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探测资料对“米克拉”台风过程指示性研究

2021-01-16邓双双杨富曾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台风

邓双双 杨富曾

摘要 运用风廓线资料结合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对平和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的变化是从高空向下传的过程,风廓线雷达结合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可以预判大风的发展。微波辐射计的物理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预示意义。

关键词 台风;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046–02

1 实况概述

1.1 台风特点

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于8月9日20:00在南海生成,属近海台风,11日07:30以台风级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台风“米克拉”生命持续时间短,从编号到停编只有27 h,移速较快,影响范围广,造成平和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近700万元。

1.2 风雨影响

受台风影响,统计10日20:00~11日20:00,平和县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大暴雨,以文峰镇柴船村165.9 mm为最大,小时雨强以山格镇80.3 mm为最大;大部分乡镇出现了9~11级的阵风,以平和国家站32.3 m/s(11级)为最大,突破本站历史极值。

2 环流形势分析

从500 hPa环流场来看,11日08:00台风倒槽从台风中心延伸至福建西部,受台风环流影响,850 hPa流场中东西侧风速差别大,台风呈现非对称结构,强风区位于东侧。从1 000 hPa流场看出,台风结构紧凑,环流范围小,因此台风登陆后带来的影响较大。

3 新型资料应用分析

3.1 风廓线雷达资料特征

风廓线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连续地测得测站上空垂直风廓线资料,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局地的风随高度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变[1-2]。平和县国家气象站安装的是CFL-08型风廓线雷达,最大探测高度可达6~8 km。

风场垂直分布的变化特征。8月10日前期平和县受弱的偏南气流影响,垂直风场最高高度为6 km,随着台风“米克拉”的靠近,10日10:00开始,700 hPa风向开始转为偏东气流影响,风向转变逐渐向低层延伸。11日02:00后,4 500 m以上迅速由偏北转为偏南气流,1 500~4 500 m随后由偏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台风登陆后,低层由偏南气流转为偏东气流。风廓线图中平和观测场上空风向的变化,能够分辨出平和位于台风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且风向变化具有从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特征。

从风速来看,随着台风的靠近,风速迅速加快,最大风速超过28 m/s,风速大值区主要集中在500~4 500 m高度上。10日22:00~11日04:00,风速明显加快,且有明显的从高层向低层下传的过程。

3.2 微波辐射计资料特征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被动式的微波遥感仪器。平和县气象局安装的是QFW-6000型微波辐射计。

3.2.1 水汽总含量 11日03:00前平和站水汽总含量比较稳定地维持在60 mm,台风外围环流带来了弱的、间断的降雨(图1)。11日07:00出现弱的水汽总含量的峰谷,这是因为台风“米克拉”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强风区位于东侧,对流云团集中于南侧,而此时平和县正处于台风的西侧偏北气流下。随着台风登陆并西行靠近,台风本体带来了明显的降水,水汽总含量达到极值,且维持近2 h,与平和本站小时雨量对比发现,09:00~11:00正是平和强降水集中阶段,且降雨发生前的1 h内水汽总含量急剧增加。微波辐射计反应的水汽总含量曲线与强降水的对应效果较好,对本地降水发生的预报预警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3.2.2 温度廓线 通过对比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廓线和地面温度曲线变化,有降水发生时,以3 km为一个分界点,3 km以上等温线突然下降,且下降幅度可达10 ℃,而3 km以下等温线出现跃增,跃增幅度达到5 ℃,同时1 km附近温度达到整层最高。地面温度受降水影响而略有下降,11:00在降水最强时间段,温度降至最低,与此对应的温度廓线在11:00也出现明显的较低温区域。

3.2.3 湿度廓线 空气湿度时用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或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主要运用微波辐射计所提供的相对湿度和水汽密度2个湿度参量进行分析(图2)。

在8月11日03:00~13:00的降水时段,整层相对湿度增加。低层水汽密度在降水时段显著增大,能达到或超过24 g/m3,3 km以上高空层的水汽密度近乎为0,這是因为在一定的气压和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所含的水汽质量也是固定的。当水蒸气凝结产生雨水降至地面时,水汽密度集中在低层,高层水汽密度自然下降。这些廓线在出现较弱降水时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日常业务预报中,配合雷达和云图,对即将发生的强降水有较强的预示意义[1-2]。

4 结论

(1)从风廓线雷达探测数据可看出,风的变化是从高空向下传的过程,实时监测风廓线雷达的数据信息,结合地面观测站的数据,可以预判大风的发展,及时做好预警预报服务。

(2)由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水汽、液态水的垂直廓线,分析物理特征方面对台风的发生发展有较强的预示意义。

(3)在此次天气过程中,利用平和本站的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所提供的数据,可以较好地解释台风天气的影响,对未来天气的预判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章国材,矫梅燕,李延香,等.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董保举,刘劲松,高月忠.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科技,2009,37(4):411-414,5.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台风
台风过韩
台风来了
EF2000台风战斗机
全球变暖导致台风加剧
台风来了
台风,请你温柔点儿
台风过后
台风爱捣乱
台风来时怎样应对
与台风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