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蒂芬·克莱恩诗歌主题研究

2021-01-17贾曼鑫宫玉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克莱恩仁慈信仰

贾曼鑫,宫玉波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一、引言

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19世纪末的小说家、诗人。其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包括5部小说、2部诗集和300多篇短篇故事、新闻报道和随笔[1]。《黑色骑士》(TheBlackRiders)和《战争是仁慈的》(WarIsKind)开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创作的先河。克莱恩短暂的创作生涯沿袭了美国现实主义传统,并以自然主义和意象主义著称,其作品创新的写作方式与独树一帜的主题风格吸引了许多评论家为其著书立说。

克莱恩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就令其蜚声国际,这部小说就是1893年出版的《街头女郎梅吉》(Maggie,AGirloftheStreets)。这部小说对于克莱恩创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小说第一次站在妓女的角度去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少数群体的工作与生存状态。一经出版就被誉为美国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其代表作之一《红色英勇勋章》(TheRedBadgeofCourage)1985年出版,这部作品让克莱恩成为了拥有国际声誉的作家。自此,克莱恩成为了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之一。《红色英勇勋章》第一次站在士兵的角度诠释了战争的残酷与荒诞,它几乎可以说是粉碎了许多美国人的英雄梦想,小说以略显残酷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战争的真相。

克莱恩的创作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深刻的主题和讽喻著称。他作品的主题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现实的无奈,对战争的恐惧,美国人的精神危机,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对残酷现实的绝望等等。虽然克莱恩的小说令人难忘,但其诗歌、短篇故事和报道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这其中就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佳作,譬如《萨立文县的故事及随笔集》(TheSullivanCountyTalesandSketches)、《海上扁舟冒险故事集》(TheOpenBoatandOtherTalesofAdventure)等。

二、诗人克莱恩与其诗歌中的自然主义

克莱恩的大部分诗作都收录在了《黑色骑士》和《战争是仁慈的》这两部诗集里面,其中《黑色骑士》收录了68首诗作,《战争是仁慈的》收录了27首。克莱恩的诗歌在当时也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克莱恩的诗歌大部分由自由体创作而成,摆脱了传统诗歌在形式上的束缚,自由自在的表达令克莱恩的诗歌充满了情绪。除此之外,克莱恩的诗歌大多短小,可读性强。这些短小的诗句使得克莱恩的诗歌能够明确地表达诗人的态度,想法和情绪。克莱恩现有的诗歌主题大多倾向于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宗教的反思[2],而这些诗歌都体现出了其浓烈的自然主义倾向。

克莱恩的诗歌和他的小说与短篇故事一样,都是其自然主义哲学思考的体现。克莱恩的自然主义倾向与他所处年代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克莱恩所处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近代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推动美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的观念急速变化,由于观念冲突产生的矛盾一触即发。这是马克·吐温口中的“镀金时代”,矛盾冲突与信仰的崩塌隐藏在了金钱的外衣之下。在各种思潮矛盾涌动撕扯下的美国社会,自然主义开始萌芽。

19世纪晚期,自然主义产生于法国,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播至美国、欧洲。自然主义文学承袭欧洲现实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从创作手法上来看,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夸张、抒情等主观表达情绪的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3]。因此,自然主义往往用最简单的不加修饰的语言描写最残酷的社会现实,不经雕琢,不含任何粉饰,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到读者面前。而克莱恩的诗歌正是典型的自然主义创作风格。他的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确是最真实的情感宣泄,描写的也是最真实的社会。《黑色骑士》这部诗集主要是讲述人们的信仰危机。整部诗歌以《圣经》为背景,讲述了上帝与不再信仰他的人们之间的冲突。人们对自己的信仰感到失望,进而抛弃了信仰,甚至憎恨信仰,但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又表现得无可奈何。《战争是仁慈的》是克莱恩诗歌的另一个主要议题,那就是战争。1899年首次出版的诗集《战争是仁慈的》,对战争的残酷进行了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客观描述,天然明快的语言更加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反观标题《战争是仁慈的》,这种鲜明的反差,使得诗歌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克莱恩诗歌的主题

(一)破碎与放纵

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核心内容是“绝对决定论”,也就是说,外部条件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到绝对的作用[4]。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面前不值一提。人类似乎永远被一个看不见的手操控着,没有自由。此时此刻“美国梦”已经开始破碎,自然主义的创作将破碎的美国梦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那是一个信仰破碎的时代,人们打碎了他们的信仰,精神的世界变成了一片“荒原”。此时,克莱恩的诗歌有两个相关的主题值得我们去思考:第一,信仰的破碎铸成了精神的荒漠;第二,失去信仰的人类无所慰藉,他们开始了末日的狂欢。

XXI

A man said to the universe,

“Sir, I exist!”

