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

2021-01-17朱骏锋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融合

朱骏锋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 242000)

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数字经济定义进行了多元探索,如Kim认为数字经济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以数字化交易的经济形式[1];国内学者何枭吟认为数字经济是以知识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的一种新经济形态[2];2016年G20会议将数字经济归纳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3]。

一、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

(一)技术构架研究

技术构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字本身、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和机制体制等,是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数字技术作为技术架构的基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信息通信技术(ICT)”“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智能技术”等。其中,ICT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多次被提及。郑学党等从供给侧实施路径入手来研究国外数字经济战略,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及关联服务对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性[4];焦月霞发现,中国ICT产业发展不足主要是因为ICT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发展不平衡[5];部分学者对“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同样给予了关注。Tan等强调企业只有使用大数据技术,尤其是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在日益发展的数字时代有效运作[6];刘海英认为在大数据技术下融入区块链技术,进行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能够解决数据安全、共享及隐私等瓶颈问题[7];齐明皓提出加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能够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话语权[8]。同时,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平台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一环,如刘刚等认为对平台的组织和制度进行创新,能够驱动数字产业的发展[9];且数字平台建设能逐步填合区域间“数字鸿沟”[10]。数字作为数字经济最基本的要素,其本身也极具研究价值。费方域等探讨了数据权属及抓取规则,认为对数据应采取宽松的竞争政策[11]。此外国外某些学者将网络平台视为战略资源,Banalieva等提出网络将扮演着治理模式和战略资源双重角色,建议将网络优势作为独特的战略资源[12]。

(二)指标体系研究

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是衡量和深化其发展的关键,基于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考虑,国内外众多机构和学者都在试图构建全面且合理的指标体系。

欧盟发布了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分为网络连接、网络应用、人力资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技术的管理5个方面[1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衡量数字经济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数字产业等方面[14]。美国搭建了衡量数字经济的框架,设有数字化程度及应用、经济指标的数字化影响、新形态数字领域,并对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估算[1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从经济规模、基础构架、产业基础、融合运用4个层面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DEI指数)[16]。此外,部分官方及民营机构及院校也针对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林庆康、陈芳、单志广等分别基于产业融合、质量内涵、三元空间理论等构建了不同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均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17-19]。

(三)产业融合研究

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数字技术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正成为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使产业发展焕发新生机,数字技术越发展,其融合要求越强烈,融合的过程也越快速。

Greve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欧洲福利国家企业就业和融资产生的影响[20];张勋等提出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中国包容性增长,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正向积极意义[21];任保平等建议通过完善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创新等方法来解除产业融合发展困境[22]。

(四)数字化治理研究

数字经济以产业为核心,配套数字化治理为保障,在治理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提出后,有关数字化治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

Li等认为通过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基建,开发新城市治理运营模式,便于智慧城市的数字化治理[23];Kang等认为应采用各种排列方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数字治理领域的问题[24];Erkut认为数字化治理不能单纯以数字方式提供政府服务,要使人们参与决策过程的治理结构,同时避免政府滥用大数据[25]。

(五)政策环境研究

数字经济的制度保障属于顶层设计,需要政府实施并加以引导,这对数字经济发展起着风向标作用。由于其现阶段发展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

Sheng等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相关法规和执法不完善且滞后,加大金融和债务风险,需由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6];钟春平等通过对比和借鉴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应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数字技术研发、保护和转化等政策措施[27];高富平认为数字要素的市场化需要制度保障,这也是目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和难点[28];Chen认为数字经济能够大大减少市场摩擦,但对市场有效运作提出了更好要求,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精心设计竞争政策及相关法规来提高市场绩效[29]。

二、关于数字经济研究方向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为找到既适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又可以同国际接轨的道路,加快明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数字挖掘和获取的探索

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受制于相关数据的获取和甄别,应积极推动数据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深层次融合合作,创新数据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建立权威原始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发挥数字这个生产要素应有的作用,使得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趋近于实际情况,能够真实反映市场变化和趋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

(二)开展“三产”深层次融合的探究

目前国内关于数字经济“三产”融合研究较为浅显,均基于区域农村现状,提出转型升级、深化融合等建议,数字经济应用仅仅停留在电商层面,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应积极加强“大农业”“智慧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农业发展,将农业做大做强,积极对接城市产业,强化产业链发展,主动寻求上下游配套产业,建立国内“三产”融合及评级指标数据机制,为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三)加强数字经济政策环境的研究

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大方针政策,配套相应执行措施,尽快引导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体制机制。加快落实国家制定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引入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相关执行政策跟随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调整,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四)强化数字化治理的探讨

国内在社会治理方面方兴未艾,数字化治理方面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经济治理。由于国内对数字经济发展持包容审慎态度,基于“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的责任认定渐现成效,但是在网络交易和信息平台投诉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且数据泄露、大数据“价格歧视”等问题亟需解决;此外数字化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应尽快建立线上线下数字化治理评价体系研究,不断优化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和能力。

(五)关注数字经济中就业问题的进展

经济结构的变革势必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并会引起社会连锁反映,随着数字技术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三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即体力劳动者和服务人员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替代,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可能会提升社会治理难度。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产业也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就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样值得关注。国外在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应结合国情加强在数字经济就业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