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解决路径探析

2021-01-17孙月红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异化资本主义劳动

孙月红,张 涛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马克思不但知识渊博、视野开阔,而且志存高远,毕生致力于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著书籍涵盖诸多领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看法,是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在自然领域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全球严峻的生态问题,以马克思自然观为导向进行深入探究,寻找危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可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马克思自然观的特性

(一)实践的人化自然观

首先,自然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备资料与场所。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正如舞台之于话剧,自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类在自然大舞台上进行着历史的演绎,从茹毛饮血的原始剧到填海造陆的现代剧,无一不是在自然这个广阔的环境中进行。旧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在否定唯心主义自然观方面具有进步意义,但将自然看作独立于人类之外客观存在的思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这一不足在马克思自然观中得到了完善:一是马克思立足唯物主义,批判吸收黑格尔思想,全面科学地解释自然的基本特征;二是马克思注重实践的作用,正确阐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密切相连,自然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自然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离开了物质资料的供应,人类的生存就无法得到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史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其次,人类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状态及自身属性。马克思认为自然先于人而存在,人是自然的产物而非上帝的创造物。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创造物是其一切属性产生的前提条件,同时人也同其他动植物一样受自然客观条件的制约。自然为万物提供生存资料是其价值所在,而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人类存在的价值在于人类更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动物的生产是基于生存本能上的生产。这一点致使它们始终受其自然属性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活动,而人类具有成熟的大脑与灵巧的双手等天然优势,使其能更容易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更大限度地摆脱自身天然属性的限制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活动,更大幅度地改造自然界初始形态,促使纯净自然不断转向人化自然,实现二者统一的正是人类以劳动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人类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而历史发展着的劳动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史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自然观

首先,人类与自然界在物质与意识方面都产生着互动影响。自然界不仅从物质上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在意识层面上也对人类产生影响。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使人感到心情愉悦,海啸地震火山爆发则让人感到恐惧,花朵的盛开让人感到快乐,花朵的凋谢则让人感到忧伤。在自然对人类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类也对自然进行着改造,从最低阶段的伐木建屋、牲畜豢养到更高阶段的水利兴修、铺路建桥,都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生动体现。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损害了自然生态环境。砍伐森林焚烧秸秆,不仅破坏了森林植被,而且污染了大气环境,影响了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网络的发明使得身处地球两端的通话成为现实,火箭的发明使得人类探求宇宙的梦想不再遥远。自然对人的影响及限制逐渐减弱,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却越来越大。

其次,自然与人类社会构成对立统一关系。自然与人类社会互为矛盾关系,这一关系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劳动架构起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自然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对自然万物生存与发展的束缚;另一方面,人化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对自然本身运行规律的干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对自然既定规律的突破尝试。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与自然之间互动较少,因而矛盾并不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不仅可以使自然存在物永久消失,而且还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造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体,如通过资源的提炼整合制造了汽车、飞机、电灯、电话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人类创造出了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植物;通过基因的改变重组,人类发明了杂交水稻。人类实践能力越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也越深,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不断增强的实践能力既是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良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表现及原因

(一)生态危机的表现

1.思想意识危机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不断涌现,牛顿经典力学定律的发现、道尔顿原子量表的发布,一步步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这些科学成就在资本的驱动下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但生态环境却没有伴随科技的进步而变得更加美好,反而遭到严重损害,同时人与自然由和谐相处逐渐走向奴役与掠夺。这种变化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合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在资本驱使下竭泽而渔式的畸形发展,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了过去一切时代相加都无法企及的财富,但这样的“成就”却是在对自然资源进行粗暴掠夺与对生态造成严重污染的基础上实现的;二是受“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论”“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指导以及“拜金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机械自然观”将宇宙看作没有生命的机器,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规律的支配下进行机械的运动;“主客二分论”将人类从自然中剥离出来,形成人与自然对立的局面,打破了人与自然统一整体的原始状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从人的立场出发,将人的利益作为评判依据,自然万物皆为人所用。在这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地球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生态环境污染

资本主义制度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来,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各种废弃物的污染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生态遭到破坏,全球生物种类减少。地球生态系统是由人类与动植物共同构成的联系紧密的统一整体,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造成的气候变暖及环境污染对自然万物的健康生存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近代以来,动物灭绝速度加快,“《评估报告》显示,近五百年以来,已经有近 700 多种脊椎动物灭绝,到2016 年,已经有超过六十多种人类驯养哺乳动物被灭绝”[1]。除此之外,造成动物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杀,在利益与物欲的双重驱使下,大量野生动物遭到屠戮。