“However,” replied the universe,

“The fact has not created in me

A sense of obligation.”

-Stephen Crane (WarIsKind)[5]

诗歌《一个人对宇宙说》是克莱恩诗歌中被引用比较多的一首,这首诗讲的是人类信仰的崩塌。宇宙此时代表着人类可以依靠的信仰,代表着人类认为的比他们更加强大的存在,又或者是神明。人类对宇宙说“Sir,I exist.”仿佛在引起“宇宙”的关注。此时的人类孤独无助,因此我们呼喊着寻求关注,希望“宇宙”能够承认我们的存在,然而“宇宙”的回应却是“The fact has not created in me/ A sense of obligation.”宇宙冷漠的回应,就好像人类的存在对于宇宙来说不值一提。整首诗简短,但却蔓延着浓浓的化不开的绝望。“宇宙”在此处代表着可以拯救人类的力量,可以为人类所依赖的力量,但是当我们真正需要“宇宙”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一个冷漠的背影。信仰的崩塌让人们失去了希望,即使再苦苦哀求,换来的也不过就是冷漠相对。

X.

Should the wide world roll away,

Leaving black terror,

Limitless night,

Nor God, nor man, nor place to stand

Would to be me essential,

If thou and thy white arms were there,

And the fall to doom a long way.

-Stephen Crane (TheBlackRiders)[6]

诗歌的开头就设定了一个彷佛末日的场景,“滚动而去”的广袤的大地,黑色恐怖无垠的夜色,这样的场景衬托出此时此刻人们的内心世界,原本存在的世界已经离我们远去,留下的是无尽的黑暗。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熟悉的世界已经逐渐远去,留下的新世界看似繁荣却暗藏危机。一切都消失了,“Nor God, nor man, nor place to stand。”人们失去了信仰,失去了自我,堕入了无边的黑暗。此处诗人连续用了三个“nor”,语气延绵又短促,读起来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仿佛在叹息又好像在呐喊,对这虚无的一切表示愤怒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随波逐流地堕入深渊。就在人们都陷入绝望的时候,“white arms”代表爱人,只有爱的陪伴可以让人们在堕落的时候不至于绝望,爱可以战胜死亡,战胜黑暗。

(二)战争与死亡

战争与死亡是克莱恩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充满了克莱恩对于战争的思考。他笔下的战争充满了自然主义的哲思。战争第一次以其最真实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克莱恩笔下的战争已经褪去了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外衣,而是仿佛屠宰场一般收割着无数的生命。克莱恩对于战争的思考不仅表现在小说作品中,他的许多诗都以此为主题,例如《战争是仁慈的》这部诗集,题目就极具视觉冲击力,表面上是在歌颂战争的“仁慈”,实际上却毫不掩饰地将战争的残酷、荒诞与虚伪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是的,战争是残酷的,虽然它披着华丽的外衣。

关于战争与死亡的主题,《战争是仁慈的》这部诗集集中体现了克莱恩对这一主题的想法。“Do not weep maiden, for war is kind”可以说是克莱恩战争题材诗歌的一个代表作。这是一首独白式的诗歌,整首诗都是诗人在劝说不同的人不要因为战争带走了他们爱人的生命而感到忧伤,因为战争是“仁慈”的。这首诗仿佛是作者对战争的嘲弄,诗歌中所描写的战争的残酷与诗歌的题目“战争是仁慈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篇第一、三、五三个诗节讲述了三段战争的故事,分别是失去爱人的少女、失去父亲的孩子与失去孩子的母亲。克莱恩用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直观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有“战马上孤独飞奔”的少女的爱人,有“在战壕中翻滚”然后含恨而亡的孩子的父亲,还有被华丽的裹尸布包裹住尸体的儿子。诗人对战争进行了最直接的描述,没有任何修饰,然而每一个残酷的故事在讲述完毕以后都以“不要哭泣,战争是仁慈的”作为结尾,这种情绪上的巨大落差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现实的可怖。重复出现的“战争是仁慈的”一次又一次将读者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将讽刺的效果推向了极致。

