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变革

2021-01-17龚添妙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徒教学资源教学方式

龚添妙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信息化推动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重构与变革,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转变的关键力量。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企业的设备更新与产品研发,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物联网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柔性化、分散化、智能化,工作岗位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了推动我国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1]。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呼唤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学徒人才是企业的“准员工”,其“入学即入厂”的特性更是要求职业院校有适应其特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变革的动因

(一)教学内容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储存与传播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从知识的本质属性来看,知识不仅仅只是对客观事物和现实的表征,也不再是以静态形式的经验积累呈现,知识变成了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价值判断,具有创生的性质[2]。从知识的存储方式来看,由静态形式的经验积累转向动态多元的方式,具有存储数字化、载体多样化的特征;从知识的增长方式看,知识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趋势,传播与创造的速度成倍增长,主体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泛,知识共享性特征显著,其生命周期、成长周期逐渐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信息化时代,知识的转型发展引发了学习内容的转变,现代学徒的培养要适应这种趋势,课程内容需要有取舍,也需要转变“拿来主义”的观念,要基于现代学徒培养要求对课程内容做出价值研判。知识的转型发展也引发了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知识的无限性,引导现代学徒掌握知识迁移层面的“学会学习”,是现代学徒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转型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瞬间互动传播成为一种日常状态。信息传播的媒介多样、形式多元,编写终端让人与人之间零距离互动沟通成为现实。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获取与交换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使得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衍生的移动性自适应学习,成为了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的年青一代主要的学习方式[3]。新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和交流方式,对基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的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满足新型学习要求,构建开放式学习方式,是现代学徒教学方式变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教学媒介的变迁

技术的进步会促进新的教育媒介产生,使教学媒介由以物质实体为主要载体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视听技术为主要载体转变,由主观性向智能性转变。教学媒介的这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特征,扩大了其功能和作用,让其不仅局限于教学媒介和辅助手段这一地位,更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它的出现与应用创新了教学环境的组成,改变了教学资源的外显形式,让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学媒介的信息化特征要求改变单一的基于语言的知识传授,建立基于多渠道、多模式的知识传递与沟通方式,这对现代学徒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现代学徒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变革的理念

(一)情境化理念

职业教育特殊的地位,要求其教学内容是技能性知识,技能性知识是指导人们在实践或技术活动中如何获得知识[4],是一种建立在大量实践活动之上获得的知道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既包括具体的经验与能力,也包括潜意识的反应。技能性知识生成于实践且应用于实践,不是纯理论的东西,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征,

技能性知识是个体在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的,具有情境性特征。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学习内容,技能性知识的传授方式要求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与生产、社会实践的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主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是为企业培养准员工,为的是缩短毕业生和企业真实岗位需求的距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提升受教育者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企业培养更适合的员工,缩短新进员工的培训周期。可以说,相比职业教育普通学生,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强调教学方法的情境性,要求职业院校打造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教学情境,使现代学徒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成为活动的中心、学习的中心。

(二)个性化理念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环境、教育及主观能动性的交互影响,遗传在个体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了解个体差异、掌握个体差异、在个体差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责,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尊重个体的发展差异表现在教育中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正在成长的人,潜能是巨大的,是不成熟没有定性的;二是学生是独特的主体,不是抽象受教育对象,是有丰富个性的具体的人,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个性的;三是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四是学生是责权主体,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现代学徒是成长中的个体,其企业学徒的身份也对其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技术技能新要求,为企业贡献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定制需求等。所以,现代学徒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学科知识,更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学习,让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变革的路径

(一)教学顺序的翻转:先学后教的定位

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念,尊重学徒个性,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推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先学后教看似仅仅是学习顺序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学习者的中心地位。这就需要我们重置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再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答疑者,重在提供咨询与帮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探究的新型关系,是一种平等交往与民主协商的关系。二是教学目的的转变,要转变将教学目的视为传授知识的想法,要认识到学比教更重要,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教只是实现学的工具,要为了学而教。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并不依赖于教,二者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借助互联网,学生的学习可以摆脱对教的时空依赖,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无处不在。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只有固定时空,师生面对面的知识传授,学习是一种可以在任何环境任何地点开展的自主行动。三是生生关系的重塑。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大多数时候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先学后教推崇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变成了互动对话过程,这种对话不仅是与教师,也包括与同伴的对话。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化的资源形态

