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流文翰照映一时

2021-01-17杨仁恺

收藏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沈周王蒙

杨仁恺

1999年初冬,我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约,前往参加关于五代董源《溪岸图》的讨论,趁旅途之便,提前先去加州洛杉矶,回访友人劳继雄先生。在他的住所停留数月,然后由他陪同飞往东海岸纽约城。劳先生旅美有年,他是我老友谢稚柳的关门弟子,我们在“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相处8年,知之颇深,到他家里,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作画授徒,住宅环境相当舒适,有时为人们甄别古今书画,受到大家的信任。我在他家的几日,见到送来的古今书画作品不少,大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其中有一件明沈周巨幅手卷,是沈氏晚年为无锡望族华尚古所作,纸本浅绎山水,高53厘米,画卷长1800厘米。如此大卷,在沈氏传世作品中实属罕见。卷前后钤收藏印:晚明朱之赤、卧庵诸印记,清末翁同、民初冯超然、吴湖帆题跋以及庞虚齐钤印等,诚乃煌煌巨制,开卷时随即感到气势夺人,不愧是吴门画派开山大师的杰作。

当我看完全卷,心情为之激动已,于是操触长题,不计工拙。随后继雄护送同往纽约,造访居住曼哈顿区老友王己千先生,在他寓所将沈氏巨迹请他过目。王老赞不绝口,欣然命笔在原卷引首上题“精妙绝伦”四字,皆为之兴奋不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把我安排在附近的宾馆。继雄暂与我同住一起,友人翁万戈夫妇也住在同一家宾馆的不同楼层,有机会互访。他在我的房间里看到了其高祖翁同和相国旧藏沈氏画卷,为之惊喜,引起了他的无限回忆,于是应继雄之请,欣然题识,更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分量。在翁相国的题跋中,对尚古其人无考,直到冯超然才从文征明的《甫田集》中查出尚古的身世,同时,据之以窥测沈氏题跋内容,更加有所理解。而沈氏诗集中,已将画上的题诗原作刊入,更可以充分证明原卷的来龙去脉,可资征信。

沈周,号南田,别号石田,是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沈周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即今江苏省吴县)相城。沈氏是苏州的望族,但在元朝末年曾一度衰落。到了沈周曾祖沈良琛时,由苏州迁居到了相城。相城位于长洲县东北五十里处,毗邻阳澄湖,北接常熟建山,正是个地杰人灵的好地方。沈良琛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过往甚密。其子沈澄(1376—1463年),即沈周的祖父,字盂渊。善诗文,能绘画。永乐初以贤才被荐,但他以高隐为乐,不久就辞官不做了。他回到相城后建造一所宅院名“西庄”,邀朋呼友,饮酒吟诗,十分优游惬意,直到88岁上才去世。沈澄有两个儿子,长子沈贞吉,别号南齐,次子沈恒吉,别号同齐。兄弟二人同师从于翰林检讨陈继读书。陈继精于经学,工画竹。他对二沈的诗文学养影响很大,后来他的儿子陈宽又成了沈周的老师,可见两家的交往之深。沈恒吉是沈周之父,淡泊名利,隐居读书,以诗画自娱。

沈周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浓厚的人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沈周自小即聪颖过人,青年时期博览群书,兴趣广泛。无论经史子集,还是佛经道书,或深研,或涉猎,因此到30岁左右,诗文已很有名。沈周性情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交游广泛,而且平易近人,气量宽宏旷达。当时他的画名很大,求画的人众多。每天黎明大门还没开,求画的人所乘之船已塞满河道,他从不拒绝。甚至“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他也都一一满足。因他的画风相当流行,所以赝品极多,他却不去追究。据说有一卖画为生的贫士,因母亲生病,生活拮据,不得已临摹了一件沈周的画作,来请沈周题字,以期能多卖些钱。沈周知道此事,十分同情他,便将画稍作修改后,题上名款,盖上印章。后来那个贫士果然将画买了个好价,将母亲的病治好,因此对沈周感激不尽。

沈周生平极好客。45岁进修建了一所宅邸,名叫“有竹居”。每逢佳节胜日总是备好美酒佳肴,邀请朋友来饮宴唱和,或是将珍藏的法书名画拿出来一同观赏。沈周又好游,足迹遍布太湖、虞山、宜兴、嘉兴、杭州、南京、扬州、京口一带,所到之处,必以笔墨描绘,并作记游诗。這些真情实景和积累使沈周得以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创立出自己的风格。

沈周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换言之他首先是个文人,之后才是位画家。他的诗初学唐杜甫、李贺等,后转学宋苏轼、陆游。有云:“启南以诗名海内,而其咏物尤妙……皆请新雄健,不拘拘题目,兹其所以为妙也。”沈周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宗法黄庭坚,风格遒劲奇崛,后代学他书风的人有很多,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沈周在绘画上的才能在当时被推为“明兴第一手”。在嘉靖年间苏州王稚登著《国朝吴郡丹青志》中更是将沈周列为神品,位居第一。在画法上,早年除受父祖影响外,还师学于陈宽。后拜精鉴赏、擅诗言语、工山水的赵同鲁为师。此外,他还曾受名画家杜琼和刘珏的指点。沈家富于收藏,历代名家法书绘画作品颇多,沈周的新友吴宽、史鉴等,也都是有名的收藏家,因此他有机会时时欣赏与观摩大量的名家巨迹。这些都使他扩大了见识,提高了鉴赏力。

