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综述

2021-01-17高朱方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村落特征空间

许 缘, 高朱方, 李 健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在人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村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如同一座座博物馆,保存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基因。2012年传统村落的概念首次在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

传统村落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空间分布(刘大均等[2],2014;李伯华等[3],2015)、空间形态(陶伟等[4],2013;陈驰等[5],2018)、人居环境(陆林等[6],2005;李伯华等[7],2018)、文化景观(刘沛林[8],2003;房艳刚等[9],2009)、村落保护与延续(朱光亚等[10],1999;王小明[11],2013)等方面。本文从传统村落动态演变的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将演变特征分为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演变特征,并对影响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思路上具有创新性。

1 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的主要学科及方法

研究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学科主要有地理学、历史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地理学以研究地理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演变的影响为主。历史学主要侧重于分析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研究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特征。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注重传统村落空间变化及物质遗产的保护、规划和利用。

在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一般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资料获取村落发展的相关资料,再借助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传统村落各历史时期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定量分析主要借助数理分析、3S技术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数理统计法一般通过统计分析和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房艳刚等在山东曲阜峪口村文化景观演变研究中对1978、1990、2000、2007年的村落人口、经济收入、面积进行统计分析[9]。杜佳等使用聚落边界形状指数分析方法对黔中各屯堡聚落的规模和边界形态进行解析和对比研究[12]。关中美等筛选了地形起伏度、人均GDP、高程等8项指标,借助空间分析统计模型——地理探测器对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并分析[13]。

(2)3S技术以DEM模型和统计资料等为数据基础,利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村落演变特征。李伯华等使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南兰溪村民国前至2000年后6个时期的生活空间结构,揭示了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梁步青等借助 GIS 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数据库并利用最邻近指数法、叠置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地形、坡度、坡向等因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14]。

2 传统村落时间演变特征

不同传统村落的演变历史在宏观上具有相似特征,学者们根据其发展特征进行阶段划分,将传统村落时间演变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形成期、发展期、衰退期、转型期。

2.1 传统村落的形成期

村落的早期形成要经历漫长的演化发展,部分传统村落存在远古人类居住的遗址,说明原始时期存在少量土著先民居住[15]。人口流动是传统村落逐渐形成的关键,绝大多数村落的形成是由于移民定居。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导致了人口迁移,移民们选择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安全适宜的地点定居。古徽州地区是传统村落保护最完整且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大部分村落最初有古越人定居,由于中原大规模南迁、宦游山水的士大夫定居和聚落内部逐渐发展分化迁出等原因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村落[16]。移民的迁入给村落发展带来了生产力,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期的村落肌理受自然环境限制形式较为自由,布局分散,居住空间与生产空间联系紧密,人口缓慢增长。

2.2 传统村落的发展期

在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良好的基础上,人民安居乐业,传统村落发展进入了发展期。研究发现现存的传统村落大多在明朝以前缓慢渐进的发展,明清时期发展达到鼎盛。广东增城客家传统聚落从明代迁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发展逐渐稳定,清末达到发展鼎盛期[17]。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在宋元时期聚集程度高但规模较小,明朝时期村落覆盖面积扩大和数量明显增加,清朝时期闽粤客家大规模迁移到赣州,传统村落发展迅速[14]。古徽州地区的传统村落在隋唐以前数量较少,宋元时期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迁村落数量剧增。明清时期徽商经济发达,古徽州地区的发展达到了顶峰[16]。山东省传统村落数量在元朝以前增长速度缓慢,明朝时快速增长,清朝时期传统村落增速有所放缓但一直持续增长[18]。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发展期的村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宗族发展壮大。村落规模逐渐扩大,肌理越来越复杂。

