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2021-01-16辛永胜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辛永胜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技术
(一)基层施工技术
为提高建筑地面的稳定性,需首先做好地面基层的施工处理。根据建筑工程区域内的地质勘查结果,若该区域有特殊复杂地质,必须采取开挖、换填、压实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在地面基层浇筑一层厚度为30~40cm 的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一次性浇筑完毕,整个地面上不得留置施工缝。保证地面基层混凝土均匀、平整,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防止出现麻面的情况。基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养护,且必须保证基层平整。如养护时发现局部凹陷,应使用相同的混凝土重新补灌。
(二)面层施工技术
1.基层清理
基层在养护完毕后,考虑到养护周期内可能出现落灰等情况,面层施工前需进行吸灰,保证基层表面干净。完成清理步骤后,将一层透明薄膜平整地覆盖在基层表面,作为混凝土滑动层。
2.铺设模板
模板由[120 槽钢组成,节点部位采用膨胀螺丝进行固定。安装前,施工人员要注意检查模板是否有变形情况,必须保证模板铺设后没有翘边、翘角的情况。如模板高度低于地面顶标高,则需在模板下方增加垫块进行调整,确保高程一致。完成模板安装后,现场人员应整体检查一遍安装质量,确定模板与地面基层完全贴合。若发现模板与基层之间有空隙,则需要填补砂浆。选择地面边缘部位的模板,使用钻机钻出若干20预留孔,方便后期安装钢筋拉杆。
3.浇筑混凝土
整体地面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整体地面效果有直接影响。考虑到混凝土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收缩裂缝,为避免整体地面出现裂缝问题,需采取地面分区、跳仓浇筑的方式。分仓时,仓宽15m,长度为30m,每个仓需要一次性浇筑完成。浇筑后的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因为温度、收缩、沉降等产生的复杂应力,可得到有效的释放,从而降低了建筑整体地面出现裂缝等问题的概率。振捣也是提高整体地面效果的重要手段,先选择平板振捣器,振捣结束后再选择提浆滚轴碾平提浆。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观察表面平整,无明显坑洼或局部隆起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
4.抹平磨光
为提高整体地面的耐磨性和平整性,在已经完成混凝土跳仓浇筑的基础上,还要在混凝土面层上均匀撒上一层耐磨料。耐磨料的使用标准为0.5 kg/m2。如果施工时气温较高,可提前将耐磨料浇水、湿润。耐磨料分2 次撒布,第一次撒布用量约为总量的70%,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镘磨。一段时间后,耐磨料会逐渐硬化,此时再将剩余的30%耐磨料均匀撒布,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镘磨。使用机械磨光机可使耐磨料均匀、牢固地附着在混凝土面层上。但进行抹平磨光时,也要注意在柱、墙角等位置,机械磨光机有达不到的死角,这些位置需人工研磨,保证整个地面全部被抹平。最后还要使用水平尺进行面层平整度检查,整体地面的最大高度差不得超过3 mm。对于表面缺陷,要求每m2内针眼数量不超过5 个,整体上没有麻面、抹痕。
5.切缝
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50%时即可切分隔缝,不得留置时间太长,否则混凝土地面会开裂。分隔缝宽20 mm,机械切割缝隙为2 mm,人工剔凿范围16 mm。由于预先在纵向切缝位置安放挤塑聚苯板,既方便切缝,也方便在切缝后将混凝土渣清除而不需要进行剔凿缝内混凝土;横向上因为是连续浇筑混凝土,无法设置挤塑聚苯板,将采用机械切割,切割方式和要求与纵向分隔缝一致,同时钢筋在纵向分隔缝处切断。人工剔凿部分应加强对分隔缝边的保护,确保分隔缝的顺直、美观、无毛边。
二、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质量管理
(一)加强材料控制
混凝土整地地面与普通地面相比,不仅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而且也必须采取更为严格、更加精细的质量管理措施。其中,材料质量的管理是重点内容之一。施工单位需根据混凝土整体地面的施工要求、设计方案,对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进行逐一核对,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二)严格现场施工技术监管
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中,技术细节较多,且质量要求严格,这就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技术控制和质量管理。除了开展岗前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的具体流程和技术要点外,还要安排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指导、监督。
三、结束语
整体地面无论是在观赏效果,还是节能环保、保温隔热等实用功能方面,均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在进行混凝土整体地面施工时,除了要加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管理外,如地面基层的加固与整平处理,面层的模板铺贴、耐磨料的镘磨以及后期的分缝处理等,也都会对混凝土整体地面的施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