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的提升
2021-01-17胡刚
胡 刚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优势,关注这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形式的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协商议政能力的提升,使人民政协的协商议政“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1],对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有着重要意义。
一、“会协商、善议政”: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实践要求
(一)“会协商、善议政”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功能
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增量”部分,强调“注重互动性协商,在协商中深化认识,寓建言、支持、监督于协商之中,使协商议政的过程成为思想引领、宣传政策、释疑增信的过程,成为沟通情况、换位思考、交换看法的过程”[2]。这一过程既体现市井民意,也有专业建言资政;既有“参政议政不行政、建言献策不决策、立言立论不立法”的政治表现,也应有“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的使命担当,更应有坚持讲好新时代协商议政“政治故事”、用好有序政治参与“话语权”的政治觉悟。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应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同步,不断推进协商议政制度化、规范化,使协商议政的程序与实体的合法律性与合现实性相统一,使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建构健康的政治生态,注重纪律要求和政治立场,有宏观的历史视野、理性的辩证思维和“胸怀天下、心忧百姓”的家国情怀,能够“在各种思潮交融交锋中把握主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3]。
(二)“会协商、善议政”体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之求大同存小异以得到最大同心圆特征
人民政协的议政,要体现科学的协商民主理念与方式方法,实质是协商式议政。它依靠的不是政治强制力和政治约束力,而是科学理性的建言、高质量的决策建议、精心凝炼的施政提案。它强调构建合作、平等、理性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环境,要求善于厘清现实利益纠葛、对焦涉及复杂社会矛盾和民生热点的深层次问题,提出更为合理化的建议供党政机关作出有利于各方利益的整合,实实在在解决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民生难点的问题,会建言、建真言、建实言,“使建言资政更加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5]。这进一步要求协商议政要发挥好增进团结、凝聚共识的作用。要坚持和风细雨式的平等协商,强调因事而议,精于议政,议到实处,各抒己见,在商量中议事,重在有正确的建言献策而非作出行政决策,重在理解政协会商的团结民主之要义,不是要建言“声量”而是要建言质量,实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6],议政而非行政,监督而非强制,以议事促进行政。它所议的重点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合理引导各方利益诉求的表达,充分发挥作为专门的政治协商机构的政治影响、对于界别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各阶层共识的达成。
(三)“会协商、善议政”充分体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指向
新时代政协工作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全面服务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该说,人民政协知情明政、建言献策的作用发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要求是相一致的。“会协商、善议政”强调的是政协协商议政的科学性,它是决定协商议政质量的根本因素,是否“会协商、善议政”必然与建言议政的社会视角、议题定位等有关。因此,协商议政要积极思考如何应对新时代改革开放面临的挑战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考验,关注民生、关注民情、关注民意,思百姓之所想,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认真对待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诸如如何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等问题,真正“聚焦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7]。
“协以成事,商以求同”,要重视协商议题选择的精确度、深入度和合适度,做到求真务实,讲事实、讲数据、见真章。因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8],这要求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要有政治担当,以不断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底气,主动厘清冗杂的社会关系、破除阻碍改革不断深入的各种壁垒,敢于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选择合理的话语表达方式,在敢于直言、说真话的前提下进行理性且合法的协商议政工作,做到“议政建言要上接天线有高度,深入调查研究有深度,剖析问题有精度,阐述说理有力度,破解难题有措施,解决问题有办法”[9],积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多建亟须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二、提升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的时代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坚持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方位
纵观人民政协70年发展史,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迈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和光辉前景,在乘胜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历史方位与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必然是相适应的。因此,深刻认识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历史要求与政治任务,明确新时代人民政协增强履职能力的政治责任,提升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党和国家发展提供政治智慧、诠释时代需求,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新作为,才是真正坚持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方位。
