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存在的三大挑战及应对策略
——以青岛市中高职贯通培养为例
2021-01-17邓来信
邓来信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山东 青岛 266431)
从2013年起,山东省以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遴选了一批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专业开展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2015年,由青岛市教育局全面指导,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具体牵头,正式启动五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项目。该项目涵盖青岛市的15所优质中职学校、覆盖17个试点专业,出台了《五年制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开始探索五年贯通一体化培养。2020年1月,教育部和山东省达成共识,决定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确保该项目改革扎实推进,教育部和山东省达成共识,分别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各层次职业教育要联手为学生的成长“铺路搭桥”,支持山东省一体化贯通培养高端技术和技能人才,不断健全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为山东省的经济持续增长保驾护航。该项目计划建成专业点数1500个,约占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的40%,预期年均培养规模将达到10万人。
纵观青岛市近几年在中高职贯通培养上的历程,要有效推进五年贯通培养,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必须解决课程、师资、管理这三大挑战。为此,市教育局、牵头的高职院校、参与试点的青岛市15所中职学校,精心进行顶层设计,经过四年的不断摸索、调整、完善,在上述三大挑战的应对上找到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突破,为全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课程挑战
我国目前现有的教育体系,中高职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各有一年的时间用于专业顶岗实习,在校时间为四年。五年贯通培养,第五年的时间设计为专业实习,在校时间也是四年。同样的四年时间,由于一体化的顶层课程设置,对很多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厚基础、宽领域的训练,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向时间要效益,更有利于实现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如何在中高职一体化贯通的培养方案中体现文化知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进阶?(2)不同的选修课可能决定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囿于规模限制和管理方便,又不会允许学生随便选择选修课,如何提高选修课的质量,挖掘选修课的深度与广度?(3)学生从少年成长到成年,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思政如何从感性认识过渡到深度理论思考?
在教材的使用上,如果继续走以前中职用中职的教材、高职用高职的教材这条老路,就会把教学内容办成“披萨饼”或“三明治”,导致很多内容无效叠加。为此,中高职院校从联合招生那一天起,就要一体化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家、企业行业专家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对区域经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割,合理划分教学单元,进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实现中高职教学内容融通。一般的设计思路是把一门课程分成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选修模块,每一个模块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各个模块尽量相互独立,教师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自由组合。中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协商确定各自的授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教研互动,联合开发符合两校实际的一体化校本教材,体现知识递进和能力进阶,并力争保持先进性和实用性。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已全面铺开。同一个专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订单要求。生产旺季和淡季时常对教学安排造成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显现了它的优越性,任课教师可以根据生产任务来灵活组合调整教学内容。1+X证书实行以后,学校要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顶层设计,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从二年级开始,分别组织初级、中级、高级考试,以考促教,鼓励学生一专多能。
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由高职院校全过程指导,中职学校具体实施。中职学校无论是教师的学历层次,还是学校的办学设施条件,都无法满足高职段学生个性化的选修课要求。为此,青岛市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做法。从宏观上,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特色,逐步优化调整专业布局,每个学校建设2-3个专业群,和不多于两个特色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名片。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招生过程上的恶意竞争,也避免了硬件投资上的重复浪费。微观上,每个学校都可以一门心思的把自己的特色专业办大办强。投资建设的功能室、实训基地,专业群内可以共享,最大化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邀请高职教师、企业大师担任工作室主持人,中高职教师互相渗透,以高职教师为主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人文素养、专业选修网络课程,计入学生课程学分,保证了选修课的课程深度和广度。同时由于市局统筹,师资队伍逐渐以专业为中心集聚,专业范围内的选修课开设可以最大程度地得以满足。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一名合格的毕业生,不仅要树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观,也要有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方法论。职业教育当然要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里所说的职业能力,不是狭义的技术技能,而是各种思维、情感、人格、意志和技术技能的有机结合,构建实现职业能力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基本保证。通过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元素,整合优化德育资源,潜移默化地用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思政课、文化素养课、专业课三课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和思政教师、其他教师、校外特聘或兼职教师协同联动的全员育人体系,达到显性价值引领和隐性价值渗透有机融合,在职业信念、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三方面培养“大国工匠”型人才。
二、师资挑战
