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乘风破浪美好生活幸福绵长
2021-01-16
8月的孙吴,温度适宜,感觉凉爽。一大早,县扶贫办主任付军就来到位于城关镇——孙吴镇镇南村的蓝莓产业园来“遛早”,自打开春以来的近半年时间里,来蓝莓园看看成为他每天的习惯,看着他和“蓝莓大王”赵军精心“侍弄”的蓝莓长势喜人,眼角眉梢都挂上了笑。说起这建成不到半年的蓝莓产业园,付军如数家珍,就连赵军都不禁调侃:“赵主任比我对这蓝莓还上心呢!”
赵军负责的蓝莓产业园,是孙吴镇的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科技项目,由孙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依托孙吴镇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投入专项资金319万元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赵军的宏军粮食种植合作社又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发展蓝莓、草莓和特色蔬菜产业种植。
近年来,孙吴县委、县政府紧密联系孙吴实际,蹚出了一条独具边疆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引领孙吴向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迈进。
“选好”带头人 产业扶贫有方向
蓝莓产业园克服疫情严重影响于2020年建成并投产实属不易,产业园占地4.89万平方米,现有日光温室2栋、日光大棚25栋,在黑龙江省首创实行无土基质栽培,保证生产的有机蓝莓具有高品质,同时又满足了市场竞争个性化需要;产业园还采用智能温室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卷膜、控温、控湿、灌溉、施肥等全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肥料利用率达到99%,既减少了人工成本,又大幅度提升了产品质量。蓝莓产业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孙吴特色的新兴产业、园艺支柱产业和脱贫富民产业。目前,宏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与北京蓝月庄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长期订单营销蓝莓、草莓、果蔬合作意向,同时还拓展了其他营销订单。预计可实现产值282万元,纯收入171万元。孙吴镇政府和宏军现代农业科技蓝莓产业园区已经签订为期8年的合作协议,每年将带动周边群众40余人实现长期务工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其子女12人,人年均务工收入达万元以上,年扶贫综合收益率超过6%。
赵军(右一)正在介绍他配制的蓝莓营养液。 甄真/摄
汉麻产业基地及汉麻产品。(图片由中共孙吴县委宣传部提供)
孙吴县紧紧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源头活水”,在选树产业带头人上下功夫。孙吴县地处边疆地区,人口少,人均土地可达45亩,农民构成多以老年人为主,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守农村的老年人也都在农闲时间选择到城镇居住,因此季节性“空心村”大量出现,宅基地闲置不用。在全县识别出的5627名贫困人口中,80%是因病因残致贫,农村产业扶贫发展活力缺乏。为此,孙吴县根据当地实际,扶持了多位千万级合作社带头人,采用“宅基地换产业”的方式,为合作社发展争取土地资源,利用空闲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贫困户在得到异地安置动迁款的同时,通过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还能获得年终分红,不务农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还可以额外获得务工收入,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合作社也因此扩大了经营范围,实现双赢。
合作社带头人除了利用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几万亩进行种植农作物外,还从事多种经营,养殖安格斯牛,在农田里大搞“立体生态养殖”,河蟹、鱼、鹅与稻田形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乡村画卷。昔日的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人们心之向往的“世外桃源”。
“找准”好产业 幸福生活有奔头
作为边疆县,众多的“边民”贫困人口如何脱贫?面对这样的提问,付军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在孙吴县,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2019年可达10800元,2020年有望突破12000元。孙吴县地处边疆,相对内陆地区人员较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多,县扶贫办想尽办法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全流转,每年人均可得到5000元;指导贫困户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可获得国家补贴2000~4000元;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人均收入500元;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扶持贫困户创业,人均收入2000元;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年均增收500元;外出务工获得劳务性收入年均5000元;政策性低保人均1000元……
孙吴县充分抓住国家实施第二轮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边疆少数民族村开发政策的有利机遇,向上争取资金进行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合作社推动、政策支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五措并举,一手抓整屯搬迁,一手抓调产就业,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展好”的宅基地换产业脱贫攻坚新路子。
按照“山上抓产业、山下抓就业”的思路,积极引导合作社进入小型村屯,把腾出宅基地作为产业项目用地,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入社务工或外出务工,实现了多方受益增收。
孙吴县还依托独特的物候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日晒夜露、自然生物脱胶后形成雨露麻的生产条件,大力培育发展汉麻产业,2016年,孙吴县被授予“中国汉麻之乡”称号,并成功举办“中国汉麻发展·孙吴论坛”,开通孙吴汉麻网站,筹建汉麻博物生活展馆,申请“孙吴汉麻”地理标志,建成了汉麻产业加工园区,打造名副其实的汉麻之乡。孙吴县鼓励指导成立汉麻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扶贫户”发展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由单一农业生产向“种+销”一体化转变,实现汉麻产业以销定产、适度规模发展。汉麻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也加快了产业扶贫进程。
实现可控温的无土栽培蓝莓培育大棚。 甄真/摄
“留住”好人才 振兴发展有后劲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更要依靠人才。为争取产业扶贫能人巧匠,孙吴县各级部门和领导干部都想尽办法做到联系上、请回来、留住人。
“蓝莓大王”赵军的创业历程可谓命运多舛,曾经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敢想敢闯的精神,赵军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但是由于一时的短视和整个市场环境影响,他一度欠下千万元债务。痛定思痛后他东拼西凑自费去清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又远赴山东省学习蓝莓栽培技术,自我钻研开发出了无土栽培蓝莓技术。学成归来的赵军在外县开始了“逆袭”。孙吴县是赵军的家乡,付军听说赵军的经历后决定把这个“能人”请回孙吴,让他的事业在家乡重新出发。起初赵军犹豫过,但是孙吴县能够提供更优厚的土地政策,并解决资金和销路问题,在一次次的争取下,赵军重回家乡,在这里开始建造他的“蓝莓王国”。从“请回”产业带头人到因人施策规划项目,从产业园选址设计到跑项目最终建成落地,蓝莓产业园的诞生见证了孙吴县探索“智慧农业、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也成就了付军和赵军这对“扶贫合伙人”的“革命友谊”。
2020年开春突遇低温,赵军的蓝莓产业园也牵动着县委、县政府的心,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蓝莓产业园大棚穿上了御寒的“棉衣”,平稳度过低温期,保证了延时出苗,为蓝莓产业园发展迎来明媚的春天。
不负春光不负人,孙吴扶贫产业正是做到“选好了带头人、找准了产业、留住了人才”,才在孙吴大地上演绎出一个个新理念、新技术、新作为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