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课程建设的新维度
——“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2021-01-17方莉王巧
方莉,王巧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一、英语演讲的重要性与英语演讲课程现状
演讲是人类交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通过演讲赢得了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同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反法西斯战争演讲,既鼓舞了英国民众的士气,又团结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力量,最终获得战争胜利,改变了世界命运。正如美国诗人爱默生所言:“演讲就是力量:演讲可以说服别人、改变思想、征服他人”[1]。在当今社会,演讲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中英文演讲课程,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始于1996年的“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始于2002年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始于2009年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激发了大学生对英语演讲的兴趣和热情,各种关于英语演讲的理论和技巧备受关注,大家对演讲中的修辞、篇章结构、心理因素、表达技巧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研究,这些对提高英语演讲水平和效果有积极作用。
英语演讲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它虽然有知识和技能传授的部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训练来获得和提高英语演讲的实际能力。它既是对此前英语语言、修辞等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通过演讲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自信心等的锻炼,只有达到二者的结合才能实现课程的最终目的。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上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对课程认识存在误区,以为这门课程仍然只是英语语言、修辞和作文知识的重复,不理解如何通过英语演讲的实践和运用化为自己真正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是说对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向素质和能力的转换提升缺少必要的自觉,对通过这门课程实现自身由低年级的以学为主过渡到高年级的学以致用缺少清醒的认识。第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薄弱,不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价值差异,在讲什么和怎么讲问题上心中无数,尤其是通过英语演讲熟练而流畅地讲述中国历史和变化也无充分和清醒的意识。第三,教师的教学目的有待明确,作为教师也不能把该课程仅仅看作是之前关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冷饭,而应当针对不同学生明确他们通过课程实现自我提升的路径和重点难点。第四,英语演讲教材也基本停留于原有的认识和理解,更多地侧重英语演讲语言风格、结构特点、表达方式,虽然有些教材编写上较为用心,比如美国卢卡斯所编《演讲的艺术》[2],但就实际教与学的水平来看,尚难充分消化。
二、“讲好中国故事”与英语演讲课程融合之内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现已开设的英语演讲课程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必要而适当的改革,以充分体现和满足新的时代要求,同时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把教与学的过程和培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个人自信以及提升民族文化认同与自豪的过程结合起来,更加拓宽思路、不拘一格,从一贯的固定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把“讲好中国故事”理念引入英语演讲课程,并作为下一步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是课堂教学上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重要思想的积极体现,同时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重要思想的实践转化,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内容来安排教学、组织课内外训练、举办各类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渠道很多,把“讲好中国故事”这个理念和维度引入英语演讲课程,主要是基于演讲这种特定的“讲”和“传播”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英语语言学习与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下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在提高英语水平和演讲能力的同时,提高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认识和体验,借助英语演讲的形式将其富有感染力地表达出来。这种融合性教学与实践,不仅是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训,而且对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和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毕业后从事对外交流的实际工作,是高校积极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
三、“讲好中国故事”与英语演讲课程融合之路径
首先,在教学上除了传授关于英语演讲的一般知识以外,多选一些现代史上用英语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演讲范文给学生讲解和领会,同时利用大量涉及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和建设成就的汉语文字材料作参考,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不同专题写作,培养其相应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其次,结合学校地方文化特点和资源,选择有影响和特色的内容,通过不同专题设计,组织学生撰写演讲和介绍材料,或者通过各种竞赛和汇报的形式进行演讲展示,但要避免把演讲稿写成单纯的导游词,不仅靠文化历史知识吸引听众,还要靠思想和观点的力量打动听众,体现出演讲和导游词的区别。按照“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在内容上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平相处、利益兼顾的中国声音和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具有继承和弘扬价值的丰富资源,表达中国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梦想和憧憬。
再次,注重“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水平与演讲能力技巧的相互融汇和共同提升。“讲好中国故事”范围广泛,不限于演讲,但它们之间有诸多共同特点和要求,这些对学生来说是综合表达能力的体现。具体而言,包括情感与道理结合、形象与哲理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语言与逻辑结合、效果与价值结合,努力追求和实现这五个结合,正是英语演讲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和最佳效果。
最后,把“讲好中国故事”引入英语演讲的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引导和组织是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教师要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内涵和要求。第二,要寻求英语演讲课程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结合点,建立二者融合的教与学的有效空间。第三,教师除了具备英语演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在熟悉“中国故事”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如果是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还要同时了解相关知识。这种学习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从事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参与者。第四,精心设计多种课内、课外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有实际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这也是这门课程对教学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