2.3 传统村落的衰退期

清朝后期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国家发展受困,传统村落也难以幸免。近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发展,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日渐被淘汰,大量的传统村落人口流失,传统村落日渐凋零。湘南汉族传统村落在清朝末期受战争影响村落经济逐渐萧条[19]。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嵩溪村受战争影响被毁灭性破坏,并且由于当时社会稳定性差,经济倒退,嵩溪村的发展出现停滞[20]。1949年以来国家稳定发展,乡村逐渐走向城镇化。学者研究发现1980年以后宣城市仁里村封闭的发展环境被打破,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传统公共空间如祠堂、戏台等功能减退,村落向外围扩张但内部逐渐空心化[21]。常熟地区传统村落农业经济收入不再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乡村文化衰落[22]。依靠商贸古道发展起来的山西省岩崖古道传统村落由于现代交通发展导致沿线的村落贸易功能减退,人口流失后渐渐衰落[23]。依靠盐业发展起来的云南省诺邓村由于时代发展盐业产业衰退,直接导致村落衰退[24]。战争、灾害等不稳定因素直接对传统村落演变造成冲击,近代城市化发展间接影响村落发展,传统村落渐渐衰退。

2.4 传统村落的转型期

一座座传统村落的消失让人们意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紧迫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民间资本介入,村落也开始自救,一些传统村落渐渐走向转型,重振发展。如今一部分传统村落开始发展旅游,并且找到了产业发展之路,留住了村民,吸引了游客,经济恢复发展。21世纪以来,云南省诺邓村在中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凭借其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乡村景观发展旅游,历史遗迹得到了修复,公共设施增加,村民返乡,村落发展重现生机[24]。2008年以后广州小洲村走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找到了村落长远发展之路[25]。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经过了内部探索、外部资金注入和整合提升三个阶段发展的如火如荼[26]。一些历史深厚的徽州传统村落由于受到政策保护和旅游发展影响再次走向繁荣。

3 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

传统村落在全国分布广泛,主要的分布区域位于“胡焕庸人口线”下侧,其中贵州、云南、湖南等地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区域性传统村落和具体传统村落,目前以区域性研究为主。区域性研究包括徽州地区[27]、湘南地区[19]、梅州地区[28]、赣州地区[14]、汾河流域[29]等。具体村落研究包括晋中市梁村[30]、广州市小洲村[31]、韩城市庙后村[15]、岳阳市张谷英村[7]等。区域性的研究较为宏观,研究内容以区域历史发展阶段划分、空间分布演变研究为主。具体案例地的研究较为微观,以人居环境、文化景观、空间形态为主。

3.1 空间分布演变特征

传统村落的数量是动态改变的,受到多因素影响增加或减少。当前传统村落分布演变的研究区域包括梅州市[28]、赣州市[14]、古徽州[27]等地,学者们主要选取历史悠久且保存较好的村落进行研究,分析各区域传统村落的分布演变特征。对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发现尽管不同区域的演变历程不同,但空间分布演变存在一些共性特征。不同历史时期内各区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比较分散,但存在一些聚集区,冷点区与热点区的空间差异明显。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近水且易开发的地区,随历史发展有明显的迁移路线,李孜沫[29]研究了汾河流域发现传统村落空间分布重心由南向北迁移,李天宇等[32]研究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发现核心区由中西部向南部转移。在小区域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主要沿水体和山体带状延伸。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线性迁移特征,部分聚集区逐渐发展壮大面状扩张明显。

3.2 空间形态演变特征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自然与人文共同影响下长期演变的结果,对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分为外部边界形态和内部空间形态研究,其中内部空间形态研究包括公共空间、内部组团、民居建筑等,近年来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明显增加。席鸿等研究了韩城时庙后村公共空间形态指出街巷形态随演变逐渐变得紧密复杂,但特色有所减弱,公共空间的精神性降低,公共活动中心逐渐转移且空间功能有所转变[33]。秦士强研究了揭阳市月湄传统村落形态演变发现村落结构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空间形态变得复杂。民居传统的建筑形制逐渐简化,规模有所减小,如今建筑材料以新材料为主,代替了传统的木柱土坯,传统的特色装饰使用减少[34]。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形态逐渐变得复杂,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向心力减弱。