其次,工业三废排放,环境污染加重。一是废气污染。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各种发电厂、化工厂、水泥厂、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界排放着废气,造成了以伦敦烟雾事件为代表的重大污染事故。马斯河谷集中了炼钢、硫酸、炼油、石灰、炼钢等重型工业,煤烟等废弃物被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由于处于河谷地带,且时值冬季,空气流动受限,废气无法快速释放,在河谷区域聚集,导致数千人遭受肺病折磨。二是废水污染。制药、化工等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种类繁多的重金属原料,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限制,含有大量工业重金属以及化学合成物的废水被排放到自然中,进而通过饮水进入人体,造成了水俣病、骨痛病等工业病。近年来,日本政府更是计划将福岛冷却水排放到太平洋,核泄露的危害已经导致福岛附近海域的铯-137、钴-60在鱼类身体内聚集以及农作物的放射物超标。如果将核废水排向太平洋,伴随着洋流的带动作用,不仅给海洋生物带来毁灭性灾难,而且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三是废渣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渣、有色金属渣、电石渣等废渣,这些废渣未能得到合理安置,导致多地土壤被污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切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导致大量土地被污染,数万人遭受辐射患上严重疾病以及婴儿畸形,“核事故导致 30 多万人离开故土,10多万救援人员死亡”[2]。

(二)生态危机的原因

1.资本增值的要求

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肯定了资本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批判了其作为人类社会产物而对人类进行奴役的客观现实:除了异化劳动本身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外,其劳动结果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断刺激着人类对资本的追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虽然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但根本原因是受资本增值的推动。自然最初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提供者,在资本增值的需求下,人类对自然进行着疯狂掠夺与污染排放,最终导致自然成为人类剥削与奴役的对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恶化。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物质基础,需要对物进行生产与消耗。人类对物的消费是有限的,当物质与货币开始进行等价交换时,人们对物的占有则转化为对货币的占有,货币达到一定资本,可以占有更多物质来换取更多资本,此后人类便陷入了资本的圈套,不断重复着资本—物质—资本的循环往复以及由其产生的激烈竞争的怪圈之中。此时的人类追求的已不再是仅仅满足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基础,而是陷入了资本积累的游戏当中,而这一切产生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其次,资本增值引起科技异化与环境污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被贴上价值的标签,对物质财富的占有量决定着个人价值的大小,价值越大的人则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同时可以支配的资源也越多。为了获取更多物质与更高地位,资本家采取多种手段获取更多利润以实现资本增值:一是违背自然运行规律强行掠夺自然资源;二是缩减治污成本,将工业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三是延长工人劳动时长并加大工作强度,同时压榨工人生活待遇与劳动收入。资本的增值要求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对物质的追求与金钱的崇拜虽不是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盛行,而科学技术虽然在解放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被作为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而得到快速发展,资本增值是促使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一味追求利润的结果是人类只发挥了科技在创造财富方面的作用,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2.异化劳动的发展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催生了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劳动产品发生着意识交流,劳动者按自我意志对劳动产品进行加工,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者的智慧。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在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在资本家的压迫下进行劳动,工人不再是自由地劳作,而是被强迫着劳动,机器已经取代人工成为生产的主力,工人被迫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为维护机器正常运转不断重复着呆板的机械操作,这样的工作并不是出于劳动者意愿自由自觉的运动,而是一种违背了人类本质的异化劳动。资本家通过对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而获得私有财产的积累,工人自身所创造出的财富转换成与自身相对立并且对自身进行奴役的资本家手中的资本。不论工人获得的工资是多少,都无法改变这种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换言之,正是异化劳动促使工人生产出了异己力量的资本以及自己的对立阶级,这种异化关系对于资本家也同样适用,无论是工人还是资本家,二者均是被资本奴役的对象。

其次,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引起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优势,但也存在先天的缺陷,“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也从根本上规定了人与其本身、与自然的对峙”[4],在资本不断增加的同时,造成劳动者日益贫困以及自然资源逐渐减少而污染不断增多。为了转移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甚至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来增加对物资的消耗,为维持战争消耗,又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而战争期间毒气炮弹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不断缩减自然资源与扩大污染。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人类社会异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不消除资本主义永不停歇追逐利润的脚步,则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异化消费的推动

