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件批复映初心》

2021-01-17马江歌,周跃敏

中国记者 2020年12期
关键词:霍州党课福州

马江歌山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作者体会】讲好故事,是新闻人的初心

又想起当初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的情景,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报道过之后,我们地方媒体才开始跟进采访。面对一篇极有分量的“命题作文”,那种动力和压力同在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得奖以来,确实收获了很多褒扬之词。越是此时,越需要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解剖。往往一件被视为佳作的作品,不是说完美到无懈可击,而是在某一方面令人印象深刻。题材并不是我们的主动发现,那么能值得“称道”的就只有故事和寓意了。

的确,在采访中我们发掘出了这件批复故事背后的很多新意:它成就了一门好家风的传承,它成了常讲常新的党课素材,它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好作风带到基层干部的工作中……把27年前一件往事的陈述语态,通过巧妙的角度,表达成“进行时”状态,使之具备了新的要素,这点值得肯定。

节目开篇通过一位党校退休老师的讲解,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霍州署衙“清慎勤”牌匾的阐述把听众的思维先引到霍州,这个线索的发现无疑也是宝贵的。而有了这层铺垫,习近平总书记和霍州三位基层干部的往事才徐徐展开,一环套一环的讲述方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播这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因为不可视,我们始终要牢记“钩住”听众的耳朵,把握着讲故事的节奏和张力,这样一来,10分钟体量的作品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涵丰富。

在整篇稿件中,我们始终保持克制,不煽情,不渲染,让事实说话。直到最近,霍州市委党校的退休教师王文明给作者发来微信,他说这篇作品的传播让他感到自己的工作被得到了最大认可,这是对他一生最高的褒奖。

突然之间,有一种激动之情涌上心头。好故事是用来打动人的,但首先要打动自己。

评委点评

周跃敏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主席、江苏省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10分24秒,由山西广电报送的《一件批复映初心》并不长,却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篇报道讲的是山西霍州三名基层干部27年前出差途中,从福州买了“卧铺大巴”票去温州,却被骗上了车况极差的普通客车,车主还态度恶劣,他们一气之下写了封“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收”的投诉信。很快,他们就收到了回函,随后的一系列处理反馈让他们深受感动。这位批复回函的福州市委书记,就是习近平同志。27年来,当事人之一的张玉生和他的老同学王文明,一直以总书记的批复,作为常讲常新的党课教材,激励自己,教育大家。

评委在评议这件作品时一致认为,不可多得的题材、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寓意,是这件作品最宝贵、最显著的特质特征。虽然制作谈不上精良,时效也算不上及时,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却非同一般。尤其是报道播出的时间,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国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可以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我们党的宗旨和使命。

三个“想不到”,使27年前的这一题材至今让当事人难忘。第一个“想不到”:当时写投诉信仅仅是为了解气,没想到很快收到了福州市委的回函,而且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批示了;第二个“想不到”:不但退回了多收的33.6元的车票钱,当时威胁三位当事人的车主还写了检讨、被罚款150元;第三个“想不到”:事后,《福州晚报》还发了报道,举一反三,整顿交通秩序,取缔了十个非法售票点。这一系列“想不到”的背后,折射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件作品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新闻。人物的个性、情感,通过细节描绘跃然纸上。比如,张玉生当年写投诉信,动机很简单——“咱们不能白白受这个委屈”“起码对自己有个交代”。这件事很快过去了,但对张玉生的影响是终生的。他后来当宗教局长时,一个老百姓的小孩被放炮炸伤眼,他一直过问到把赔偿要回来,接着又把孩子家长找来问,“你满意不满意?不满意我还给你处理”。这和当年投诉信的后续处理何等相似!从这个情节中,受众可以深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题材再难得、故事再生动,提炼不出鲜明的主题,也难以感染打动受众。这件作品的标题《一件批复映初心》,虽然直白了些,但紧紧扣住“批件”和“初心”两个关键词,直奔主题,直抒胸意,倒也干脆明了。报道由27年前的那个福州故事引出,写了王文明“已记不清多少次在霍州署衙讲党课”,写了福州回信“成了张玉生一家的传家宝”,写了张家两代人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这些描述进一步烘托深化了“初心”和“使命”这一主题,使报道更具感染力、亲和力和回味性。

猜你喜欢

霍州党课福州
用档案讲好霍州南下干部故事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回望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