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
2021-01-16魏美玲
魏美玲
摘要 结合甘肃太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杉的生长习性,重点分析了云杉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从病害、虫害2个方面探讨了防治技术,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9–0017–02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始建于1957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84 700 hm2,由东、西两块区域组成,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水源涵养林和野生动植物[1]。
1 甘肃云杉的生长习性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中部和青海省东部重要的绿色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保护区保护黄河的重要支流大夏河与洮河的水源补给,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草地植被,维护当地与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作为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云杉不仅有利于提升当地森林覆盖率,还可以助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林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云杉种植和管理的过程中,需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实现动态管理和分类施策,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作为我国特殊的树种,云杉属于常绿针叶乔木,云杉的生长周期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通常在阴暗、潮湿的高海拔、低温地区生长。作为甘肃省主要的造林树种,云杉多在中性土壤中生长,在大多数湿度较高的河谷和坡地地区都可以种植。从客观方面分析,云杉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性。甘肃省林业资源局为了解决云杉种植存活率偏低的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升幼苗存活率,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3-4]。
云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耐烟尘和经济林木2个方面,在公路绿化和园林中能够起到明显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其可作为家居和建材的重要原材料。云杉具備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人工造林和水土保持方面效用明显。
2 云杉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甘肃省云杉病虫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影响了云杉的正常生长。国内学者通过调研和实验研究,认为发生云杉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种植技术不科学
在种植云杉的过程中,忽视幼苗移栽过程,云杉对外界环境抗性较强,在严寒和干旱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但是幼苗生长期间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部分区域管理人员忽视对云杉的育种和早期管理,导致幼苗成活率低,植株生长缓慢。在人工育苗期间,没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以及结合不同地区云杉的生长特点,因此无法达到提升幼苗存活率的目的。种植技术落后,后期管理跟不上,是造成云杉抗病虫害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种植区域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地控制种植的间距,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病虫害。但是,部分区域仍存在大面积种植云杉的问题,降低了生态的多样性,影响云杉抗病能力,一旦发生病虫害,很容易大范围传播和蔓延。研究表明,云杉种植环境中生物种群少,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发生病虫害,无法在早期进行控制,极易引发大面积的虫害,严重的导致生态破坏和造成经济损失。
2.3 病虫害的控制技术较为落后
后期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是提升云杉成活率和保证生长的重要技术手段。现阶段,我国云杉的病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预报和预测系统还不完善。调研发现,我国云杉种植和养护区域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对林业的投入不足,缺乏先进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难以开展体系的病虫害控制研究。与此同时,病虫害的监测体系建设不完善,难以进行科学的预报和预防工作,等发现病虫害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控制病虫害。
3 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苗木立枯病的防治
4—6月是云杉苗木立枯病的高发期,7—8也有一定的发病概率,不同的发病时期形成的苗木立枯病,发生症状略有差异。云杉在感染苗木立枯病后,通常包括种芽腐烂、猝倒、茎叶腐烂、苗木立枯的4个阶段。种芽腐烂阶段,通常是由播种之后的土壤问题引起的,土壤板结可能会诱发病菌和细菌的感染,直接导致云杉种苗的内部组织被破坏,使种子内部腐烂,导致幼苗死亡。茎叶腐烂多出现在幼苗的出土期前后,这一阶段播种量较大,种植密度高,如没有进行合理的后期管理,及时剥离苗木外的覆盖物,很可能使苗木内部的病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茎叶腐烂。幼苗在扎根出土阶段如果不够强壮则可能会猝倒。通常情况下,病菌破坏部分根茎,造成幼苗木质化严重,且病菌大面积传播,幼苗猝倒危害苗木生长。这一时期,云杉的苗木经常会出现斑病,进而影响木质。
苗木的立枯病毒一旦进入木质化部分后,会加速病毒的侵入和繁殖,从根部直至苗木的内部发生腐烂,此时虽然苗木枯死,但不倒伏。引起该种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分为浸染性和侵入性两种,其中浸染性的病毒主要是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等,形成侵入性病原体主要是种植区积水较多,土壤板结,在较高温度下,根系受到影响。
控制苗木立枯病,需加强整地作业,扩大土壤消杀范围。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药剂来进行防治,可以设置宽1 m、长20 cm的高床,提升苗床的平整度,有利于排出雨水,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在对土壤进行消杀的过程中,可使用硫酸亚铁或硫酸铜溶液,在消毒1周后进行播种。在催芽工作中,可使用硫酸亚铁或硫酸铜溶液浸泡种子。
3.2 顶芽锈病的防治分析
云杉的顶芽锈病主要在苗木第10~40 d发生,根据气候来分类,甘肃的6—8月是云杉顶芽锈病的多发期。感染后的云杉通常会在顶芽部分出现黄色的锈蚀和锈粉,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秋季至初冬后,顶芽锈粉逐渐扩散,最终云杉顶部变成黑褐色,进而导致植株枯死。被感染顶芽锈病的云杉植株,虽然大部分不会迅速死亡,但是顶芽锈病的扩散,会导致上部发展成丛枝,影响云杉的整体生长,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会加速蔓延。
可使用敌锈钠对云杉进行喷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顶芽锈病。通常情况下,应每隔1周喷洒1次,喷洒3次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迅速地取下进行焚烧或深埋已经感染的顶芽,避免顶芽锈病进一步扩散。
3.3 虫害分类与防治
3.3.1 甘肃云杉虫害分类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现阶段甘肃省云杉的主要虫害包括二十几种,有5种影响雌花,5种影响雄花,另外有12种虫害会危害球果,9种虫害影响种子。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是云杉球果小卷蛾,这种害虫长度约为6 cm,产卵圆形,在羽化后会寻找配偶进行繁殖,大多数云杉球果小卷蛾产卵在雌花内鳞片,成虫寿命约为1周,幼虫孵化后可能进入雌花内部,威胁种子。
甘肃省地势较高,不同地区的海拔和降水量差异较大,云杉虫害与海拔有一定的联系,随着海拔的上升,感染虫害的概率不断下降。
3.3.2 甘肃云杉虫害防治 为了控制甘肃云杉的虫害,需加强管理,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采取生物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1)保护区开展大面积的检验检疫工作,避免带有病虫害的植株进入森林保护区,同时对外部调取的资源应采用消毒和药物熏蒸的方式,在灭杀病虫害后才可种植。在高大的林木区,处于成虫羽化期,可以释放柴油烟剂或杀虫剂,进一步提升坐果率和虫口减退率。
(2)在条件较好的区域,可结合云杉的实际种植生长情况,摘除部分球果,脱种完毕后进行集中收集,避免天敌寄生,从而减少虫害。对于可能寄生病虫害的球果,应进行集中销毁。通过有效控制土壤,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结合施肥和松土作业,为云杉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条件。
3.4 加强人员培训
云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除了需要开展技术和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建设,还应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保证制订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高质量被应用于实践。因此,一方面,应开展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着重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在病虫害高发期前进行专题教育;另一方面,适当地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云杉种植和养护的队伍中。
4 结束语
云杉具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和生态保护能力,不同地区在种植云杉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禀赋,深入分析云杉种群的特点和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建立更加科学和立体的病虫害防治体系,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云杉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工程,要求相关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升其能力,同时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保障自然保护区区云杉的生长。
参考文献
[1] 李春花,康玺文,苏珍.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0,11(28):56-57.
[2] 陳桂芳.祁连山青海云杉嫩梢害虫发生危害与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1 (13):125-126.
[3] 罗祖邦.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9):150-151.
[4] 曹娜.云杉梢枯病病原鉴定及生防菌和杀菌剂筛选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21.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