如果近代无产阶级遭受的是资本的奴役与机器的压迫,那么现代社会里的无产阶级进行的异化劳动则是受着自身异化消费的奴役,身体上的异化劳动与精神上的异化消费互为因果,构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首先,补偿性消费心理的影响。依据人的需求理论,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出发,一个健康成长的人不仅有食物、水、睡眠等生理需求,同时也有尊严、道德等情感方面的需求。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厂里,为了获取更多利润,除去必要的吃饭睡觉以外,资本家不断增加工作量,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将工人长时间固定在机器上,在机器轰鸣与空气污浊的恶劣环境中,辛勤劳作的工人只能换来为数不多且质量低下的食物,长期的工作压力以及自我发展欲望得不到满足,其作为人的自然本性被牢牢束缚,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以至于形成一种通过对物质的消费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的转化心理。但这类消费并不是用来满足人类的真正需求,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劳动者通过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对异化劳动做出的精神补偿行为,另一方面是资本家采用刺激消费的方式来转移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这种畸形的消费心理麻痹了被压迫的工人阶级,促使他们产生一种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享受而进行劳作的错误意识,在这种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工人阶级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其次,错误价值观的引导。资本的增值需要用生产维持,而消费则是生产的助推剂。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对广大社会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其中包括对消费行为的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处现代社会的无产阶级不再被温饱问题困扰,却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单调乏味的工作之余,对消费的追求、感官的刺激成为他们释放压力与寻找人生意义的一种折中途径,消费在他们的观念里与幸福密切相关,消费能力的高低往往代表其社会地位的高低。资本家为达到商品销售目的而刻意对这种价值观进行引导,试图将对物质的追求变成一种潮流,但这些消费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广大社会群体的生活必需品,仅仅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广大社会群体在资本家的引导下不断进行着汽车、奢侈品消费,将幸福的缺失感用物质的享受来填补,一方面造成自然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给自然界增加了大量的垃圾,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以及资本家的吹嘘诱导下,劳动者产生了一种通过消费来换取幸福的扭曲心理。

三、生态危机解决途径

(一)发展循环经济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具有同一性,是辩证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只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5],自然界的物质供应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也是对自然资源进行扬弃的一个过程,二者共同构成了生态经济循环。这种循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由于人类不正确地利用,导致物质交换产生裂缝,而资本主义掠夺式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物质交换的裂缝,“因此,物质交换裂缝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具有普遍的形式”[6]。马克思指出,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肥力造成破坏,建议从三个方面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是改进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的改进,不仅可以实现变废为宝,而且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化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发现了废弃物的可利用性,扩大了循环经济的适用范围。二是优化生产工具。马克思认为,虽然科学技术在消耗较少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生产工具的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实现程度。生产工具的优化,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延长使用年限、减少资源消耗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三是废弃物的多途径回收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的提炼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生产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如炼焦后产生的沥青可以用来制作塑料等。

(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是当代人类重建可持续生存之基本条件的大工程,它需要国际协作治理,同时更需要国家行动、国家治理。”[7]在当前全球生态治理过程中,由于参与国家较多,不同国家间的国情、环境治理理念及措施存在较大的不同,给全球的生态治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拥有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但在具体行动上却趋于保守消极。”[8]除了发达国家之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态治理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也必然会逐渐加大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9]。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频发,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在污染全球扩散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共同治理的重要性,政府间的合作以及非政府间的环保组织逐步增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公约的签订,促使各国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生态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科学引导工人运动

首先,无产阶级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的强有力武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取得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革命的胜利,就需要开展联合运动,而近代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工人运动则暴露出了工人阶级自身存在的盲目性,因而在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既要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进行科学地引导,“由于其对资本主义的抗争停留在文化抗议层面,强调非暴力原则,结果是生态环境运动在不断发展 ,而生态环境危机却继续深化”[10]。其次,环境问题的根源是阶级问题。马克思认为,要解决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问题,不能简单地从二者的关系入手,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的异化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产生这一切异化关系的根源正在于天生畸形且无法彻底更改的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劳动生产出来的财富越多,这些财富作为异己力量对劳动者的束缚越强烈,而同样被束缚的不止是劳动者,还有自然界。异己力量越强大则劳动者受到的压榨越严重,自然界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深。

(四)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供需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家一方面对工人阶级进行压榨剥削,损害着工人阶级身体健康并造成心理创伤;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掠夺,造成资源枯竭以及物种灭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持续发展,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人类社会的扭曲发展以及地球资源的枯竭。马克思认为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异化消费的发展以及二者共同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只有推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促使人类社会回归正常,才能实现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界的生态安全。首先,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根本变革,是对私有制的彻底消灭。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将不再有私有资产及阶级的划分,所有社会财富为全体公民共享,并按个体发展需求得到科学合理地分配,人们不再为追求财富的积累而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减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其次,共产主义是对异化劳动的根本纠正。异化劳动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的存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彻底消除了私有制,也就消除了异化劳动存在的基础。没有了压迫与剥削,没有了阶级对抗,所有劳动者可以按照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意愿进行劳动创造。所以,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资本才能摆脱剥削性质转化为造福于人类的财富,成为人类自由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成员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异化资本主义劳动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