列旅游营销宣传活动火爆,“中秋晚会”的成功举办、河南系列晚会的“出圈”推动洛阳旅游市场知名度的提高,为洛阳旅游发展增添了优势。承接国际、国内、省际赛事增加了洛阳国际、国内知名度,以牡丹文化节为核心,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旅游宣传造势活动,促进了洛阳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机会,增进了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经验的交流机会,为打造洛阳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中的劣势(WORST)

1、形象定位不明确,洛阳旅游形象待加强。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导致形象定位的不统一和难取舍。当前“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世界圣城、华夏之源、河洛之根、山水洛阳、休闲胜地”等形象定位和口号多而纷杂,缺乏统一,导致市场辨识度不高。

2、资源分布不均衡,洛阳旅游格局待优化。洛阳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类型齐全,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所占总体比例约为2∶3,总体上呈现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人文旅游资源南北分布差异明显,各地区的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整体来说,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发展进程不统一,发展速度和规模差别较大。洛阳市和栾川县发展速度最快,开发的旅游产品最为丰富,知名度也最高;嵩县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汝阳、洛宁旅游开发相对来说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合作机制不健全,洛阳区域协作待强化。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金短缺、行政管理体制等原因,洛阳各市(州)县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缺乏区域整体战略协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不清晰,旅游发展的相应保障机制未发挥作用。部分财政供给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市场意识和新产品开发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弱,服务意识低下,市场占有率不高,创新意识不够。另外,缺乏国际知名景区、酒店管理公司加盟,不少企业运行机制不活,旅游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低。

4、旅游产品同质化,洛阳精品建设待提升。洛阳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已形成一定影响力,尤其5A、4A景区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首位,但对比同样以文化取胜的西安、南京等旅游目的地仍有差距。对洛阳文化挖掘和展示不够、产品的转化包装不足、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等问题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不足,存在小、散、弱等问题,未能充分利用好传统元素,对非遗开发支撑力度不够。

5、人才培养少投入,洛阳服务水平待提高。就洛阳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旅游发展专业化人才短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旅游发展专业化培训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像重渡沟、鸡冠洞等景区,部分接待旅游接待服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普通话普及率不高,礼仪、礼节以及文化程度较低,旅游发展管理者多为乡村干部,旅游服务经营理念、专业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较缺乏,严重制约了洛阳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中的机遇(OPPORTUNITY)

1、网络交通新格局,洛阳“快旅慢游”新体验。洛阳市素有“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在河南省推进“航空+高铁+轻轨”立体化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洛阳市交通环境不断优化,推进郑登洛城际铁路、洛阳至济源城际铁路、洛阳至平顶山城际铁路建设,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的3小时铁路客运交通圈正在加速形成。洛阳机场航线不断丰富,助力洛阳发展西欧及北美的旅游市场。洛阳市交通环境的不断优化,催生了更加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为实现“快旅慢游”创造条件。

2、产业政策新引导,洛阳文化旅游强推手。为顺应文化与旅游相互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各项政策的出台促进洛阳迅速繁荣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不断颁布以及《河南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办法》的出台、“旅游+”概念的提出、厕所革命等都为洛阳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区域联动新合力,洛阳文化旅游新局面。洛阳立足地域发展实际,整合圈内、圈外旅游资源,积极与周边的强势旅游目的地开展强强联合,实现圈内互动、圈际互融、圈外互动,携手塑造区域联盟旅游品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拥有深厚丝路文化底蕴的洛阳市,必然成为河南省发展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为丝路沿线城市多元合作创造良好发展平台,成为再现洛阳丝路起点辉煌的重要契机。

4、智慧城市新机遇,洛阳文化旅游新业态。在“双创”时代大潮下,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和机遇。龙门石窟智慧景区的使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智慧旅游年”的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要求“制定旅游信息化标准,加快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旅游电商平台的运行,帮助旅游者真正实现放心消费,解决旅游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促进洛阳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四)发展中的威胁(THREAT)

1、商品经济冲击地方文化。传统的民间习俗和节庆活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反映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庆活动才会被旅游者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当地“文化”。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民俗表演与当地传统手工艺品被不正当商品化。为迎合旅游者的兴趣,更改表演内容和表演时间;为满足旅游者购买纪念品的需要,对当地传统手工艺品实行机械化生产粗制滥造,这些促使洛阳地区的工艺品实际上已不再是手工艺品,不再表现该地传统的工艺风格和制作技艺。

2、旅游市场出现疲软现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疫情的暴发和常态化存在对旅游产业带来结构性的挑战与压力,它不仅改变了旅游活动运作的安全环境,也彻底改变了我国的旅游市场格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旅游市场陡然萎缩,使得旅游产业供过于求的总量矛盾迅速放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旅游需求定然恢复,但速度必然是缓慢的。

3、游客涌入威胁生态环境。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经济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经济效应的提高成为地区发展的威胁,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并未能阻止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人工项目的开发建设对旅游目的地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大量游客进入超出了旅游目的地的可承载能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了洛阳的生态平衡与安全。

4、旅游投资结构不合理。旅游投资商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忽视旅游资源的建设、开发和保护,在旅游建设过程过中,只重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忽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投入一般局限于饭店业,而对旅游工艺品、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目的地交通建设等的投资较少。而且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缺乏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侧重于对单个景区、景点的投资建设,极少重视旅游区域性规划与开发,旅游投资宏观结构不合理。

二、洛阳文旅融合发展策略

S、W代表内部条件,着眼于研究对象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O、T代表外部因素,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外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研究对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应对威胁,制定洛阳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SO、ST、WO、WT策略。

