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时下的华为》
2021-01-17张士峰,何苏六
【创作体会】专访任正非 一次“与时较劲”的面对面
张士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面对面》栏目制片人、主任编辑
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电视媒体的专访,时间只给15分钟。
根据华为方面的统一安排,2019年1月17日,任正非需要以媒体圆桌的形式面对国内媒体。媒体圆桌不允许录音录像。单独视频专访的机会给了《面对面》栏目。
即使做一期20分钟的节目,《面对面》平时的采访也基本都在一个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15分钟的时间,采访对象可能刚刚进入状态。因为在被摄像机对准紧盯,面前又坐着一个陌生人时,多数人会加倍紧张,平时会说、想说的都可能忘掉,甚至表现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第一次和华为方面的工作人员接触时,团队就提出,能否将采访时间延长至1个小时。对方后来强调还是15分钟。
采访不得不与时间较劲。15分钟的采访,其中一个困难,就难在克服什么都想要的贪心。记者如同进了宝库,什么都可以拿,但是只给了一个15分钟的口袋。所以,采访者必须做减法,一遍一遍地精简,选择最精华的带出去。
采访上做减法,采访准备就要做加法。要把近年来任正非内部讲话和外部仅有的几次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还有各种外界评论都收集到,从中整理出他在思考什么,熟悉他的语言风格,并且找到采访的抓手。采访不能从大处问,而是从细节入手,他说过的话、他做过的事,细节要有代表性、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在采访中顺藤摸瓜。
在团队的设想中,任正非一定要回应的问题是:为何一反过去三十多年深居简出常态,密集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后,身为父亲与企业负责人的心情;面对国外对华为的苛刻政策如何应对;华为如何有今天,为何常年大比例投入在基础研发的考虑。在15分钟前提下,如果就这几个核心问题做出答复,应该就完成了任务。
为了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更多有效信息,采访之前,团队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是否让董倩在楼门口等着任正非,跟他一块进来,利用这段时间提问。但华为方面说,有两个入口都可以进到这里。任正非是自己进来,不确定他从哪里来。
最后,团队决定,董倩就在采访场地等着他,一个摄像在相对远处候着。
任正非很准时,比约定时间提前三分钟到达。一落座,戴上话筒,马上进入采访时间。
后来,董倩说,采访前还有各种想法,坐定后,脑子马上静了。
没有太多寒暄热身,最快地进入正题。此时的采访,就像两个人同乘一条船行驶在湍流的大河中,容不得停留,更不可能掉头。记者能做的是把握住舵,千万不能被水流冲跑、冲翻。有些拐弯是你意想不到的,那时要顺势而为,同时要牢牢把控住自己的方向。
好像是放置了一个倒计时的沙漏,现场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恰恰营造出一种难得的谈话场。采访到十三四分钟,华为的人就开始在背后捅《面对面》栏目制片人,小声告诉时间要到了。制片人一直不动,表示两个人谈得好好的,不好打断。
到二十来分钟的时候,对方催促得越来越厉害,制片人只好到董倩正面的机位旁边,向她比了一个V的手势。她可以理解为还可以问两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还有两分钟。
后来,周边的声音越来越大,采访明显难以继续下去了,董倩向任正非致谢起身。从落座到起身,一共28分钟。
起身后,任正非要去媒体圆桌,几十家国内媒体的记者已经等候在那里。这也是华为工作人员一直在催促的原因。录音师并未上前去摘掉董倩和任正非的话筒,摄影师也没关机,而是很默契地跟了上去。这是团队前期准备的预案。在从采访场地到媒体圆桌十几米的走廊上,董倩又跟着任正非问了几个问题,包括为什么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现在是不是华为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候。任正非步履匆匆,但都从容应答。
镜头一直跟着任正非进入会场,任正非对着等待在里面的各路媒体记者说:对不起大家,一会儿给大家一个名片,能跟你们见面好高兴啊……
在会场,摄影师按照要求停止了拍摄。这段追随任正非步入会场的采访过程被完整地用在了节目里,而以这样的方式收尾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觉得意犹未尽。
对任正非的专访是《面对面》开播以来时间最短的一次采访。团队所有成员的通力协作,保证了专访的每一秒都是有效信息。
评委点评
何苏六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教授、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为什么接受媒体采访?”“是否担心女儿?”“这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吗?”……2019年1月,《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倩与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进行了一次难得的访谈。这次访谈不仅是任正非创立华为公司31年来的首次电视专访,也是“孟晚舟事件”发生后任正非本人的首次出面回应。总的来看,本期电视访谈节目有以下三个亮点:
人物的话题性。任正非是最受公众关注的民营企业家之一,自“孟晚舟事件”后他再次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这次访谈作为任正非的电视首秀,注定会成为公众的焦点。
主持的专业性。访谈由总台著名记者董倩主持,她平易中略带尖锐的主持风格,带领观众迅速了解了任正非的多个侧面。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宽广胸襟和改革开放奋斗者的家国情怀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编辑的创新性。访谈画面从任正非进入采访现场开始,最后以他步入下一个采访现场结束,加入的幕后画面虽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有着极强的表现张力。任正非在访谈期间数次大笑的镜头也被编入正片,这些精彩的段落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正面反响。
好的人物、好的主题、好的主持、好的编排,集合在一起汇成了这段值得被人反复观看、品味的电视访谈作品。从某种角度看,这不仅是一场记者与企业家的对话,更是一场观众与时代的交谈。而访谈中时下的华为,也正是时下中国的精神缩影——不断奋斗,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