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农业在促进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分析

2021-01-16晁念文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粮食安全

晁念文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生产也逐步走上正轨。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农业科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促进了农业经济与粮食安全的发展,取得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因此,智慧农业的发展在农业产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得到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智慧农业;粮食安全;难题分析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12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1;F323.3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智慧农业在当下的实际发展状况

从当下情况来看,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趋势是非常良好的,采用的技术也应用到了农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作物的品种发展、栽培技术的发展、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农田灌溉技术的发展等。我国农业产业链和技术相对薄弱,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发展处于弱势。

广大农业科研人员应主动探索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抓住每一个漏洞,填补每一个空缺,让智慧农业的发展更好、更强、更快,以便更好地维护粮食安全的发展。着重分析我国在智慧农业产业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漏,从问题中分析方法,从实践中获取方针。

1.1   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田灌溉方面的问题

农田的灌溉于农作物种植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容不得一点马虎。根据国外农田灌溉的数据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大多数国家比如英国、瑞典、法国等都已采用喷灌技术来进行农田的全面灌溉,且喷灌面积已经超过了农田面积的80%。

我国也在大力采用全自动的喷灌技术,但不论是从性能、材料、自动化设备系统,还是从喷灌面积和技术成本来说,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在设备的配置以及研发上差距更加明显。

虽然在技术上尚未有长足的进步,但在科技设备的使用上一直持续加强。从每年的农业经济数据报告显示可以看出,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资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和使用上,包括机器耕种、机器播种、机器收割等,这些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整个农业发展的70%。

我国的智慧农业中科技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当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全面机械化,我国需奋起直追,把大量可开发和可种植的土地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农田的灌溉机械化、设备化对智慧农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农田的种植灌溉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必须引起广大科研人员的重视,只有第一步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粮食安全提供保障,让农业的发展逐步走向世界的前沿[1]。

1.2   关于农作物品种培育和栽培的问题

我国地大物博且从古至今多与外国通商,因此农作物的品种多样、资源丰富,但仅是农作物本身的丰富品种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我国在对农作物本身遗传资源的研究上还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农作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把农作物的发展和开发用到刀刃上。例如在人工培育和抗性基因的研究和发展上我国还处在初级的阶段,相比国外的部分研究而言,还显得较为落后。

同时,在农作物品种的研发和农作物资源的开发上也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地方。在国外一些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对农作物进行良种筛选和良种繁育,而我国还无法做到这一点,并在这方面缺乏科学化,缺少化理论为实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途径。

除此之外,在施肥培育方面,我国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目前的科研实践理论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少耕、免耕理论,这是在全球土壤肥料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最广泛影响力的理论,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却比较落后,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太成熟。农作物品种的培育是为了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和类型,也是为了能够挑选出最适应环境和最适合种植的优质品种,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一直以来都是智慧农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能够培育出更适合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植物来供应人类的日常所需,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跨时代的里程碑,也将给粮食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2]。

2   强化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粮食安全发展进程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农业不断进步,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才能让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农业应运而生,农业科技逐渐崛起,把科技运用到农业中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卓越的进步,这让农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让粮食的生产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和稳定。

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脚步应该深入到农业领域中,让农业发展更加快速,让粮食的生产变得更加便捷,让智慧农业的发展进入到全国各地,实现全国农业科技化、智慧化。以下将着重讲解智慧农业的改进和发展方案,以及其在粮食安全发展问题中发挥的作用。

2.1   智慧農业的科研成果应该是共享的、统一的

农业发展并不是全国步调完全统一的,通常情况下都是某个研究领域或者某个农田试验成功获得完整的科研数据后,确定某一方案的可实施性,达成农业科技发展的目的。

单项成果应被集中采用、具体实施。比如说,在某一项成果得到试验验证后,应当将其先运用到某一农业区域中,同时还需调查这个区域的耕种情况,根据对该区域的实地调查和资料研究,准确合理地提出耕种方案、播种方法和管理措施。

在各方面准备齐全后才能确保已研发的科研数据和科研理论成果能够运用到该区域中,帮助该区域建立起合理的增长模式和生长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模式要求对该区域的耕种、种植、生长等过程做到实时监测,让该区域该时段的作物生长一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这个过程也可以被称之为农田系统综合试验示范,这也是为了保障试验成果的严谨和科学,保障粮食安全发展。

在试验田进行综合试验后该方法可以逐步推广,把该方案做一个总合和资料的详细补充,最后再统一发放到理论资料分享平台,把人员分配到其他地区进行统一的指导,做到真正的资源共享、技术共享和人员合作。

只有整个农业产业做到团结协作、互利共享,才能真正做到智慧农业的大发展和大推广。在实际农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稳步提高也得利于此,粮食安全发展也是因为这样的一步步监测、发展、实施等,才能够最终得到良好的保障[3]。

2.2   智慧农业中农业科技的研究不能放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科技不断进步,农业才能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是智慧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科技社会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的重要法宝,必须引起所有农业科研人员的重视。

我国不缺土地、不缺资源、不缺人力,但农业发展的速度总比国外慢,归根结底是因科技的发展还不够。在农业产业领域,科技的重要性在于实践而不仅是理论,理论很重要它能够高效指导实践,但只是空有理论框架不能落实到实践是不行的。

因此,智慧农业中,应重视农业科技的基础发展,要把基础扎牢,只有把地基建好,才能平地起高楼,才能在稳固的理论框架中探究更高深的理论、更重要的发展、更关键的技术。

基础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农业发展的好坏,做好农业科技的基础就是在为农业科技的发展贡献最原始的动力,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创新也不能忽略。创新是21世纪的第一大难题,在农业发展领域同样如此。我国通过农业发展创新开展了智慧农业,应在智慧农业这个创新基础上持续发展。

第一步,在已有的技术上实现创新,让传统农业发展方案得到改良,从而发展农业经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

第二步,必须提出新的想法,新的理论,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这是最重要、最艰难的一步。比如把电子信息工程系统运用到农业中,帮助农业实现全面自动化,其包括了综合研究遥感技术、生物技术和核技术,扶持和建立更多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和农业企业,让农业的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和技术性[4]。

3   结束语

农业是民生之本,智慧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中的大胆尝试,其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能够从各个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但是作为新兴的实践,智慧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广大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完善智慧农业,在理论中丰富智慧农业,从而为粮食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浅析智慧农业在促进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J].现代面粉工业,2020,34(1):55-56.

[2]黄延龙,李铜山.智慧农业促进粮食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研究[J].乡村科技,2019(15):64,66.

[3]黃延龙,李铜山.智慧农业促进粮食安全发展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16):19-20.

[4]孙玉春,高远,付梓南,等.河北承德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8):3.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粮食安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金华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智能手机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