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施氮量对铜仁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2021-01-16熊承飞陈军桥杨莉杨承潘锋华

种子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施氮量烤烟品质

熊承飞 陈军桥 杨莉 杨承 潘锋华

摘    要:文章研究了铜仁烟区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烤烟增产提质、提升氮肥利用率和优化铜仁栽培技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研究施纯氮量6.75 kg/hm2、7.75 kg/hm2、8.75 kg/hm2、9.75 kg/hm2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氮肥用量,可以提升烟叶生产质量;在铜仁烟区,施氮量7.75 kg/hm2最利于该地烟叶生长发育和品质性状形成,烤烟生长发育情况、经济效益最优,综合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施氮量;铜仁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品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02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影响烟草生产经济效益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是烤烟品质和产量[1]。氮是烤烟产量的限制因子,也是烤烟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2]。施氮量是决定烤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施氮量能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3-5]。施氮过多或过少都对烟株生长发育不利,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质量,不利于优质烟叶形成。

实际生产中,烟农为了追求较高产量,通常过量施用氮肥,导致烟叶烟碱和全氮过量积累。邵宪桥和杨文珍(2018)[6]研究发现导致烟叶品质下降、工业可用性差,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准确确定氮肥用量对于生产优质烟叶至关重要。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烤烟对肥料的利用率存在显著的差异[7-8]。本试验针对铜仁的特定生态条件,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品种K326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铜仁烟区烟株合理施用氮肥、提高烟叶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与试验材料

试验在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进行,海拔728 m,经度107°55′03.16″,纬度28°06′53.34″。地形地貌为山地缓坡,土壤类型为黄壤,质地疏松,肥力中等,地块肥力均匀,轮作类型为玉米—烤烟轮作,前茬作物为玉米,无较重土质病害。

本次试验供试品种为K326。

1.2   試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小区对比,不设重复。共设4个处理,分别记为处理E、F、G、H,施纯氮量分别为6.75 kg/hm2、7.75 kg/hm2、8.75 kg/hm2、9.75 kg/hm2。处理E为对照。每个处理各4行,每行21株烟。种植密度以及其余栽培管理技术按示范点所在基地生产技术方案执行。

1.2.2   栽培管理措施

大田管理和烘烤技术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格执行,同一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采用漂浮盘商品化育苗,试验品种于4月28日移栽,移栽方式为井窖式,根据该品种的成熟时间和留叶数适时进行人工打顶抹杈。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调查各处理的田间生物学性状和烤后相关经济性状。

1.3.1   农艺性状调查

参照烟草行业标准YC/T 142—2010进行农艺性状的调查。分别于移栽后30 d、45 d和打顶后5 d测定烟株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茎围、叶片数、腰叶叶长和叶宽。第一次调查前,每处理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有代表性的烟苗10株(实用5株)作好标记,作为调查的定位烟株。

1.3.2   经济性状调查

各处理分炕次按国标定级,记录各等级(包括级外烟)烟叶重量。根据实际种植烟株数和面积,计算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均价、等级。外烟和样品烟应参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同一施氮量处理下,各主要农艺性状随着生育时期进行呈上升趋势。不同施氮量对烤烟K326的农艺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施氮量增加,在不同生育时期,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总体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打顶后5 d,施氮量与叶长成正相关,变化趋势不同于移栽30 d和45 d,可能与打顶措施有关。

总的来说,施氮量为7.75 kg/hm2(处理F)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优于6.75 kg/hm2(处理E)、8.75 kg/hm2(处理G)、9.75 kg/hm2(处理H)3个处理;施氮量为8.75 kg/hm2(处理G)、9.75 kg/hm2(处理H)的生长发育状况明显劣于处理6.75 kg/hm2(处理E),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施氮量≥8.75 kg/hm2时,烤烟生长发育状况反而有所下降。由此可以说明,适宜的施氮水平有助于烟株生长发育,施氮量并不是越高越好,氮使用量超过最佳施氮量后反而会使烟草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2.2   不同处理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施氮量对烟叶种植效益不同。烤烟均价方面,处理F(7.75 kg/hm2)均价最高,处理G(8.75 kg/hm2)次之,处理H(9.75 kg/hm2)最低;产量方面,处理H(9.75 kg/hm2)最高,处理F(7.75 kg/hm2)次之;烤烟产值方面,处理F(7.75 kg/hm2)最高,处理E(6.75 kg/hm2)最低;上等率方面,处理E(6.75 kg/hm2)比例最大;中等率方面,处理H(9.75 kg/hm2)最大。综合分析可知,施氮量为7.75 kg/hm2(处理F)时,其在试验点的经济效益最好;施氮量为6.75 kg/hm2(处理E)时,上等烟率最高,烟叶质量可能最好,但是产量、均价都较低,产值最低,总体经济效益较差。

2.3   不同处理对烟叶外观物理特性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对不同处理方式选取代表性烟叶,寄送到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检测分析,结果见表3~表8。

2.3.1   不同处理对烟叶外观物理特性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于下部叶:处理F、G和H烟叶长较处理E(CK)分别多4.8 cm、3.8 cm和1.6 cm;处理F、G和H烟叶宽较处理E(CK)分别多5 cm、0.7 cm和0.3 cm;除处理H单叶重较处理E(CK)低0.3 g外,其余处理的单叶重均较处理E(CK)重,相差1.5~3.6 g;各处理的含梗率均较处理E(CK)多2.2~3.1个百分点;除处理H的叶面密度较处理E(CK)低3.3 g/m2外,其余处理的叶面密度均较处理E(CK)高。

