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01-16唐现宇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探索林业

唐现宇

摘要 林下经济主要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进行的人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主要对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林业;产业发展;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135–03

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下,在局党组的重视和统筹下,经过全县林业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打开了工作局面,并取得了预期的工作业绩,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空间无限[1]。

1 林下经济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

1.1 产业优势

林下经济的第一产业是农民最适应最熟悉的具有巨大综合效益的产业。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库,为大力培育和发展林下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林下经济第二产业的经营主体是绿色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非木质产品、植物提取物、农林废弃物利用等,为林业第二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

林下经济的第三产业发展方向是林旅融合。新时代新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时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大众化。森林不仅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的功能,而且林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特别是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夏日,从炎炎烈日下步入林荫下,一股凉意迎面而来,凉透全身,爽到极致。鉴于森林的这一特别功能,森林康养产业应运而生,且业态呈供不应求态势,市场潜力巨大,林旅融合是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股。

1.2 发展潜力

一个优势特色产业可以改变一个乡村的面貌,林下经济产业提供的各种森林果品、药材、菌类、山野菜、花卉、食品、香料等原生态产品,这些产品是大自然的恩赐,整个生长过程纯天然无污染,正迎合时下人们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导和培育绿色消费的必然选择,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具有战略意义。

2 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概况

截至2020年底,全县利用林地总面积30 012.74 hm2,总产值36 541万元。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331.4 hm2,年产值5 971万元;林下养殖利用林地近154.67 hm2,年产值780万元;林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28 000 hm2,年产值29 290万元;森林景观利用利用林地面积1 526.67 hm2,年产值500万元。

正安县人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在几年的时间内即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林下种养殖业发展迅猛,林下蜜蜂和生态鸡养殖,不但规模发展快,而且质量和效益都非常明显。班竹镇的林下中药材天麻种植,谢坝乡的林下生态鸡养殖以及新州镇和碧峰镇的林下养蜂,对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作用。

3 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类型

3.1 以林下生态鸡为主的家禽养殖

在正安县农业农村局的主导下,通过培育大户和引进企业等方式,林下养鸡在正安县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利用林地规模已达100 hm2以上,年出栏规模已超10万羽,年产值近1 000万元。

正安县林下蜜蜂养殖规模庞大,全县现有蜂群12.88万群,养蜂农户6 810户,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近30家,从业人员14 210人,每年出售蜂群3 000群以上,年产蜂蜜2 000 t以上,创行业综合产值3.5亿元以上。

3.2 以林下放养牛羊为主的家畜养殖

正安县是农业大县,群众的传统生活方式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即喂养的牛羊都是在山坡上放养,这一事实充分证明林下经济产业在正安县发展历史悠久。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林下牛羊養殖产业融入时代元素,做大做强这一传统优势产业。

3.3 以方竹笋培育为主的林下蔬菜产业

方竹笋是正安县的特色产业,原生竹林资源达14 667 hm2,年产竹笋在1万t以上,鲜笋年产值在0.6亿元以上。竹笋产业是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的支柱产业。同时,林下可短期轮作各种蔬菜,增加林分的经济效益。

3.4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林下种草业

正安县实施在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时,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一部分退耕还草工程,退耕还草工程有效促进了正安县畜牧业的发展。当前,一些养殖大户为了解决饲草的来源矛盾,借鉴退耕还草的成功做法,在林下种植饲草,从而扩大养殖规模,以草发家,以畜致富。

3.5 以人工食用菌培育为主的林下菌产业

森林是菌类的家,正安县野生菌种类多,最具特色是野生大脚菇。由此可见,正安县森林资源是人工培育食用菌的天然宝库。虽然当前正安县林下人工培育食用菌还是空白,但正安县人工培育食用菌有产业基础,我们要逐步引导食用菌产业走进林间、步入林下,还原食用菌生长原生环境,种绿色天然高效放心食用菌,使人工培育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良性发展。

3.6 以林下天麻种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在贵州省,正安县是中药材产业资源大县,不仅野生中药材种类多,而且药材质量优。中草药材本身就是林中之物,把药材种植在林中,等于是把它们送回老家生活,对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具有产量高、产品质量优质、药性接近天然特性。

3.7 林茶模式

主要是在茶园中套种桂花等浓香型树种。

3.8 林粮模式

主要是在林下种植大豆、花生、棉花、小麦、绿豆、甘薯等农作物。林下种植矮秆农作物,是解决森林经营周期长,增加森林经营者收入的营林措施。

4 工作推进措施

4.1 党政部门重视

县委县政府对林下方竹种植出台专项产业发展政策,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明确和扶持;对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养殖等也出台了相应的发展政策。

4.2 强化科技支撑

正安县与南京林业大学、遵义院士工作中心签订了方竹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在培育新品种、产品研发、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人才培养与实践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4.3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全力推进产业脱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带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通过大户引领,能人带动,企业参与等方式,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增加产业实施主体的经济收入。

4.4 示范带动

在全县20个镇乡(街道)召开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竹子),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别带队,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对各乡镇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观摩,让乡镇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助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4.5 部门协作

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科管中心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5 存在的问题

(1)三产融合不够,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业基地和企业多以单一产业为主,产业链短,缺少一二三产齐全的基地和企业,企业多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率底,产品附加值小。

(2)市场化水平低,品牌建设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多数经营者缺乏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没有主导产品。标准化建设、品牌建设和产品宣传力度不足。

(3)科技支撑不足,产业效益低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低,种养殖作业方式传统,生产投入科技含量低。

(4)發展资金短缺,产业规模小林下经济一般前期投入较大,多数经营者缺乏启动资金,产业起步就受到限制,难以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表现为“小、散、弱”局面。产业管理水平偏低,产值总量偏小,形不成规模效应。

(5)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林下经济产业多在边远深山林区,人烟稀少,人员活动少,导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步伐[1]。

6 下一步工作建议

根据正安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形势,认为应坚持以下产业发展方向。

6.1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

正安县土地面积辽阔,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地资源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等,相关部门需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争取纳入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利用并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绝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

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必须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对在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过程中,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要依法严厉打击。林下种植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坡度≤15°),坡度大了会造成水土流失,得不偿失,土层深厚(≥40 cm),土壤肥沃,林分郁闭度≤0.6的林地。林下种养殖原则上都不能选择国家公益林地块(养蜂除外),只能在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中实施。

6.2 坚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

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适宜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强部门联动,搞好协调,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县乡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业主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要通过财政投入和受益者出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资金,调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业主的积极性。要努力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群众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要积极争取税务部门支持,按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加工产品免征增值税。有关林业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政府要制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对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活动予以保障。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时,在资金使用上实行捆绑投入。

6.3 坚持绿色发展、规模经营

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和资金、市场、技术等因素,以企业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注重特色发展、规模经营,逐步实现“以县为特色”“以乡镇为布局”“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发展格局。

6.4 坚持科技支撑、优质高效

现代农业是科技支撑的农业,林下经济 要优质高效循环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投入,科技是一条贯穿整个产业发展的主线。要积极搭建林下经济建设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大生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6.5 坚持产业融合、配套体系建设

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增强产业聚集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着力加强仓储物流等配套体系建设,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创造更多的绿色产品和健康食品。

参考文献

[1] 周健培.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7,11(17):53-54.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探索林业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