信息时代大规模、开放式的线上教学模式将传统教育的知识接受链进行了广泛扩展,也让现代学徒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转向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应该适应这种形式,形成纸质与数字化融合互补的教学资源。一是线下教学资源的建设。虽然线上教学发展迅速,但是线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仍有其优势,要提升线下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教材开发要关注企业用人需求、学生现有基础和终身发展需求,将学生需求放在中心位置;既要关注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关注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突出理实一体化,强调实践性。开发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活页式教材,依据岗位工作流程和任务,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知识及素养,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任务清单,形成模块化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活页的灵活、组合、开放特性,形成活页式教材,将教材的功能定位从“供应-接受”转变为“用户-服务”。二是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职业学校要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配合活页教材开发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情景视频等资源,提供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等。注重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个性化的、开放的课程资源,增加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性,构建自主学习空间。三是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建设。根据课程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形成既符合知识与教学逻辑又具有迁移性的模块化教学资源;将行业案例、专业设计等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素材进行收集,形成情境性的素材型教学资源;将课堂中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的资源,以及教学的预设性等加以收集利用,形成教学的生成性资源,拓展现代学徒的知识与视野。

(三)教学形式的混合:多种组织形式的结合

教学组织方式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传递方式,教学形式的变革核心在于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线性组织结构,打造多种形式组合的教与学多向沟通交流的方式。教师教法变革方面,一是实施以方式方法为主导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传统讲授型教学过程中知识灌输为主的方法,以核心知识点和原理为重点,精简教学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思维方式的掌握和问题解决的办法,辅助以可视化教学信息和资源,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知识;二是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教学,通过知识关联、思维开放、学科交叉等途径构建有效性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的解决,推动学徒探究与思考;三是提倡项目化的专题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的解决,推动知识教学和技能传授。学生学法变革方面,基于开放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依托多样化的资源形态,开展自主学习;基于主题的碎片化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通过学习视频等资源,针对小知识点和项目开展学习;基于兴趣的个性化学习,从兴趣爱好出发,发展自适应学习能力。教师与学徒互动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平台,教师上传各类学习资料至云空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形式化采集和描述,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甄选疑难问题,提前做好教学安排,即时开展教学控制和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和评价的准确性。

(四)教学环境的打造:职场化的课堂情境

教学场所的情境化即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空间范围内呈现出职业场所具有的真实情境,实现课堂情境与职场情境的高度融合。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而创建的,具有预设性、生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目的是使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起有意义的连接,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情境的内容是偏抽象与理性的。职场情境是工作的场所,不仅包含职业活动发生的物理空间也涵盖期间产生的社会关系,是二者的结合体,具有真实性、社会性、动态性的特点,职场情境的内容是偏具体与感性的。课堂情境与职场情境本身是割裂的、相互独立的,但是现代学徒的培养要求实现二者的跨越与融合,才能实现知识、技能、素养、精神的一体化培养。一是要打造情境化的教学现场,参照生产现场布局,实现教学现场特别是实践教学现场的功能分区,实现教学区、作业区、展示区等的功能划分;二是完善课堂教学的管理,引入企业现场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规范学徒、设备、耗材、安全、环境等的管理,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从粗放式的管理走向精细化,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营造生产氛围,引入企业文化,通过安全标语、操作规程等标识的粘贴,让学徒感受企业物质文化;通过企业奖惩机制的引入,让学徒体验企业制度文化;四是注重学徒习惯的养成,参照企业要求,规范学徒出勤、行为习惯等,培养学徒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安全意识[5]。

猜你喜欢

学徒教学资源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魔术师的学徒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