由表4可知,对于中部叶:处理F、G和H烟叶长较处理E(CK)分别多4.7 cm、2.8 cm和2 cm;除处理F叶宽较处理E(CK)多1.4 cm外,其余处理的叶宽较处理E(CK)低0.9~3.5 cm;处理F、G和H的单叶重较处理E(CK)分别多2.3 g、1.2 g和0.2 g;处理F、G的含梗率较处理E(CK)分别少1.4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处理H含梗率较处理E(CK)多0.4个百分点;处理G的叶面密度较处理E(CK)少1.1 g/m2,处理F和H的叶面密度较处理E(CK)分别多7.8 g/m2和0.9 g/m2。

由表5可知,对于上部叶:处理F、G和H烟叶长较处理E(CK)分别多2.8 cm、9.8 cm和4.8 cm;处理F的叶宽较处理E(CK)少0.5 cm,处理G和H的叶宽较处理E(CK)分别多2.1 cm和0.8 cm;處理F、G和H的单叶重较处理E(CK)分别多0.1 g、2.1 g和0.2 g;各处理的含梗率均较处理E(CK)多,处理G和H相当;处理F的叶面密度较处理E(CK)多1 g/m2,处理G和H的叶面密度均较处理E(CK)少。

2.3.2   不同处理对烟叶内在质量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优质烟叶中,烟碱含量的指标范围为1.5%~3.5%,总糖含量的指标范围为18%~22%,还原糖含量的指标范围为16%~20%[9]。

由表6可知,对于下部叶:处理H的烟碱含量与处理E(CK)相当,处理G和F的烟碱相差不明显(0.1%),略高于处理E(CK),均在适宜范围内;处理H的总糖含量与处理E(CK)相当,处理F的总糖含量略低于处理E(CK)0.3个百分点,处理G的总糖含量略高于处理E(CK)0.9个百分点;处理G与处理E(CK)的还原糖含量相差不明显(0.1%),处理F和H的还原糖含量略低于处理E(CK);各处理的总氮含量略低于处理E(CK);处理G的钾离子含量最高,达2.6%,其余处理相差不明显;处理F和处理E(CK)的氯离子含量相当,处理G和H的氯离子含量较处理E(CK)分别低0.6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由表7可知,对于中部叶:各处理的烟碱含量均较处理E(CK)稍高,处理F的烟碱含量最高(3.3%),处理F的总糖含量最低(27.2%),略低于处理E(CK)1.6个百分点,处理H的总糖含量最高(30.1%),较处理E(CK)多1.3个百分点,均在适宜范围内;处理F、G和H的还原糖含量较处理E(CK)分别多1.2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处理G的总氮含量较处理E(CK)多0.3个百分点,其余处理的总氮含量相差不明显;处理G的钾离子含量最高(2.5%),处理H的钾离子含量最低(1.6%),处理F与处理E(CK)相当;各处理的氯离子含量相差不明显。

由表8可知,对于上部叶:处理F的烟碱含量最高(4.9%),其余处理的烟碱含量相差不明显;处理F、G和H的总糖含量均较处理E(CK)分别少4.8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处理F、G和H的还原糖含量均较处理E(CK)分别少5.8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处理F、G和H的总氮含量较处理E(CK)分别多0.4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处理F的钾离子含量最高(2.5%),其余处理的钾离子含量相当;各处理的氯离子含量相差不明显。

3   小结

随着增加施氮量,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总体来说,在施氮量为7.75 kg/hm2条件下,烤烟K326生长发育状况表现最好。

氮肥施用量对烟叶产量和种植效益影响较大。综合数据分析得出,施氮量为7.75 kg/hm2时,烤烟K326在试验点的经济效益最好;施氮量为6.75 kg/hm2,上等烟率最高,烟叶质量可能最好。

4   讨论

众多研究结果[10-14]表明,施氮量在适宜范围内,烤烟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会提高;当施氮量过高时,虽然烤烟产量有所提高,但其经济效益反而降低。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提高,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趋势;烟叶的经济效益受施氮量影响很大,氮肥施用过多或过少,都对烤烟种植效益不利。综合各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表现、经济性状表现来看,氮肥施用量为7.75 kg/hm2(处理F)最好,既能控制肥料成本,又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仲秋,刘洋,王艺,等.缺氮对烤烟叶片性状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149-152,185.

[2]黄崇峻,黄武,刘树海,等.不同氮肥对烤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4):39-42.

[3]崔保伟,陆引罡,张振中,等.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品质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5):377-381.

[4]张力,史久长,李秋剑.不同施氮量和施用方法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8):163-166.

[5]郑小雨,典瑞丽,张建鹿,等.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叶片农艺性状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2):55-59.

[6]邵宪桥,杨文珍.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产量和烟碱含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8,12(8):50-51,53.

[7]姜超英,周忠仁,黄全康,等.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烤烟硼营养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4(3):20-24.

[8]顾永丽,周建云,黄宁,等.品种、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效果指数的影响[J].作物研究,2020,34(5):459-463.

[9]吴龙.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6,33(18):20-21,16.

[10]林翠丽,张跃王,高卫红,等.不同施氮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新农业,2019(3):7-9.

[11]姜洪君.不同施氮量对烤烟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2):13-14.

[12]张小良,郭维.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6):8-9.

[13]王大海,郭永良,杨勇,等.施氮量对不同品种烤烟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9-31,42.

[14]齐永杰,首安发,胡建斌,等.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C]//广西烟草学会.广西烟草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南宁:广西烟草学会,2010:4.

猜你喜欢

施氮量烤烟品质
站点精准直调模式在烟叶调拨过程的应用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花后高温胁迫下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豫东烟区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黑龙江省前哨农场水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研究
2007~2008年湖南省烤烟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