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2021-01-17王竹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辅导员思政

王竹梅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当前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辅导员工作事务繁多,教学时间冲突、辅导员专业背景有差距,教学难度较大、两支队伍归属不同,管理与考核脱离等,形成诸多阻碍因素,因此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理论教师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思想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着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各自为政,思政教师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少,对于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变化了解不够充分,这对于整体的教学有效性产生了影响[1]。高校辅导员更加侧重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难以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有效的引领和解答,但是与学生的联系更为密切,对于学生的了解更为深入。因此,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两支队伍的整合归纳,最终形成教育合力,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课外引导充分融合,真正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日常接触密切,所以对于其思想动态的把握更加准确,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视角。在此过程中,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理论领域的优势,对于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的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使高校辅导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进一步拓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为立德树人背景下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有效驱动力。

(二)有利于提高专业水平

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始终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辅导员通常忙于诸多繁琐的日常事务,缺少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和研究教学规律,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缺少有力的理论来支撑教学,通常流于形式化,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有利于辅导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思政理论,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平台,可以将自身本职的日常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进而发挥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真正成长为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2]。在工作领域获得的成就,不仅能够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自主性,同时这种成就感会增强其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队伍长期稳定化发展。思政理论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具有显著差异性,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从原本的凭借经验开展工作,逐渐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有利于增强教育实效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是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所以实践性是课程的显著特征。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成效,与其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贴合度,以及是否是大学生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具有密切关联性。只有教学内容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通过理论知识给予其实践指导,才能使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进而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中明确方向。高校辅导员所负责的主要工作则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所以与其实际的思想和生活更加贴近。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有利于立足大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进度把控,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会极大地提高。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阻碍因素

(一)辅导员工作事务繁多,教学时间冲突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辅导员工作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均以管理者的身份为主导。高校各个部门只要与学生相关的事务,均要求辅导员参与其中,所以高校辅导员面临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海量的工作内容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导致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受到诸多阻碍。一方面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组织并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思政理论展开深入研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的内容较为浅显,不够深入,难以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优势。

(二)辅导员专业背景有差距,教学难度较大

高校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十分复杂和多样,通常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缺少关联性,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专业背景难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且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虽然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但同样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予以指导和点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由于个体的思维差异性较大,对于相同问题所产生的见解有所不同,特别是针对当前的“95后”大学生而言,体现出理想信念淡薄、崇尚自由和个性的特点,看待问题通常是基于批判主义角度,所以其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化,甚至存在一些与主流价值观念不相符的思想观念。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在思政理论课上碰撞,如果辅导员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那么将对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造成诸多影响。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沉淀,指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这也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课堂教学良好的把控和引导能力。这些要求对于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而言绝非易事,对辅导员更提出了挑战,许多辅导员在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均体会到自身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3]。

(三)两支队伍归属不同,管理与考核脱离

辅导员与专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分别归属于不同部门,高校所运用的考核机制也具有显著差异性。对于专职思政教师的考核,通常是基于课堂之上,然而教师在课后以及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情况,却并未纳入评价的标准中。高校辅导员主要是由学生工作处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其指标通常是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管理成果,并未对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成效予以高度重视。相互割裂的两支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必然会造成其沟通受到阻碍,难以发挥有效的协同作用。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工作处进行人员上报,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人员选拔和调整,最终确认并进行反馈。由于缺少统一的反馈和调度,导致部分辅导员通常提前一周对教学内容和地点有所了解,而部分辅导员在开课前一天刚刚接到通知,原本辅导员的思政理论技术水平有所不足,缺少充裕的备课时间,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措手不及,整体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成效并未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中,所以辅导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且缺少良好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参与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科学准入机制,严格把控人员选拔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决定教学质量与综合水平的关键在于辅导员。所以高校方面应加强科学准入机制的建立,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概括。首先,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在政治问题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自身头脑清醒。同时,还需要具备政治敏感度,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信息不断冲击,辅导员教师需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弘扬宣传,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政治观念形成引导,使其对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和政治制度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其专业背景与思政教育和社会科学具有关联性,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读能够从多个维度入手。最后,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理论和课堂教学的胜任能力,真心热爱思政教育与学生,掌握多种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合理把控教学进度和节奏,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对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正确引导,对学生存在的理论误区及时纠正,给予学生交流探讨与提出质疑的权利,在不断规范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4]。

(二)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辅导员教学能力

当今社会背景下,知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以高校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利用日常工作之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化学习,还可以根据时间合理规划自学其他课程体系,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不断更新,为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高校方面应针对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定期在校内组织专业化培训,并为辅导员提供外出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例如,可以在高校内组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活动、公开课和示范课,让高校辅导员在探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思政理论专业水平。想要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参与作用,形成强大的教学合力,还需建立传帮带机制,辅导员刚刚进入思政理论课教育领域,缺少充足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所以选取资深思政理论课教师进行带教,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辅导员能够尽快融入理论课教学工作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校外资源的深入挖掘,组织高校辅导员外出参观考察、交流学习,为其储备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以及课堂教学能力。

(三)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强化辅导员约束激励

并非所有高校辅导员均适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且参与教学的辅导员均将面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理论课教学与其本职工作的冲突和矛盾。对此,高校方面应加强管理方法和考核制度体系的建立,基于制度层面,为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保障,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和研究中。高校可以通过教学监督和学生评价等方式,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展开阶段性评估。教学反馈较好以及学生认可度高的辅导员,学校应予以一定的奖励。然而学生满意程度偏低的辅导员,则需要暂停教学并进行改进和优化,对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最终形成共同努力、综合提高的良好局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另外,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估手段对辅导员进行评估后,能够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辅导员,学校方面应根据其课时安排,适当进行辅导员工作量的削减,使辅导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在年终考核以及各项评奖评优过程中,可以将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力、取得的教学成效作为优先指标,为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能力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

(四)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网络教学空间

高校辅导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在内部经常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促进辅导员之间资源共享,相互学习,最大程度上取得参与效果。同时,辅导员在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还应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对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指导,进一步巩固辅导员参与效果。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辅导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情境,并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辅导员能够对学生的群体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优化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其与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贴切,凸显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意义和优势。除此之外,还应打造网络教学空间,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弥补高校辅导员教师参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不足,导致探讨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新媒体技能学习,并提高媒介素养,占据网络教学空间的话语权。利用高校的校园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将思政理论课教学进一步延伸,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师生之间密切交流互动,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猜你喜欢

理论课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