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施肥方案对厚朴苗木构型的影响

2021-01-16马维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构型生物量施肥

马维华

摘要 从苗木构型角度出发,研究了3种施肥方案对厚朴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显著促进了苗木地径生长,但对株高的效果不显著。(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钙镁磷肥或生物菌肥均显著地提高了厚朴主根的生长和侧根数,增施生物菌肥最有利于侧根数生长。(3)增施钙镁磷肥或生物菌肥均显著促进了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的提高,以增施生物菌肥最高,分别为46.67、82.38、129.05 g/株。(4)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均显著提高了苗木地上部分比重,其中增施磷肥对茎根比的增加更为明显,而增施生物菌肥更注重地上、地下部分的协同增加。(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均有利于增加苗木的地径、主根长、侧根数、生物量,同时调整了苗木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

关键词 厚朴;施肥;生物量;构型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172–03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为木兰科植物,是我国国家二级珍惜濒危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长江以南地区[1]。在传统用法中,厚朴主要作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茎部、根部树皮含厚朴酚,味辛性温,具有温中理气、散满消胀、燥湿消积等功效[2]。厚朴叶大荫浓、叶形奇特、花大香美,美学价值很高,有较高的园林应用价值。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厚朴木材也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3]。由于厚朴在传统药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园林应用、木材应用,其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天然资源稀缺,因此开展相关培育学的研究极为必要[4]。良好的苗木基础是造林成功的关键,因而开展种苗培育的研究是厚朴培育的重要工作。

当前,关于厚朴苗木培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处理、播种密度、种源等因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指标主要包括地径、株高等生长性指标。施肥能够促进苗木的生长,不同的肥料种类、施肥方式、施肥水平均会对苗木生长产生重要影响[5-8]。关于施肥对厚朴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林上,而对苗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通过不同施肥方式观测苗木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同时测量其主根长、侧根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等苗木构型指标,开展厚朴苗木培育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苗木高質量培育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厚朴种源来自邱家山林场厚朴采种母树林,位于黄泥坪管护站54林班19大班3小班,林龄27年,适于采集种子。苗圃地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东部姑田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条件优越,年均气温为19.5 ℃,极端低温为-5.6 ℃,年均降雨量1 734.4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760.7 h,全年无霜期291 d,森林覆盖率约90%。种子经常规处理后,开展不同施肥方式对厚朴苗木构型的研究。为便于开展苗木构型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2年生厚朴为研究对象。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为水稻田,经深翻暴晒粉碎后整畦,畦宽约1 m,高约30 cm,经施基肥、多菌灵消毒后备用。2019年3月,选择种粒饱满的种子播种于苗床,播种方式为点播,播种密度约100株/m2。播种后进行覆土、镇压,厚度约为种子径的2倍。本试验采用3种施肥方式: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钙镁磷肥(GML)、常规施肥+生物菌肥(SWJ)。常规施肥施用史丹利高氮复合肥,在4—9月,每月施肥1次,第1、2次施肥75 kg/hm2,而后每次施肥120 kg/hm2;钙镁磷肥购自荆门市高园磷肥有限公司,于播种前施入,施用量为450 kg/hm2;生物菌肥为枯草芽孢菌杆菌哈茨木霉复合微生物菌剂,购自霖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667 m2用1 kg,于播种前施用。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苗床分成1 m×2 m的小区,3种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小区之间设置2 m苗木作为隔离带。各处理统一进行除草、灌溉、施肥、病虫防治等常规管理。

1.3 数据采集

在厚朴落叶后,测量2年生苗木地径、株高、生物量,第1年、第2年株高通过抽梢点确定。地径利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株高、主根长采用钢尺测量;侧根数通过计数而得;地上、地下生物量利用烘箱60 ℃烘干至恒重,利用天平测量。根冠比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茎根比为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比值。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利用SPSS 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肥对苗木株高、地径的影响

常规施肥下,2年生厚朴株高、地径分别为102.33 cm和1.28 cm,施肥方式对2年生厚朴株高、地径的影响不一(图1)。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对苗木第1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较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菌肥苗木第2年株高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P<0.05),钙镁磷肥组较两者差异均不显著(P>0.05)。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显著促进了苗木地径生长(P<0.05),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2.2 施肥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常规施肥下2年生厚朴主根长为30.83 cm,侧根数为16条。增施钙镁磷肥或生物菌肥较常规施肥,均显著地促进了厚朴主根的生长和侧根数(P<0.05),两者主根长差异不显著(P>0.05),但增施生物菌肥较钙镁磷肥仍显著的促进了侧根数的生长(P>0.05)(图2)。