南宋以来,江浙一带的生产力最发达,人口众多,逐渐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元季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都是苏湖一带人,他们隐居终老,以诗文书画发抒性灵。四家的墨迹在江浙地区应是流传很多的,沈周自己家里就收藏了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卷》和王蒙为其曾祖兰坡而作的山水画。早年的沈周师法于王蒙和黄公望,且多作尺幅小景,画风严谨细秀,用笔沉著,中规中矩,以骨力胜。40岁后拓为大幅,笔墨豪放,气势雄强。如他传世的杰作《庐山高图》,作于41岁,是件高近两米的大画。此画为老师陈宽祝寿所作。陈家祖籍是以庐山著称的江西,沈周以王蒙画风来描绘庐山雄伟崇高的面貌为老师贺寿,取高山仰止之意,瀑布飞流直下,河道蜿蜒,构成了一个高无而深密的空间,在表现方法上,先淡墨皴染,再浓墨层层勾提点染,形成明暗变幻的山石,高峻的群峰便有了族拥叠转的走势。点缀的细小树木更起到衬托作用。此图的笔法、点苔及山上的小树画法与王蒙很相似。只是王蒙多乾笔,而沈周墨色变化丰富,皴擦与渲染相融,在构图上也更协调,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尤具苍茫气象。可以说这是沈周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自己的风格。

另一件中年時期的名作《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1473年),沈周47岁。画仿董巨,远峰山景取高远深远法,布局丰满,林壑深邃。与《庐山高图》同为大幅作品,都以表现高山大川为主,虽具有董巨及王蒙的遗风,但在笔墨的运用上则更灵活丰富。

沈周在临仿宋元诸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继承了董、巨、米及元四家的笔墨技法,中年以后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园林景物为题,表现文人日常生活场景,如著名的《东庄图》(藏南京博物院),描写吴宽家中亭园,亭桥竹树,环境幽静,颇具文人气息。笔墨温润,设色浓郁,风格雅致。

沈周晚年有一些得意于吴镇的山水作品,蕴沉郁苍茫气象。其时他自己的面貌早已成熟,所作多为实景山水,图中常有人物、有树木、有山水,结构精工,笔墨沉着雅逸,往往施以较浓重的色彩,而充满诗情画意。这种画浑厚而不粗犷,磊落而又蕴藉,充分显示出画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落花诗意图》(藏南京博物院),画山中暮春时节,落英缤纷,一老者拄杖临流独立,万分感慨。此时的沈周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

沈周在花卉翎毛画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画法一方面来自南宋牧溪的水墨粗简一路,同时吸取元人墨戏和水墨淡色的写意法,风格雅逸,别创一格。早期作品有《辛夷墨菜图》卷(藏北京故官博物院),分两段,一为工笔设色,一为墨笔。前段以没骨法写两折枝辛夷花,后段则以水墨粗笔画菜一棵。代表了早期的两种面貌。沈周中晚期画有《卧游图》册(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不仅有山水小景,还有老牛、雏鸡、芙蓉花、枇杷、杏花等画幅,笔墨朴厚简括,设色浓重雅致,与山水画格调一致。晚年的《写生图册》(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用笔老辣厚重,形象生动,繁简有致,可见其技法更加老到。他的写意花卉,到了文征明的弟子陈淳时加以变化,徐渭更由此发展出了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兰士道:“白石翁(即沈周)蔬果翎毛得元人法,气韵深厚,笔力沉着。白阳(陈淳)笔致超逸,虽以石田为师法而能自成其妙。青藤(徐渭)笔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纵处。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可以说沈对明代写意花卉画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沈周的绘画在师法宋元文人绘画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水墨写意山水与花鸟,丰富了文人绘画的题材与风格,在中国古代文人画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沈周画艺精、人品高、学问博,很自然成为吴郡文坛的巨擘。他又喜奖掖后进,门生众多,其中以文征明最著。后世将二者并称为“文沈”。一时追随者无数,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吴门画派。

此沈石田所制高头大卷,为其赠送梁溪友人华尚古者。诗书画三绝,诚如翁同和尚书跋中所云,评价极高。余观是卷气势雄强,笔墨飞动,变化无穷。诚沈石田晚年得意之作,胸中丘壑引人入胜,已臻艺术之高度境界。辽宁博物馆藏有沈氏80岁后所绘《烟江叠嶂图》,亦称巨制。如与此卷相较,则当退避三舍矣。海外见之,眼福不浅。

猜你喜欢

沈周王蒙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高龄少年”王蒙: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我的生命底色是明亮的
感动王蒙的一句话
富春山居图
这样对待你,你还说他很好?
吴门沈周
这样对待你,你还说他很好?
沈周的气度
阳澄湖镇大力传承沈周文化
真正的轻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