(二)有助于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民主的真谛即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中,强调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对人民政协发挥协商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人民政协协商议事的水平,使议题设置、调研讨论、决策建议等体现知国情、明社情、参与国事的特点,既有战略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顶层建议,也有基层协商诉求,使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11],成为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平台。
(三)有助于更广泛地凝聚人心和汇集力量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协商议事是一种商议式民主,即是“有事共商量,有事好商量,商量做好事,商量做实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2],大家的事情互相商量、互相监督,形成合力。提升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质量,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人民政协广泛联系社会各界行家里手和专家学者且包容性强的组织与制度优势,整合各族各界懂理论有实践才干的智力资源,巩固成熟共识、凝聚新共识,打造各界别、多领域、善于建言议政的智囊团和建言献策智库队伍。
三、新时代人民政协提升协商议政质量的路径安排
(一)增强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提高履职积极性
重视提升各界别政协委员的政治意识、理论素养与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工作水平,使政协委员深刻把握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政协委员要通过体悟民生疾苦,紧密关注人民群众的期待,精确定位、深度挖掘基层党政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政协建议案与提案实现“小题大做,大题细做”,对接基层协商民主发展需求,使政协话语诠释好其处于“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凝心聚力第一线”的特点,凸显政协话语整合智慧、群策群力、协商监督的功能,建言建在实处,献策献于党委政府和人民之所需,使协商议政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向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高度契合,以高质量的议事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高体现社情民意的议政建言、优秀提案数量和质量。政协委员要主动沉至第一线,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驻点基层,扎实调研察看,全程有序参与课题论证、调研方案商讨、调研结论集体反馈和落实过程。要重视协商过程中与各界别的充分对接,主动加强与相关界别群众的群商共议,发挥政协群策群力的智力优势和协商平台优势,团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其他人民团体以及各界别专家学者,也可以适时将合乎研究要求的政协课题委托给高校和科研机构。
要不断丰富协商议政的方式,重视激发不同界别政协委员协商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协商议政实际需要“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13]。可以通过由相关政府部门与长期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政协委员进行专项提案与建议案的初审与集体会商、跨界别集中提案,发挥各专委会纽带和凝聚作用,由政协专项委员会梳理议题调研可行性与进行社会效益整体分析,根据议题的范围与设计进度不同进行统筹安排,分别通过全体会议、政协常委会议和专题议政性协商会议,开展专题协商、主动协商和专题议政、联席议政,强化与基层政协协商的相互呼应,建构提升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质量的总体格局。
(二)夯实人民政协话语权的影响力和参与的有效性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各界别经由征询与对话,以大团结大民主整合不同社会声音,怀有应然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具备懂协商、会监督、要参与、愿合作的基本政治素养,能规范引导社会各阶层参与协商,实现政协话语社会效益最大化,确保政协话语权的影响力。
应该说,政协委员来源不同界别的特点,本身决定了政协委员会代表着不同界别的利益诉求和话语特征,这就既要求政协委员必须主动讲“政协话”,确保政协话语能最大程度反映群众呼声、代表民意基础,近民心接地气;同时也要正视和尊重政协话语权的政治影响而非刻意强调政协话语的强制性。新时代协商议政要讲“政治术语”,讲“时代新话”,讲“政协协商语言”,有讲“专业议事”的履职水平,也要包含“食人间烟火”的生活语言。也就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成‘清一色’”[14]。这就要求新时代政协协商议政,既要有学术话语,也要有百姓话语,要有认真负责的政治态度,敢于讲客观真实的意见建议。这还要求新时代协商议政要有前瞻性,既要体现理论深度和专业水准,也要有符合顶层设计、问计民生的现实考量,以精准对焦、对标对表保证协商议政的质量。
(三)提升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凝心聚力、汇聚智慧的“协商+”功能
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议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是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政治设计和民主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其发挥更大效能,需要将传统协商议政的履职方式与新媒体生态下的协商民主形式相结合。因此,拓展人民政协“互联网+”的议事平台,以法律法规的制度化要求确定“协商议政+”的适用范围、议事准则和程序,适当引入网络直播、远程融媒体专题议政,探索诸如微信公众号、公众意见线上平台、“智慧政协”App等移动数字媒介的嵌入,搭建并充分发挥“政协云”等大数据协商平台的媒介优势,营造良性协商民主政治样态,有助于拓展议题广度,增强议政参与度和讨论效果,使得协商议政的社会关注度、议题透明度更高,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极大丰富新时代协商议政形式。
这就需要紧密契合人民政协“协商、监督、参与、合作”的议政要求,体现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政治性、时代性与现实性、社会性,充分发挥各专委、各界别的协商议政组织能力。做到网络议政线上线下的交联互动,使得公民参与协商议政的范围尽可能覆盖到各界别群众,使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来献策发声,强化政府所需与政协所能的有效融合,主动回应各方关切,以上述考量作为协商议政民情民意线上征集、政协委员优秀提案推送的参考范畴。当然,要做到契合但不一味地迎合所谓的“互联网化”,在多元化媒介舆论生态环境中坚持协商议政工作的政治性,确保议政建言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