3.3 人居环境与文化景观演变特征

人居环境和文化景观都是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风貌,人居环境一般是人类居住生活的自然的、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的环境的总称[35]。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36]。房艳刚等以曲阜市峪口村为例研究改革开放以后30年的文化景观演变,从聚落空间、民居景观及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研究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因素[9]。范建红等分析了广州市小洲村聚落景观特征,总结了空间形态特征、建筑景观特征、水系景观特征、传统街巷风格[31]。李伯华等提出乡村人居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地域空间环境系统和多元主体系统等4个子系统构成[37],研究了张谷英村1978~2018年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并根据特征分为三大阶段[7]。后又以湖南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角度研究其人居环境演变特征[38]。包蓉等研究了大理市诺邓村的景观及演进特征,分析了自然基底、村落在自然基底上的分布特征以及民居建筑的特征[24]。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形成的乡村人居环境及文化景观各不相同,且人居环境与文化景观包含内容十分广泛,不同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4 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

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多因素的影响,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1)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

(2)政治经济,包括政策、法规、军事战略、经济条件、城市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交通条件、生产技术、旅游等。

(3)社会文化,包括人口迁徙、宗族、风俗、历史等。

4.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对村落选址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在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也有深入且持续的影响。村落布局建设过程中自然环境的限制使人们不得不做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营建方案,因此也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村落。梁步青等指出赣州传统村落受地形、坡度、坡向、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大部分村落建在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盆地[14]。李天宇等也指出地形与水文、坡度与坡向、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对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性[32]。关中美等在中原经济区传统村落分布的时空格局中着重分析了地形起伏及高程的影响[13]。徽州传统村落是研究的热点区域,自然环境造就了徽州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格局,山区的地形及水系塑造了徽州传统村落的整体布局[16]。

4.2 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相关因素,往往直接关系村落发展的兴衰。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政策不同,政治经济因素对村落发展有阶段性影响,范建红等指出政府政策导向间接影响村民思想意识,另外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和生产力的集聚,使村落建设面积的扩大,从而改变村落空间格局[31]。席鸿等指出区域交通环境的提升对村落原生环境产生影响,政府的过度保护某种程度上对村落传统文化造成了破坏[33]。李天宇等对浙江省各地区传统村落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交通发达程度、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显著[32]。关中美等研究得出传统村落与周边中心城市的距离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村落演变产生影响[13]。

4.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因素对村落发展演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马航指出社会因素、宗法、道德、伦理等对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有很大影响[39]。古徽州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章光日指出中原南迁带来的文化在徽州地区农业发展、建筑营建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此外长期形成的地方民俗习惯对住宅选址、水利建设等方面有重要影响[40]。李久林等指出徽文化、人口迁徙与内部分化促进了传统村落的演变,宗教礼法和等级观念在村落建设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6]。林祖锐等研究发现阳泉市岩崖古道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变受到古代军防、商贸和移民三种文化要素的共同影响[41]。

5 结束语

乡村是与城市相对应的聚落类型,城市的发展日益繁荣然而在偏远的乡村一座座村落走向消亡。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乡村保护的工作中来,传统村落的研究日益兴起。未来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当前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研究方法还以定性分析为主,仅在涉及空间研究时定量分析较多。未来传统村落时空演变方面的研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对已经消失的传统村落进行虚拟恢复、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动态过程进行展示,借鉴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人类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寻找研究思路。

(2)当前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研究以区域性研究为主,未来研究可以更多的关注具体村落的研究和多个对象对比的研究。

(3)当前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的研究内容较为宏观,主要关注村落整体演变历程,而对于演变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分析较少,未来应当加深对于传统村落人文特色、地理特征等内容的微观分析。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研究将越来越全面。

猜你喜欢

村落特征空间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