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引领小学生克服阅读障碍的有效措施
2021-01-17陈苏佩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
陈苏佩 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
书籍丰富人类的心灵,而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经观察发现一些问题:虽然当下我国儿童的阅读条件普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孩子们没有从内心燃起读书的欲望与求知的火花,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读习惯,在阅读时常常习惯跳跃着看书,走马观花,无法静下心阅读书籍,因此,学生们更无法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因而没有领会到阅读带来的种种快乐。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如何引领这些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激发其阅读的热情呢?接下来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一、什么是阅读障碍
我们这里探讨的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水平相对正常,但是阅读能力与同龄人明显存在差距的一种学习障碍。在图书馆里,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进行阅读,因此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我国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比例几乎接近8%,在农村地区比例大概还要稍高一点。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阅读障碍或可引起学习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小学阶段男生的阅读障碍比例要高于女生。而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十分复杂,例如学生受到情绪的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是采用了不适当的教育方法等等。
二、引领小学生克服阅读障碍的有效措施
(一)为小学生选择适合各年龄段的书籍
每一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书籍的选择都是不同的。例如,刚刚步入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尚出于阅读的起步阶段,这时的他们刚刚接触到“阅读”,感觉很新奇。可由于识字量有限,孩子们无法理解书上较为生僻的字词的意义,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知识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他们拥有极大的阅读热情和阅读兴趣。所以,建议给一二年纪的学生们选择色彩鲜明,有拼音注解同时有各种图案的书籍,文字不需要深入,故事要有趣、生动即可。进入三、四年级,学生已经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对于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简单的看法,认知能力也有很大提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崇拜英雄,希望收获更多的朋友,同时对一切事物保有较大的兴趣,希望自己的感受被他人关注到。他们自尊心强,情感也变得更为丰富。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建议老师推荐更课外读物以传记为主,例如中华名人故事、各种英雄事迹以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等。对他们要不吝表扬,来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进入高年级即五、六年级后,学生大多数有了较强的自主能力,这个年龄段拥有超强的记忆力,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活跃,同时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很多学生已经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不再随波逐流,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因此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所以,他们读书更倾向“随心所欲”,猎奇、冒险动感较强的书籍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但要警惕不良书籍对于学生心灵的荼毒。所以,建议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正能量的书籍,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拼搏奋进,道德高尚的青少年。
(二)让孩子自主选择书籍
唯有兴趣才是一个人持之以恒的动力。小学生喜欢的书籍相对随性,他们读书出发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一旦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如古今名著、中华故事、自然百科等书籍。前几年流行的杨红樱系列的书籍颇受校园中孩子们的喜爱,书中的主人公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天真善良,渴望朋友,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成长中的烦恼,这些风靡校园的读物,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学生们读起来分外亲切。为此,应该鼓励学生读自己去图书馆选择喜欢的书籍,激发阅读的兴趣,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要。
(三)实现孩子们的阅读自由
我们现在学校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语文课,教师在课外书籍的推荐上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准备摘抄本,当看见好词佳句时随时摘抄下来,写作文时加以运用,尽量争取得到更高的分数,这是教师和家长在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时常常不由自督促孩子们做到的事情。而据笔者观察,一旦教师对于课外阅读的书籍有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甚至严格要求学生杜绝看某一类书籍时,学生总是会丧失阅读的兴趣,纯粹是为了考试而阅读,这其实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容易引起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是对学生内心的摧残,是非常不合乎情理的。因此,从内心呵护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是做到阅读拓展的首要任务。尽量让孩子们在毫无负担的在氛围下积极开展阅读,在阅读结束后也不要马上布置读后感等作业,而是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当需要动笔的时候,不要强硬规定必须写出多少字,应该让孩子们从内心有所感悟,从书中领略中华文化之美。只有实现兴趣阅读,发自内心地展开阅读,才能使得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四)家长要起到带头作用
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都在对孩子们产生影响,如果家长爱读书,在平日里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书香氛围,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很好的表率。笔者个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休息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即使孩子们信手拈来随意翻动几页书籍,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也能使得孩子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图书馆选择书籍时也尽量遵循前文给的建议,即,低年级孩子们多看拼音绘本,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可以看一些文学意味较浓厚的书籍。除此以外,也建议家长在图书馆办一张卡,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借来的书需要按时归还,因此应该珍惜阅读的时间,由此使得孩子们建立起积极阅读的习惯。在孩子看书时,家长要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另外,家长平时可以在孩子触手可及的位置放置孩子感兴趣的书,使得孩子可随时进行阅读,这种完全放松状态下的阅读效率非常高,有时甚至会产生惊鸿一瞥的感觉。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电子书籍也是不错的帮手
笔者还有一个建议,除了纸质书籍外,电子书籍也可以被利用起来。如今,很多经典的书籍和故事都在一些APP 客户端可以进行收听。这些APP 里的书籍种类挺全,家长可以在孩子睡前放一段故事,要选择节奏缓和、娓娓道来的故事,余音绕梁,让孩子们多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总体来说,就是平日里尽量给孩子创造阅读纸质数书籍的良好环境,因为纸质书籍每隔一段时间阅读可能都会有新的领悟,建议尽量选择经典和名著,这些书籍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推敲。而在音频软件里,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故事,初步了解一下就可以,不做过多要求。总之,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孩子们展开阅读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于日久天长的坚持,需要孩子内心有阅读的渴望,同时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在于一朝一夕,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不要小看每天的努力,也许我们不能马上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它会内化为学生心中一种隐藏的力量,给学生带来自信和进步。所以,教师和家长切勿用功利的眼光和言语去看待孩子们的点滴努力。只有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读书方法,同时注意日积月累的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当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量的积累带来质的飞跃,一定会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