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1-17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岗位技能职业

刘 畅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5)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普惠性幼儿园等政策,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前教育体系。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培养问题越发突出,不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短缺,整体质量也受到实践能力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需求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频发的幼儿园恶性事件正是我国学前教育不足的佐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训练,导致其工作能力与行业需求不符。加上职业精神和道德教育的缺失,容易引发幼教虐童等恶性事件,严重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从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开展实训工作,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经验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分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包括专业能力、艺术知识、执教能力和师德四个基本内容,其中学生往往更偏向于师德,认为师德是能否成为合格学前教师的关键,而教师则更倾向于专业能力,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侧重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此外,教师本身也存在理解差异化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育要通过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从而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然而,实践教育本身的概念十分宽泛,具体应以哪个方向为重点进行实践教育尚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因而衍生出了教育目标不明确的现状。

(二)重视形式而非内容

从客观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涉及到课上、课下以及岗位实习等多个方面,但形式的齐备并不代表着效果令人满意,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任务设计、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欠缺与完备的实践教育形式并不相容。很多学校的课上时间更倾向于学前教育技能的训练,而专业课又更多以理论为主,没有与实践教育形成合力。此外,理论上的岗位实习应通过多岗位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在岗位实习中通常承担一些非核心工作,得到的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机会较少[1]。此外,岗位实习本身无论是实习时间还是实习机会都存在不足,很多学校都只能为少数学生提供有限时间的实习机会,难以真正发挥实习的教育价值。

(三)实践教学与岗位实训的内容存在差异

实践教育与专业课内容紧密相关,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理论知识和师德进行综合性训练。学前教育岗位的特殊性,使其对学前教师的师德与行为规范有较高要求,但在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训中又往往存在师德教育欠缺等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更多的是以蓝图设计的方式制定教学规划,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这种针对课题零散训练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不足以支撑学生师德的养成。虽然在岗位实习中有机会得到师德锻炼,但这种单一的教学途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加以渗透。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采取理论考试、技能测试与岗位实习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其中,理论考试相对简单,只需要在考前花费一定时间进行突击背诵就能完成。技能测试采取现场测试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训。而岗位实习则是在实习后,通过实习报告的反馈信息进行考核[2]。可以看出,虽然综合了三方面的评价机制,但却缺乏对社会实践等关键内容的反馈,大部分反馈项目都可以通过临时练习通过。同时,教学评价绝大部分话语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缺乏自评、互评机会,且提供实习岗位的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也缺乏教学评价的话语权,导致评价主体单一化问题严重。

(五)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执教水平,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师资层面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后入职,有一部分教师有过学前教育经验,但整体来看教师队伍的工作经历不够丰富,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不明显,缺乏真正在学前教育一线长期历练的精英教师。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层面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已经建设了一定的配套设施,但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越发明显,且大多数时候不开放,只在少数时间开放,实践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目标设计

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通过实践锻炼其职业能力。因此,学校课程体系的规划应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职业诉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通过与职业切实相关的内容开展实践训练。传统实践教育重点在于技能训练,在以职业诉求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中,应从技能训练过渡到岗位需求与就业能力的训练上,进而围绕学生的职业诉求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知,推动学生从学习者向工作者转型。

从社会对高职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高职学前教育,需要围绕着行业的变迁剖析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使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契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社会角度的教学目标,既要表现在学生适应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又要表现在高职院校通过优质人才输出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现代社会分工细化使得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素质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显著上升,这也就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兼顾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体系设计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幼儿园教师标准,都以教师的实践能力为评价核心,这也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过硬的岗位实践能力。上文中结合学生职业诉求和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等四个维度开展实践教育。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双重标准,可以构建“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一体”是指以培养学生保教技能为主体,包括学前教育活动的规划设计、学前儿童的生活管理、家长沟通策略、教学环境构建等,这些都属于直接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岗位关键能力。“两翼”是指以培养学生职业态度和习惯为辅,前者包括职业精神、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则包括在幼儿面前的行为规范等。这些潜在的、隐性的能力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实现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双线并行,采取分层递进式的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在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上,课程教学的主线应按照学前教育行业的岗位进行课程的划分,并根据分层递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从而构建由简入繁的递进式教育模式。学生管理的主线应通过管理策略,将学生的习惯和素质与学前教师的行为举止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及习惯[3]。

(一)岗位技能训练

从岗位技能的角度出发,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分为单项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功能性实践和拓展性实践。单项性实践是针对学前教育工作中的某项具体任务而进行的实践训练,这些训练项目大多比较简单,属于幼儿教师的入门工作,包括入园接待、督促用餐、儿歌弹唱、玩教具制作、讲故事等技能。这些技能可以采取实训的方式,模拟具有真实感的学前教育工作环境,并按照规定的流程对学生的基础技能进行训练。单项性训练的重点,在于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从而让学生能从简单技能开始练习,并逐步掌握实践技能与工作方法。

综合性实践是指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实践训练项目,包括教学游戏的设计、家长沟通技巧、幼儿园管理等。其训练方法在于将多个独立的实践练习项目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真实的职业技能。例如,可以通过仿真演练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模拟制定幼儿游戏规则,并进行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这种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熟悉幼儿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还需要学生具备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且要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设计出具有可玩性的教学游戏。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仿真演练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可以在课上讲解完理论知识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练习活动,在加强生生、师生交流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教育技能的目的。

功能性实践是指针对一些教材中没有给出处理方案的特殊问题,利用自身生活和工作经验寻求解决方法的训练内容。具体包括幼儿的入园焦虑、性格偏激、攻击性行为、疾病传染等。由于这种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各类教材中提供的总结方案往往不具备普适性,因此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幼儿疾病传染的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传染病防范能力的保健医生,因此案例教学的关键应培养其对各类传染疾病,尤其是婴幼儿年龄段常见的传染疾病的辨别能力。教学案例的选择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案例教学对这种极具特殊性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拓展性训练更侧重于通过职后指导的方式,进行专家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对于学前专业学生而言过于超前,但也能够为少部分精英人才进行培育。高职院校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分析其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定期邀请毕业生返校进行进修式的职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一批学前教育的专家型人才。

(二)职业修养培养

从职业修养的角度出发,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个人道德水平。而个人素养和道德的形成依赖于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构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其学习生活,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4]。首先,应开展如幼师技能大赛等与专业内容直接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一系列如合唱、舞蹈、运动等与专业技能无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组织合作、执行力等多元能力;其次,要通过讲座等形式,邀请幼教专家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并解读一系列政府发布的重要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从而加深学生的行业认知,间接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再次,通过仿真模拟活动,模拟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仿真环境下开展学生教学技能的实训工作,并逐步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最后,学生需要拥有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学前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使学生具备幼儿教育专家的成长潜质。

此外,职业修养的形成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并通过社会实践养成正确的职业习惯与态度。在日常管理上,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教育,学生应以幼儿教师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如在梳妆打扮上应保证大方得体,不做出高声喧哗、不讲礼貌等不符合幼儿教师身份的行为[5]。在社会实践上,应通过顶岗实习、观摩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幼儿教师工作,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敬业与创业精神,并进一步养成职业精神;通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让学生定期开展如进社区义务劳动、家庭教育知识宣讲、义务代课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使命,增进对职业的情感认同,并养成职业道德;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服务,以心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学前教育工作。

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育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往往更加重视教育形式而非教育内容,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的内容存在偏差,且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实践教育保障机制,导致学前教育实践教育的质量偏低,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角度重构教育目标,构建“一体两翼”的实践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修养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兼具岗位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岗位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