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下的林业发展措施探讨

2021-01-16杨绍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影响因素

杨绍伟

摘要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建设下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统筹规划、加强林业建设管理工作、提高人们林业建设意识及增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林业;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175–02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社会经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方面。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树枝和树叶可以有效阻隔灰尘,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飞扬,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构建新时代生态系统的基础[1]。林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支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

1 林业发展的目的

1.1 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更高品质的生态产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林业肩负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沙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能够生产丰富、优质的生态产品。

1.2 提升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的生态功能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噪声污染和改善气候环境等重要功能,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直接受到森林生态结构的影响。随着森林结构合理化的成熟,整个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也将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当前的任务是调整森林结构,使其变得更加合理。

2 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2.1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社会效益

城市林业的发展和绿地的扩大,有利于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身心,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在发展林业的同时,以水景、石景、山景为特色,使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建筑与景观的有机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社会营造了有趣、愉悦的氛围[2]。在一些地区,结合地区特色和风土人情,营造出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景观,让游客直接感受到该地区的文化,同时给当地人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林场森林经营类型(表1)。

2.2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经济效益

林业和森林工业等相关业务在创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中占有较高的份额。此外,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自然活动场所,全国城市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促进林业发展,可以增加公园和景观的相关效益。林业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城市降温、防风和保湿等方面,林业发展有助于改善水土环境,从而减少环境治理方面的财政支出,通过改善环境来提升投资环境的价值。

2.3 林业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生态效益

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生态效益包括许多方面,通过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改善城市的气候,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吸收空气中有毒有害成分,阻隔灰尘和净化空气。因此,污染治理工作往往需要计算和分析森林各个方面的生态效益[3]。

3 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

3.1 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管理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林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执行所有发起的任务。由于缺乏相关制度,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频发,政府无法有效引导林业建设,影响生态建设的整体步伐。

3.2 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

从社会角度来看,受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人缺乏或没有环保意识,政府不重视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缺乏环保宣传。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植被和森林生产造林环境严峻,林业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政府和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森林经营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许多珍贵树木被砍伐,阻碍了森林资源的健康稳定发展。

3.3 林业发展水平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學

我国林业面积大,林种丰富,但人均林业面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管理以植树造林为主,缺乏林木管理,管理方法不科学,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业管理,尚未实现因地制宜地进行森林开发经营[4]。在自然条件好但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以植树为主,后期疏于培育和管理,大面积地种植树木,但成活率很低,导致林业发展滞后,而且森林砍伐和开发的数量远高于人工林的数量,因此人工林的面积在逐年减少。

4 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

对于林业的发展,应根据当地林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为治理沙漠生态系统,一些地区需要优化和改善林业结构,规划前需要实地调研,需要公民参与决策,兼顾农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时要明确规划发展目标。首先,推进林业多元化建设,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最大限度地挖掘林业的生产潜力;最后,实现造林和物种的多样化,建立生态环境体系,积极改善自然和人居的环境,真正造福人民。

4.2 加强林业建设管理

在林业生态环境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各方面管理和进行科学的有效实施。严格落实相应的方针、政策,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有效开展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工作[5]。同时,需要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加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为林业整体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农林部门和有关单位也要在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林区公路规划建设(表2)。

4.3 加强人们对林业建设的认识

生态环境需要人们共同呵护和建设,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全体市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意识尤为重要。同时,确定树木和花卉的形态,可以增强人们的关爱意识和关怀意识,更好地建设生态环境。

4.4 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营造林业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滞后,这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直接相关[6]。政府需要提高对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视,加大对林业项目的资金投入,将林业建设纳入政府支出,提高投资比重。同时,要引进更加先进的现代林业管理技术,不断拓宽生态保护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5 结束语

我国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的林业发展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态系统建设已成为衡量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林业建设质量已逐渐成为衡量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准,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加大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6):92.

[2] 邢玉贵.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9(6): 118,120.

[3] 尤明星.新农村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6):53.

[4] 柳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5,6(8):90.

[5] 吕文辉.浅谈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4,34(1):64.

[6] 丁杰勋.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9):18-19.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林业影响因素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