除此之外,在诗节二、四中诗人还讽刺了“英雄主义”,直言英雄主义是战争残酷现实的遮羞布,是统治者的骗局,是一种精神毒药。这首诗中间用了很多带有积极意象的词去歌颂战争,克莱恩形容战争是“光荣的”“仁慈的”,杀戮是一种“美德”、是“高尚的”,甚至经历过战争洗涤的裹尸布都“光鲜亮丽”“光彩夺目”。然而被这些美好的词汇包裹下的战争却是无比可怕的。诗人在第二章揭示了战争是一场骗局。人们“渴望战斗”,想要成就自己的英雄梦想,然而这不过是统治者的骗局。光荣和梦想属于“神”和“国王”,留给普通人的只有死亡。他们的死亡成就了统治者伟大的梦想。

(三)孤独与躁动

克莱恩的作品中,人是一个矛盾体。人们在这个疏离的社会中极度的孤独但内心又极其躁动不安。每一个人都在这种极度的孤独与躁动之中撕扯、煎熬。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克莱恩塑造了一个疏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仿佛生活在一座孤岛,没有人愿意或者能够了解周围人的想法。然而,恐惧却是切实存在的。人,作为孤独与躁动的矛盾体,在克莱恩的诗歌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IX

I stood upon a high place,

And saw, below, many devils

Running, leaping,

And carousing in sin.

One looked up, grinning,

And said, “Comrade! Brother!”

-Stephen Crane (TheBlackRiders)[6]

这首诗描绘的是克莱恩眼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站在高处”(stood upon a high place),与这个世界的其他人隔绝。我们只关心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不想了解别人,也很难了解别人。因为在诗人看来,他人就像是一群“恶魔”(devil)。人们在罪恶中“狂欢”。此诗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哲思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之外,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恶魔”抬头面对诗人,称呼他为“同志、兄弟!”既然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自己又是什么?也是别人俯视的恶魔。

V

Once there came a man

Who said,

“Range me all men of the world in row.”

And instantly

There was terrific clamour among the people

Against being ranged in rows.

There was a loud quarrel, world-wide.

It endured for ages;

And blood was shed

By those who would not stand in rows,

And by those who pined to stand in rows.

Eventually, the man went to death, weeping.

And those who staid in bloody scuffle

Knew not the great simplicity.

-Stephen Crane (TheBlackRiders)[6]

这首诗克莱恩描写了人与人之间敌对又疏离的关系。此处的“row”代表着人类社会的秩序。人们渴望“秩序”,想要一切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但是在这样混乱无序的世界里,渴望“秩序”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其他人的抗议与反对。直到最后,人类社会依然没有建立起秩序,虽然这件事情是如此的简单。诗人描写了人们不愿意彼此为伍但是又渴望秩序的矛盾状态。人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有序的世界里,但又已经适应了世界这种混沌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关系,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更加混乱的深渊。

此处的“row”除了意指“秩序”以外,还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这里对于何为文明的思考。文明帮助人类建立了秩序,然而也是文明的发展让人类社会彻底陷入混乱,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孤独,人们的精神也不再富足,而是变成了一片荒原。这都是克莱恩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思考。处于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的进步真的为美国人带来了幸福吗?在克莱恩看来,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经济的发展没有让人们摆脱贫穷,反而加大了贫富差距,富有的人变得更加富足,而贫穷的人依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科技的进步真的让人们更加接近真理了吗?或许并没有,科技的进步反而让人们变成了civilized savage。人们不再信仰上帝,失去了敬畏之心的人们在面对罪恶的时候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四、结论

虽然克莱恩在面对其诗人的身份的时候显得极其低调,他更喜欢称自己的诗歌为“lines”即一些诗行,甚至他的诗都没有题目,以编号草草处理,但这并不影响他诗歌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充满着自然主义的特点,短小自然的写作风格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情感并加以宣泄。诗歌中充满了克莱恩对于人、世界、宇宙与社会的思考,细细品读,更见其深邃的哲理蕴含其中。

猜你喜欢

克莱恩仁慈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克里斯托弗·克莱恩 最后的煤王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仁慈
母爱随行,“独腿女孩”成长路上逆风飞翔
穿短裙的假肢女孩:我妈和她给我的四条命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