2.3 施肥对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增施钙镁磷肥或生物菌肥均显著的促进了地下生物量(P<0.05),其中生物菌肥组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较常规施肥组达极显著水平(P<0.01)。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增施生物菌肥最高分别为46.67、82.38、129.05 g/株。施肥方式对苗木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影响,增施钙镁磷肥和生物菌肥均显著促进了苗木地上部分比重(P<0.05),其中增施磷肥对茎根比的增加更为明显,而增施生物菌肥更注重地上、地下部分的协同增加(图3)。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从苗木构型角度出发,研究了3种施肥方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方式对苗木生长均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性状在环境与基因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环境对厚朴地径的影响更大,遗传对株高的更大[5]。本研究中的厚朴为林场采种母树林,种源优良、种子质量高,2年生的厚朴地径、树高与杉木苗生长速度相当,表现出了很好的速生性。但2年生厚朴株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厚朴是喜光植物,高生长是植物占据空间的重要方式,从而共享光资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尽管施肥方案有所差异,但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地径是评价苗木质量的另一重要指标,与苗木的土壤养分状况密切相关,受环境的影响较大。

南方土壤呈酸性,过低的pH值容易使土壤磷固定,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前人研究表明,通过施用少量的钙镁磷肥可以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磷的利用效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苗木生长。本研究发现,施用钙镁磷肥和施用生物菌肥后,主根长、侧根数分别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与植物根系构型有密切关系,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施用的生物菌肥主要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复合型菌肥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同时通过分泌物刺激根系生长发育,增加侧根数量,有利于增强作物的吸水和吸肥能力。同时通过增加根部的生物量、占地面积,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促进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增施生物菌肥后,促进了根系生长,主根长、侧根数、地下生物量都较常规施肥有显著提高(P<0.05)。厚朴株高较常规施肥差异不显著,原因在于施用厚朴种子大、能量多,生长初期根系尚不发达,因而苗木生长能量来源于种子,表现为个体株高差异较小。同时由于生物菌与根系建立共生关系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对其的促生作用在早期不明显。

苗木构型对造林成活率及后期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施肥方案不仅对苗木地徑、树高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苗木的根系结构、生物量分配等构型,提升苗木质量。本研究仅从单因素、单水平角度比较了3种施肥方案对苗木构型的影响,对指导生产实践具有一定作用。未来将继续对苗木施肥方案开展双因素或多因素多水平研究,最佳施肥方案有待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钦忠.不同坡位8年生厚朴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J].江西林业科技,2010(6): 16-18,21.

[2] 蒋燕锋,潘心禾,朱虹,等.不同群体厚朴苗期主要性状观测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6):15-18.

[3] 翁剑,李单琦,李书平,等.凹叶厚朴TRAP-PCR体系建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34(2):165-170.

[4] 赖金莉,陈剑成,陈凌艳,等.凹叶厚朴和无患子光响应特征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7(2):174-180.

[5] 林小青.厚朴种子处理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 (1):23-26.

[6] 潘心平,斯金平,刘饶,等.厚朴播种育苗密度[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 253-257.

[7] 于增金,郑风英,任可,等.凹叶厚朴种源苗期性状比较及地理变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9(2):185-191.

[8] 郝龙飞,李星月,武晓倩,等.施肥方式及接种菌根真菌对1年生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 36(3):168-174.

[9] 杨志玲,杨旭,舒枭,等.厚朴种源间苗期生物量的变异、分配格局及遗传稳定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4):351-359.

[10] 张靖梓,柏新富,侯玉平,等.山东半岛沿海防护林入侵植物美洲商陆及其伴生种生长竞争力的比较[J].林业科学,2016,52(3):23-29.

[11] 苏小青,陈慧洁,冯丽贞,等.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4,34(4):356-361.

[12] 勤亮,郭倩楠,祝媛,等.南方酸性土壤团聚体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pH值的影响[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31(6):800-805.

[13] 张青,栗方亮,王煌平,等.不同品种及用量的硅钙镁磷钾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pH值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15, 30 (12):46-49.

[14] 韦如萍,胡德活,陈金慧,等.低磷胁迫下杉木无性系根系形态及养分利用响应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2):1-8.

[15] 武慧,刘畅,樊航,等.枯草芽孢杆菌与哈茨木霉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协同促进作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3):95-99.

[16] 贺位忠,李婷婷,陈斌,等.控根容器对苗木根系构型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2):56-59.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构型生物量施肥
不等式的证明与函数构型
地球上每种生命有多重?
“生命之重”:每种生命有多重
民用飞机构型更改控制的技术探讨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植被生物量调查探究
利用“三维构型”深化晶体组成结构
滴灌棉田氮钾后移和磷肥减半化肥减量增效试验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