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1-01-17王萌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体系

王萌芽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阐释了我国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方面的十三个具体的显著优势,并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方向和详尽的指导。笔者主要从文化方面探究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目标。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

制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两大奇迹,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充分证明了我国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加成熟的制度做稳定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定中国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确保国家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放在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P91)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对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这一目标是确保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途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协调的制度构成的,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制度处理事务的能力。制度是核心,建立完善的制度,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提。同时,只有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高效的治理能力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展现我国制度的内在优势,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转换制度优势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新一代领导集体积极开展落实工作,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党中央从各个方面深化机制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文化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P10)要求以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进一步对文化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文化体系。其主要侧重于通过深化国家治理体系中文化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促使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提高与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水平和治理体系。会议还在方法上强调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鲜明地阐述了我国在文化制度上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还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角度分析,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二者都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是由相应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相应的经济基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相结合可以形成巨大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向共产主义过渡。

我国所有的治理工作和活动,都是按照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展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都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茁壮成长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和制度。两者都体现并反作用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状。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之治”的完全正确性。中华文化在世界灿烂文化中屹立不倒,也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在现阶段,无论是提高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还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对我国完成“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产生强大的积极的作用,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进程中。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

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方面是一对既联系又制约的统一体,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离不开思想上层建筑在理论方面的指导。任何政治层面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相对应的阶级思想指导完成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P105)悠久历史中的治理传统和文化习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当前治理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土壤,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而不同”等传统优秀文化思想都渗透在我国的治理体系当中。现阶段,中国的治理体系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需查漏补缺。因此,在完善和建设我国治理体系的进程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更需要先进文化去创新、去发展,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我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它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3]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上层建筑,对政治上层建筑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先进文化可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建设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社会实践中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实践凝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其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社会意识,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因此,要大力地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支持。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恩格斯说,国家政权是“第一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4](P259)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思想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经确立,就会反过来作用于思想上层建筑,要求思想去适应它,为推进思想上层建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伴随着国家成立而建设的一系列制度、设施等政治上层建筑,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思想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同时,为相应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速相应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推进我国制度完善和治理体系目标实现可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去保障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提高文化的综合实力,是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的治理机制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部分的治理机制和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任一部分的落后都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拉后腿。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及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愈来愈重要。因此,文化体制的完善和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为此,我们更需注重文化的发展,要坚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文化体制构建,保持我国在文化制度和体系的特有优势,加快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步伐。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路径探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唯一正确的抉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是拥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至今日,它仍能顺应时代潮流,焕发生机。在实践上,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取得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实现我国在制度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这一目标就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精神实质,并用其来指导各项工作。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到改革的方方面面,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避免走老路、走邪路。同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成果武装党和人民,才能自觉抵制“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等错误思想。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P163)一个国家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本民族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形成不同价值理念。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十三亿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也体现着当代中国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统一人民群众的社会意识、思想基础和凝结精神力量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新的领导集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在培育方面,要保持我国价值观体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这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抓紧构建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而且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在践行方面,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价值体系的精髓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人们群众从理论上认同渗透到制约和规范自己行为。最后,要发挥制度的强制性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约道德规范所不及的地方,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更好的效能。

(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5](P4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与强烈的文化自信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6](P36)文化自信贯穿于制度自信之中,为人民群众坚定制度自信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明是我国制度发展的根源,只有增强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才能进一步加强人们群众对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认知、认同,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根源于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明,还来源于我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我国保持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表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依据各个时代特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中国文化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源泉。要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既要大力弘扬我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也要注重创新发展适合我国新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使其成为引领中国人民吹响实现伟大复兴的号角,成为激励十三亿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四)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一切优秀文明

我们要借鉴吸收他国的优秀文明,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供给丰富的精神滋养。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除了自身的优势外,还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正是因为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丰富和发展,才使其在世界多彩文化中独领风骚。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国家治理建设和研究方面早于我国,其在探索中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治理经验,是我们建设中国治理体系的丰富养料。新时期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面向世界”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外国优秀的文化兼收并蓄。在汲取他国优秀文明的养分时,切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照搬外国文化、外国的治理模式,否则会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我们要善于把国外科学的治理理念和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和创新,为我所用,使其有利于完善和提高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四、结语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先进文化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在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紧随时代发展要求,发展“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它是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与指引,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和指导,以国外优秀文化为养分,以发展面向世界的文化为标准。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的文化途径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紧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体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