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学校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2021-01-17仰义方陈沛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法律环境

仰义方,陈沛珊

(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

立德树人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法制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和科学的法制观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网络全面渗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维各方面的新形势下,关注网络环境下学校法制教育,多措并举提升新形势下法制教育实效性,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成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领地

学校法制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提高的教育过程[2]。学校法制教育主要针对各个学段的所有学生,旨在推动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普及、法律素养提升。法制教育效果与教育媒介作用紧密相连,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40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3]。如今网络已是学生了解知识、认识社会的新途径,开辟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渠道。

(一)促进学校法制教育模式变革,弥补教育形式单一的缺陷

探寻适应信息发展需要的教育新模式,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亟须解决的紧迫问题。在教育资源较为单一的传统媒体时代,学校法制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一块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独白”与学生“被动应付”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网络具有信息资源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信息交流便捷等优势,网络空间蕴含的大数据为学校法制教育提供了全方位信息支持,“互联网+ 法制教育”成为学校法制教育发展的必然模式。因此,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倒逼传统法制教育模式的变革,实现由学生被动应付向师生互动探索转变,在教学相长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对法治精神的认识。

(二)激活学校法制教育学习动力,克服教育动力不足的局限

无论时代如何转换,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嵌入”学生心中一直是学校法制教育不变的主题。传统的法制教育主要采用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方法,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明显不够。然而,以网络作为法制教育的新载体,采用文、声、图、像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能够较好地实现法律条文与案例分析之间的自由切换,极大地提升了法制教育的生动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进一步探索,进而提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学校法制教育育人空间,改变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通过将全球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起来,组建资源无限量的数据库,便于突破旧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技术制约和时空限制,使得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保鲜期”逐渐缩短。在此背景下,网络为学校法制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搜索、存储、共享法律信息,使得法制教育资源触手可及成为可能。“互联网+ 法制教育”弥补了传统法制教育内容滞后、资源短缺、知识陈旧的缺陷,极大拓展了新环境下法制教育的育人空间。此外,在交互性、匿名性的网络环境下开展法制教育,有助于克服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紧张状态和羞涩心理,提高学生参与法律知识讨论的活跃度,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学校网络法制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网络空间的鲜花与陷阱并存、“天使”与“恶魔 ”同在,网络环境在为学校法制教育提供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对法制教育环境、学生法制观念造成冲击,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学生参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反映出学生网络法律意识薄弱

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是伴随网络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犯罪形式。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欺诈交易、盗窃等侵害他人财产、建立淫秽网站、传播淫秽信息、散布反动言论、制造网络病毒等,对整个社会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身心发展不成熟且对社会充满猎奇心理,加之能够熟练操作网络技术,使得近年来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常有发生,网络违法犯罪数量居高不下。学生参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深刻反映出部分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在网络空间内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对与错等存在模糊认识,成为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折射出网络法制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为人们提供多元化信息的同时,也造成各种信息混杂于网络空间,影响网络法制教育环境的纯洁性。据统计,2019年度全国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 710万件,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 113万条,取缔关闭网站8.4万个,查处各类案件1.1万起[4],侧面反映出网络空间内信息包罗万象,折射出当前学校网络法制教育环境的严峻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一些学校为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性,采取建立法制教育网站等举措,由于不少网络内容信息陈旧、界面单调、内容乏味,难以达到很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三)网络法制教育体制欠缺影响到网络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网络法制教育体制对法制教育整体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从宏观来看,近年来我国对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学校法制教育环境不断得以改善。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与学校课程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现实社会中仍出现对网络传播内容界定笼统化、法规数量多且多数条款立法位阶低、立法滞后于现实、行业自律力量有限等问题,由此造成网络空间信息监管难度大,出现“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局面。从课程体系来看,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就学校法制教育而言,大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目标缺乏协同性、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中小学法制教育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对分数的关注,忽视了法律启蒙教育;大学法制教育侧重法律理论灌输,忽视了对法律知识具体实践的关注。从师资队伍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具有法律相关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的教师相对较少,例如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的“法律基础”部分教学,出现“思想政治教师无法讲好法制内容,法学教师无法讲好思想政治课内容”[5]的困境,制约了法律基础部分教学效果。

三、探索学校网络法制教育的新举措

网络环境下学校法制教育是时代赋予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需要从教学理念、教育环境、教学资源和育人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这项系统工程深入开展。

(一)革新教学理念,实现传统法制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相结合

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实现了法律学习资源的网络共享、快速传播,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和下载法律试题库、文件库和录像资料库,节约了大量学习成本,具有传统法制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学校法制教育注入生机活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目前网络监管水平和学生自律能力有待提升的条件下,以网络载体推进法制教育,是当前提升法制教育实效性的一种必要而非唯一手段,意味着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法制教育。传统的法制教育主要在教室或其他固定场所内完成,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的深度解读和师生的频繁互动,对提高法制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大有裨益。网络环境下的法制教育要实现法制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法制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协同共享,采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借助网络化平台走出课堂,构建无形与有形、虚拟与现实、公开与隐蔽相互交融的立体法制教育体系,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教育环境,实现网络法律建设与网络道德建设相结合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网络环境下学校法制教育有赖于网络法制与网络道德两道“防火墙 ”建设。政府应适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走出目前网络法规制定中“九龙治水”的困境,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此外,重在培育秩序认同的网络法制教育,避免受到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不良影响,也是推进网络法制教育建设的重要任务。旨在明确网络伦理规范的网络道德建设,应从学生道德修养入手,加强学生网德网风的教育,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结合起来,将网络道德融入法制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提高网络道德意识,正确辨别网络的是非对错,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维持网络秩序的理性自觉。

(三)更新资源配置,实现网络硬软件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

网络软硬件设施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学校法制建设的必要条件。学校应发挥法制教育的网络优势,做到“硬件提升,软件到位”,在硬件建设上,应满足学生对网络计算机的需求,可在固定场所配置机房,在公共场所提供计算机查询服务,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网络监管体系,避免学生因校内网络无法满足需求而寻求校外网吧的状况出现;在软件配备上,开发适合师生使用的应用软件,诸如实行校内网络系统的信息实名制、开发网络法律教育论坛等,为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多样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法制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网络硬软件建设的基本保证。为此,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合格、法律知识扎实、网络技能熟练的网络法制教育队伍,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网络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逐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中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而轻法制教育的局面,从而为网络时代学校法制教育提供人才保证。

(四)提升育人效果,实现网络教育内容与网络教学形式相结合

当前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改变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升学校法制教育育人效果。在教育内容上,应统筹考虑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网络法制教育课程,将网络法律法规融入学生日常教育之中,例如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网络方面的案例,适当加大对法律部分的课时分配比重。在课程规划上,思政课在育人导向上没有年龄、学段的本质区别,各学段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同向性[6],大中小学法制教育应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在法制教育形式上,基于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依赖心理产生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现象,应建立法制教育主题网站和论坛,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新闻报道、法律知识、网络访谈、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提升网络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

猜你喜欢

育人法律环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