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现状与应对建议探讨
2021-01-17殷滔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殷滔 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国企投融资管理的现状
(一)轻债券融资重股票融资
在股权融资中,它在清偿、股息支付上没有较强的约束刚性,股息也往往较少,在投资者进行认股后,一般除大股东外,其他的股东变现需要利用股权转售的方式,无法应用退股方式[2]。但在债券融资这一模式中,债券的本息支出还有债务清偿方面有着较大的约束刚性,当企业无法将偿本付息如期完成时,其商业信誉会受到损毁,甚至还会有破产危机。其次,股权融资往往为零成本,为此它更受企业认可。但国企一般有制度陈旧、机构臃肿等问题,若国企对上市证券化的融资一味追求,最后可能无法让资本增值,也无法对利润低、大额举债等问题有效解决。
(二)融资模式传统依赖银行
在更多国企中,补充流动资金、投资固定资产往往对银行贷款更为依赖,但在金融监管的环境变化下,更多银行也将贷款的门槛提高,从融资期限、融资成本方面来看,对银行融资过度依赖,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企的理想融资需求。在国企中,一般存在债务结构较为单一、融资模式更为守旧等问题,为此会让银企关系更为扭曲,国企的融资成本也更大,其资金链非常容易陷进恶性的循环中,且国企有内源性的融资能力有限这一问题。内源性融资属于现代企业更青睐的金融方式,它需要以财务公司的成立,为不同成员单位带来债券承销、融资租赁等的服务。但是,往往国企资金运作的能力不足,也没有内源性融资的充分动力,最后使其融资的渠道愈发收紧。
(三)投资决策体系落后
在国企中,因还有着产权不明这一问题,国有资产、政府资产的界限较为不明确,政府还将资产所有权掌握在手中,而国企只属于经营者,一般对资产会有着法人占有的权利。在此背景下,国企在进行投资时,经常会出现被行政所干扰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会争项目和投资,为了实现最大化的资产效益,会重复进行投资和建设,最后让国有资产在配置上的效率偏低,带来明显的浪费问题。其次,受高层人员的变动所影响,也会存在不能落实投资风险对应责任的状况,让风险防控还有评审的工作显得非常滞后。
(四)风险防范水平不高
在国企中,受投融资管理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国企针对投融资的活动会有着监管失位的状况。在国企的投融资中,一些投融资的具体流程会和所指定风险规范及准则不相符,最后让国企无法有效防范投资融的风险,使其投融资管理的水平无法保障。特别在国企缺乏投融资风险防范充分意识,防范投融资的能力和力度不强时,往往会让自身的投融资管理、资金内控面临隐患,让自身投融资的一些资金被闲置或者占用,让投融资资金的边际利用率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实现国企资产的有效保值或增值。而在此类问题长期的存在下,国企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国企投融资管理现状的应对建议
(一)重视开发债券市场
国企应该针对产权制度,将深化改革充分加快起来,让自身真正转变为债券市场内的主体。在改革产权制度中,此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让产权、财权被清晰界定,对产权进行充分保护,让企业管理的具体体制得以完善,促使股份制改革得到成功基础。在产权制度得到规范之后,国企才能获得独立、真正法人财产的所有权,让市场化的管理和经营得以实现,让轻视债券的这一传统观念得以改变。而金融债券往往有着较长的期限,一般会在3~5 年,且其利率会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实际利率更高,国企要重视债券市场的开发,解决当下的融资模式单一问题。
(二)产融结合和融资渠道的拓宽
