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

2021-01-16卢翠玉

种子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农业生产

卢翠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促使大众更加关注粮食安全,玉米作为最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种植成为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在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加强土肥管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是现阶段玉米种植中的主要任务。玉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营养价值极高且应用渠道较为广泛,为了保障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需要做好土肥管理工作,掌握相关技术,进一步实现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肥管理;玉米种植;农业生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在种类纷繁的粮食作物中,玉米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现阶段仍需重点关注玉米的种植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效改良种植管理方式,对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现阶段玉米种植中,土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传统种植方式中,存在技术方面的缺陷,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需要结合土肥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1   土肥管理技术概述

现阶段,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土肥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业发展,可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并有效节约农业种植资源,对土壤进行保护,提高土壤利用率。土肥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能实现农业生产力的有效提高。

在實际应用过程中,土肥管理技术能够保护玉米种植地的现有环境资源,促使玉米种植最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民大众对于粮食作物的绿色化、生态化需求。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常态化地使用农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植物产生病虫害的问题,但是对受众来讲,在流入市场后,会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在人们逐渐追求绿色生态食品的环境中,不仅需要提高种植物产量,同时还需要促使种植物自身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为人们提供健康自然的粮食作物。针对于土肥管理来讲,能够有效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玉米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在土肥管理中,应用抑制因子在土壤肥料中能够有效抑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玉米发病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有效增强玉米种植质量。应用土肥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其优势,促进玉米高产,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效益,恢复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1]。

2   土壤管理技术要点

2.1   播种前管理要点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土肥管理作为全过程管理,需要在玉米种植播种前、种植过程中以及最后的收割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结合实际,为了保障玉米种植能够获得良好经济效益,需要种植适合当地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样也需要为玉米的生长营造更好的环境,有效整理玉米种植的土壤,做好土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首先,需要对玉米种植地进行勘察分析,结合土壤肥力以及既定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玉米作物,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保持土壤松软,确保播种后的玉米种子充分吸收养分与水分,促使玉米健康生长。

其次,对土壤进行深翻,能够保障土壤地下深层的水分充分补给玉米种子,为其生长发芽提供充足水分。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玉米作物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玉米健康正常生长,需要对土壤进行25 cm左右的深翻,通透的活土层能够为前期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氧气。在深翻完成后保障深耕层的土壤结构通透,逐年进行深耕,防止土壤出现过多生土。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达到玉米高产的种植土壤,土肥管理需要建立在深耕层渗水速度较快的基础上,保障土壤下层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同时需要为玉米种植地营造更加强有力的防洪抗旱生长环境,进一步保障玉米高产。如若玉米种植地的土壤黏性较大,透水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玉米种植物幼苗的生长,使幼苗羸弱,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迟缓的茎叶无法汲取充足的水分与养分,导致玉米生长不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补给,只有为玉米提供充足氧气,才能有效避免玉米种植物出现黄苗的现象。因此,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保障土壤深耕之外,还需要对玉米种植地的土质进行研究,建立差别化的土肥管理方式,改良施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增产增收。需要注意的是,黏性土壤要深耕与勤耕,保障土壤始终处于通透状态,而沙质土壤要适当进行表土覆盖,有利于土壤保墒[2]。

2.2   中耕期管理要点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中耕期土肥管理尤为重要,中耕期的除草工作对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保障玉米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改善土壤环境,避免杂草争夺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在中耕期开展除草工作,需要在玉米种植地中遵循两边浅、中间深的原则,保障玉米秧苗旁的土壤除草深度较浅、两行玉米之间的除草深度较深。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玉米秧苗附近的土壤过于松散,导致强风降雨天气玉米倒塌的情况。

在中耕期进行第一次除草工作时需要在拔节之前进行5~6 cm的中耕。近年来,大多数的玉米种植户为了节约时间与精力,降低人力成本,往往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但使用除草剂的玉米种植地不需要进行中耕。在整体除草过程中最佳的方式是人工除草,其能够有效降低玉米吸收农药化学药剂的含量。玉米生长从拔节期到雌穗的小喇叭口时期,需要将中耕深度控制在10 cm左右,做好中耕培土工作,能够避免玉米倒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种植物的根系进行深度生长,有利于排水灌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耕培土环节所选择的时间不能过早,最好在玉米拔节后长出小喇叭口时进行深度中耕培土[3]。

2.3   免耕与收割后管理要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种植也广泛应用现代化种植手段,使用免耕技术种植玉米能够有效降低玉米种植田的土肥管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播种质量免耕技术的应用,需要选择最佳的播种时机,结合实际进行选择,采用优质秸秆粉碎收割机完成秸秆粉碎工作。

在收割完成后,需要及时清理玉米种植田,避免玉米種植田残留病虫害病原体,从而为后续的玉米种植营造更加良好的种植条件。同时,玉米免耕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基肥,有利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在玉米种植地做好土壤保墒工作,开挖排水沟与蓄水沟,能够保障在玉米灌浆之后微生物活动,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生理机能,提高成活率[4]。

3   玉米种植施肥管理

3.1   秸秆还田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也能够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的发展。在玉米种植完成后,利用粉碎设备收集玉米种植地中的秸秆,粉碎后重新播撒到土壤中,因秸秆本身富含丰富的养分,能够为玉米种植地及时补充基肥,并且秸秆腐熟后会产生氮、磷、钾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够为来年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秸秆是指农作物收获后剩余的根茎部分,秸秆还田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为土壤重新增加自身剩余的养分,增加土壤肥力,也能有效避免化学药剂肥料播撒对于土壤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环境保护。

秸秆还田能够迅速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改善土壤质量,有效缓解土壤水分流失,促使土壤更加松弛,有利于土壤深耕的通风性与透气性,土壤中的秸秆肥料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种植产生病虫害的概率,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5-7]。

3.2   拔节期与抽穗期的施肥管理

玉米生长的拔节期与抽穗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环节,在生长的过程中为玉米制订科学合理的施肥计划,全面解决玉米种植地土壤肥力不佳的问题,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参考玉米叶子的数量进行施肥,遵循前重后轻原则,积极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掌握土壤肥力,能够明晰土壤中所含的肥料元素,科学配比肥料。

在玉米叶生长到6片时使用60%拔节肥,在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时使用40%攻穗肥,遵循多次少量的原则。在施肥过程中及时修复土壤,避免土壤养分流失,无法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水分,应在施肥过程中选择最佳有机肥并补充氮磷钾元素,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建设不同的施肥方案,如若前期玉米种植施用充足肥料,可以不进行追肥。

4   结束语

玉米种植的土肥管理对于自然环境以及农业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土肥管理技术,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使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环境更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从而维护我国世界农业大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连小红.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13):73-74.

[2]亓振华.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5):142-143.

[3]张淑红,张万余.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51.

[4]宋国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161-162.

[5]张怀凤.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5):25.

[6]田强.探讨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J].种子科技,2020,38(17):113-114.

[7]周烽.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方向[J].种子科技,2020,38(17):111-112.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农业生产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效应分析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