(一)SO策略

1、政府引导策略。在洛阳旅游开发合作中,应该确定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洛阳市政府在区域合作领域的贡献与公共服务能力,要在文化和旅游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旅发委等的统一领导下,尽早出台洛阳整体旅游规划方案,制定旅游市场一体化开放计划,加快洛阳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改善区域旅游交通环境,促进洛阳旅游可持续发展。引导政府在旅游公共秩序管理、旅游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效应,促进洛阳文化旅游融合持续发展。

2、市场主导策略。从洛阳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传统的“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洛阳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合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按照市场发展的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突出市场主导作用,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旅游产品供应市场,稳定现有客源市场,扩大和激发潜在市场潜力,使洛阳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3、区域协作策略。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共赢,推动栾川县、嵩县、孟津县、偃师市以及新安县等共15个区县市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推动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同时,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文化演艺、电子商务等旅游产业相关领域的联合互动,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品生产商、供应商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共同推进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优势互补、实力强大的现代旅游产业综合体系和产业集群。

4、科技引领策略。洛阳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合理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树立科技兴区的观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仿生仿真技术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在尽量保持文化旅游产品本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生态学等要求,突出创造类型多样,集新、奇、特的为一体的现代旅游大众产品,增添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观赏性和奇特性。

(二)WO策略

1、多元融资策略。合理布局洛阳旅游投融资环境,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拓宽旅游项目建设、开发资金来源,把旅游产业项目做“活”起来,不断优化洛阳旅游建设、投融资发展环境。政府应该协调旅游项目各单位、组织对旅游项目建设各环节制定优惠政策,出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活跃旅游发展投融资市场,同时构建洛阳文化旅游融合交流平台,做好统筹安排,有序、合理开发。

2、品牌提升策略。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加强地区品牌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推动旅游资源的品牌升级,实现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化创建,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洛阳品牌化战略创建实施的途径包括:构建洛阳文化旅游产品标识体系;打造洛阳特色旅游品牌;整合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做好旅游产品品牌项目建设推广;打造洛阳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3、精品铸造策略。深入推动洛阳旅游业提质升级,打造洛阳精品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实施洛阳旅游精品服务项目,提升洛阳精品化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洛阳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让游客体验洛阳独特的民俗风情;重点加快精品酒店、特色旅馆、特色餐饮、精品购物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洛阳旅游服务精细化、精致化,着力体现洛阳服务的特色。努力把洛阳打造成“宜食、宜居、宜旅、宜游、宜购、宜娱”的便捷化、精品化综合旅游服务目的地。

4、人才创新策略。完善领导体制改革、加强领导体制创新,形成统一有序的人才工作领导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愉快的就业氛围,为洛阳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力资源,积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充分发挥洛阳的人才竞争优势。

(三)ST策略

1、文化传承策略。根据洛阳旅游市场发展现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必须采取积极的文化传承策略,推动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针对洛阳的区域特色,要点亮区域内旅游产品品牌,鼓励旅游服务品牌个性化建设,深挖区域文化底蕴,发掘民族特色文化,积极进行广告、新闻媒体宣传,做好区域文化品牌传播。

2、生态优先策略。洛阳自然资源丰硕,生态旅游产品众多,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发展失衡的问题。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中,必须考虑生态环保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力度,推动建立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树立“谁受益,谁负担”的生态环保意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为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3、产品互补策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遵循差异化、互补性原则,促使旅游产品能够满足大众化的旅游市场需要,整合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互补发展。利用洛阳市区及栾川、嵩县的优势资源辐射带动其他地区旅游产品的协调发展。

4、整合营销策略。洛阳在整合营销时要打破行政分割,使生产要素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完善的合作营销机制。同时,以良好的公众形象进行宣传促销,把洛阳打造成为极具吸引力之地。最后要利用洛阳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郑州、开封的合作交流,实现区域联动效应。

(四)WT策略

1、社区参与策略。对于洛阳来说,发展旅游业必须与扶贫结合起来,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引导社区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旅游+社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建设和管理,谋求旅游目的地与社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将旅游发展的规划、发展目标与社区规划、目标结合起来,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升级。

2、差异发展策略。结合洛阳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洛阳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现有市场供需条件,必须整合包装洛阳现有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在深度挖掘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体现各区域不同的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推动洛阳旅游业协同发展。

3、形象识别策略。首先,整合洛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核心元素和符号,作为洛阳形象标识产品的视觉标志和活动内容,如牡丹、河洛文化、龙门石窟、唐三彩等。其次,形象标识需要挖掘特色,洛阳旅游产品众多,旅游工艺美术品畅销,要挖掘圈域内的文化加工制作成热销产品,形成洛阳特有产品形象。最后,洛阳产品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市(县)的利益,既能反映洛阳的主题,又不缺乏地方特色。

三、结语

洛阳文旅融合发展既有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也面临新难题、新思路。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构建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促进洛阳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并编制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具有实质性的推动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将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落实到具体规划项目建设中,落实到具体产业政策发展中。在洛阳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中,既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又要加强对民族特色文化产品的合理开发,在吸引现有客源市场基础上,全力开拓省内和周边区域旅游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构筑洛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积极应对新技术手段的冲击,努力将静态的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旅游智慧发展成果的创新,引导洛阳发挥文化旅游资源魅力,积极推进洛阳文化旅游融合。积极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洛阳旅游业发展储备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洛阳融合旅游
洛阳正大剧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