在国企中,要解决以往银行贷款这一渠道单一的问题,便应该利用产融结合这一风向标,尝试实践融资的多元化模式,促使融资的成本得以降低,让资金周转的实际效率得以提升。在现阶段,一些国企开始尝试涉足金融业,尝试实践证券、保险、基金还有融资租赁等充分产融结合的一类初级模式,对金融布局逐步完善,对金融模式进行创新,降低信贷融资方面需求,构建金融产业链中理想的生态环境。其次,因为国企的银行借贷还是主要的融资渠道,为此国企需要和银行构建正向的新关系,将自身的信用等级不断提升,避免自身出现征信上的不良记录,促使银行信贷可以提高通过审批的概率,让融资的难度可以降低。最后,国企可以对内源性融资积极发展,特别是集团企业方面,可以尝试以财务公司的成立,为成员单位带来融资等服务,促使成员单位满足发展各阶段中投融资的需求。针对集团内部的资金,利用财务公司实践集约化的有效资金管控,可以让国企对资金高效进行配置,使其存量资产得以盘活,将财务风险降低,让国企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优化融资决策体系
在国企中,应该建设投融资决策的合理、科学体系,对业务素质良好、丰富财务经验的队伍进行组建,使其对风险评估的事务进行负责,且对融资分析还有评估的程序进行完善。国企需要针对融资的内外风险,健全风险预警的各项指标,其中包括政策、税收、金融及市场等方面的指标。在国企的能力不足时,可以尝试合作于外部的专业机构,使其协助国企做好融资结构方面战略规划,针对于拟融资的产品,做好风险的全方位识别及分析,并对定量及定性的方法进行结合,确保融资评估更高可靠性。而在融资决策上,需要结合融资模式实际风险偏好、具体特点、风险控制实际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确定,避免出现过分保守、一味重视利益最大化的两类问题。
(四)加强风险管控
在国企中,投融资结构实际合理性、科学性,会对其管理水平带来影响。国企应该在投融资中,识别分析成本风险各方面影响因素,再对其做好量化,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对管控措施合理制定,最后避免各影响因素负面影响投融资。国企应该确定投融资的最佳结构,让投资融活动能够更好的推进。国企应该在投融资的过程中,将监督机制加强,确保投融资活动充分的安全性。国企应该逐步优化投融资的结构,尽量避免融资的单一结构,不能只对银行贷款单一的依赖。
(五)国企投融资市场的创新
在国企中,要盘活投融资活动,便应该创新投融资的市场,针对投融资的方式,尝试多样化的创新,最后让国内资本市场投融资的多样化需求得以满足。国企在逐步完善投融资市场的背景下,能够通过投融资的工具,充分宏观调控国家经济,并对国外的更多资金充分吸引,使其更参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最后,国企在合作于银行时,应该重视合作方式的充分优化,充分运用彼此资金效率,促使国企能降低在进行投融资时所出现的风险。
(六)优化国企的投资结构
在国企中,不管处在哪个阶段,均应该明确认识国企内部资金,并对未来社会中,投资发展的动态进行预判。在投资的规模方式,需要基于国企投资实力进行确定,以此避免出现盲目投资,让国企避免损失。为此,国企的管理者、领导者应该培养投资的大局意识,领导建设投资方面完备制度,明确投资的项目及渠道,避免存在混乱投资这一问题。国企可以适度集中投放资金,在优势项目内投入有限资金,促使国企提高资金利用率,提高竞争实力。而要完成上述目标,国企还需要将相关的人才培养活动做好,人才属于影响合理投资的一大重要因素,国企需要意识到这一点,让人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优化自身的投资结构。
(七)优化投资信用制度
在国企中,信用制度的构建,有利于投融资管理的顺利推进。国企需要将资本结构的管理视作工作的重点,在负债经营类型的项目上,需要国企把握好度,清晰认知此类项目经营的优缺点,让国企尽量避免风险,保障投融资的理想回报率。
三、结束语
在国企中,其投融资管理的效果,会影响国企后续发展的水平,且一些国企内投资的项目,往往会和各地经济民生等的问题有所关联。投融资的管理会对国企现阶段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国企应该加快步伐,对风险防控、决策的体系完善构建,对投融资的模式进行创新,促使自身融资的渠道得以拓宽,让融资的结构得到优化,让自身可以实现投资风险降低的目标,促进投融资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