中职教师能否任教高职段课程,是顺利实施五年贯通培养的又一个挑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职教师普遍学历层次偏低,没有高职教师任职资格证;(2)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教师缺少教学动力;(3)教师从中职阶段连续任教到高职阶段,需要转变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体现中高职段学生思维难度的差异,这对任课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此,一方面,由高职院校牵头,市教育局支持,分期分批对中职学校的相关管理干部、任课教师进行高职教学能力培训,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通识性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学研究、集体备课、评课议课等培训活动。培训结束,组织统一无纸化考试,考试合格才能任教高职段课程。近年来,青岛市将中职教师培养纳入职业院校省培、国培项目,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试点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制定选派教师授课计划,对中职学校授课存在困难的学科,由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帮带或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学校出台配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学校对新考录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优化教师学历结构。
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为问卷和座谈。结果表明,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更好。(1)以规整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的逐步推进让学生扩宽认知。(2)教学方法上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是辅助者和点拨者,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3)学法指导上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讨论,多互动,勇于发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问题,比如合作企业的生产问题,让学生所学和所用密切对接。
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一体化中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统一开展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的专题研究。中高职相关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就教学进度、考核办法、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研讨。双方以课程为载体,共同开发网络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编制优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中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学期由高职院校统一组织质量检测和学情分析,实行教考分离,作为奖优惩劣的依据。考试由高职院校牵头,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命制试卷,由中高职联盟内的教师共同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阅卷结束,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所有试点院校召开教学质量研判会议,提出教学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管理挑战
青岛市开展五年贯通培养的中职学校,一般在市教育局和高职院校的授权下,加挂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学院分院的牌子。但毕竟中高职五年贯通培养的环境不变,学生会有从中学到大学身份的转变,如何体现高职段学生的心理优势?有哪些活动或措施来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体现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身份认同?这是实施五年贯通培养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中职学生由于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学校对他们有监护人的义务。高职阶段,学生已经成年,学生管理从相对严格的班主任管理转换到辅导员管理,如果一直用一套管理制度,势必造成学生的不适应甚至抵制。中职学校应尽可能成立独立学院或独立系部。师资独立,管理独立,空间独立,建设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实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最大程度的营造大学氛围。
通过建章立制,由高职院校牵头,建立中高职发展联盟,中高职院校定期开展“一体化”的学生活动。在试点中职学校之间组织教学技能比赛和校际学生会定期交流活动,共同分享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经验,在中职学校成立高职院社团联合会分会,部分活动纳入高职院校统一安排。从第四学年开始,试点专业学生可代表高职院校参加高职类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学生参与活动获奖情况记入个人成长档案,并作为奖助学金、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
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已经熟悉了所在学校的管理规律,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中职学段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学校在以下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学业导师。从高职段学生中择优选拔担任中职段学生导师、对中职学生进行专业解读、职业信念培养、职业素养“传帮带”等。对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其参与低年级学生的技能培训与管理,也减轻了专业指导教师的负担。
系部主任助理或校长助理。按照一定流程选聘学校管理助理,由校长颁发聘书,获聘学生将协助学校领导参与教学、后勤、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监督、巡查工作;参与学校重大政策的决策、制定、宣传和落实;做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工作。通过这一举措,在关于学生的热点问题上,比如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奖学金、贫困生助学金、文明中学生评选,都有学生全程参与,公开透明,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获聘学生在升学、就业、入伍、入党等方面,学校都会给予出具证明。
活动策划与组织。学校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比如艺术节、体育节、演讲比赛等,都可以放手让高职段学生去组织。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做好指导跟踪工作,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台,培养其责任感,又减轻了职能处室的工作负担。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中高职与地方政府携手搭建一体化人才培养立交桥,有效解决课程、师资、管理三大挑战,扫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实现对中高职贯通培养全过程的统筹与管理,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寻了新的有效途径,为当地乃至全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